大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內涵是什麼

  影響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學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智力因素,還有非智力因素。那麼大學生非智力因素是什麼呢?對學生學習有哪些影響呢?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大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內涵,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內涵

  非智力因素作為人的基本心理品質之一,是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內容。

  非智力因素是與智力因素相對的概念。智力因素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智商,是指直接參與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為認知事物、掌握知識而進行的注意、觀察、思維、記憶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統稱。非智力因素是指在認知事物、掌握知識過程中,與認識沒有直接關係的情感、意志、興趣、性格、需要、動機、信念等心理因素。實踐表明,人的學習和成才過程,是兩種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非智力活動依賴於智力活動,但它又對智力活動起制約作用,可積極作用於智力活動,使智力因素充分發揮,是智力發展的內在因素。天津師範大學沈德立教授指出:“成長過程是一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以非智力因素起決定作用的過程。”這說明非智力因素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能夠起到定向、引導、調節和強化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原理告訴人們,興趣導致歡快,學起來得到內在的滿足,感到讀書樂樂陶陶,這種內在精神的快樂是任何外在物質享受的快樂所不能比擬的。是人對客體的特殊的認識傾向,是對某種事物的一種積極的態度,表現為好感、樂聞、樂見、樂參與。是忘掉疲勞、趕跑厭倦、驅散懶散的神祕力量。

  樂趣是求知的源泉,是思維的動力,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能促使你保持旺盛持久的學習熱情,加快獲得知識的程序。情感是一種內動力,人的活動是與情感相連的,一旦情感得到啟動,其活動效果是十分顯著的。情感能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一個具有高度的學習熱情的學生,就會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進行學習,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效果。學習情緒輕鬆愉快的要比學習情緒低落、壓抑的好得多。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撥動學生心靈上的琴絃,那麼在教學上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意志在學生掌握知識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如果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就會在學習上下苦功夫,不論碰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能刻苦鑽研,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直到把問題弄懂弄通為止,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若毅力不強,意志不堅的學生,在學習上缺乏自覺性和自制性,就處於被動地位或虎頭蛇尾。

  性格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更為突出,因為性格是個性特徵中的核心特徵,是支配―個人的個性的各種心理特徵的結合,它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深刻的影響。反之,性格上的弱點則足以成為學習能力發展的障礙;一個性格軟弱而缺乏自信的學生,很難形成強烈的求知慾,是不可能搞好學習的。不勤學對天賦不好的學生固不能補拙,對天賦好的學生也會火花自滅。

  二、情感和意志是構成思想品德的重要心理成分

  非智力因素與品德和道德是互相滲透緊密聯絡的。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也不可能有人對於真理的追求。在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人們的認識只有與相應的情感體驗發生共鳴時,才能對這種知識堅信不移。知和情相結合,形成信念,有了信念,知才能轉化為行。品德是性格的核心部分,意志是一種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能力。一個意志堅強的人,能夠以道德動機去戰勝非道德的動機,用理智去戰勝慾望,排除來自主客觀的各種干擾和障礙,按照即定的目標把道德行為堅持到底,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一個人只有當情感和意志這些心理因素充分發展以後,良好的品德才能形成。

  三、一個人的成功既要靠智力因素,也要靠非智力因素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常碰到這樣的情況:一個智力水平較高的學生,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往往不會有多大的好成績;反之,即使一個智力水平中等的學生,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較充分的發展,也會取得很好的成績並能逐步提高。許多有關的心理研究也證明,智力水平相同的兩個人,若勤奮、自信心強,富有創新精神等,他將會獲得較大的進步與提高;反之,若懶惰,缺乏自信心,喜歡墨守成規,那他就難以取得大的進步。

  古往今來,國內外許多著名的學者、科學家,除了他們具有較高的智力水平以外,還由於他們有著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愛迪生認為,創造發明只要求一分的靈感,但必須付出九十九分的血汗。這“血汗”就是屬於非智力的,是人的堅強意志和性格的表現。

  非智力因素的諸方面,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相關的,在興趣形成的同時,也容易形成美好豐富的情感,情感對意志也會產生―定的作用,它們是密切聯絡,相互滲透的。旺盛的興趣、豐富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習慣、堅忍不拔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對―個人的智慧充分發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共同組成學習活動中學生心理的兩個不同方面,開發智力是一種素質教育,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同樣也是一種素質教育,只有二者同步進行,才能出高質量的人才。

  加強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必將對學生智力發展產生有利的影響。學校的各項工作,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發展,才能培養出一代社會主義新人。

  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做法

  一、啟用學習動機,喚起學習熱情

  人的動機形成是因需要、需求而產生,不需要就不會有動機,或者也可能是盲目的,動機學習亦是如此,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就會有強烈的動機驅使,特別是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更是因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而導致惡果,教師需引導學生脫離以前認識上的學習誤區,或者以前不良的學習經歷,只有讓這些學生有明確的動機、學習目標,才能自覺勤奮學習,不斷進步。當然,開始時教師要與學生一道共同創立各自的、能立竿見影的小目標,使其嚐到甜頭,使其有興趣、有信心,如果學生對學習數學有了興趣,有了需要和良好的動機,學生會主動的、自覺的去學習,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儘可能多的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環境,創設和諧、平等、自由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自覺步入問題情境,陶醉於問題之中,來激發學生的求知能力和求知慾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儘可能多的適用現實社會的典型成功案例、勵志故事、歷史故事、使學生明志,明確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性,不斷啟用學生的學習動機,呼醒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

  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習永不枯竭的源泉,是求知的起點,是一個人的能力提高和思維培養的內驅力。在很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處於一個極為重要且特殊的位置,正是如此,興趣問題歷來為古今中外教育大家們的青睞和重視。如果一個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了好感,產生興趣,他就會有喜愛和追求、愛不釋手,產生驚人的學習熱情,才能有高度集中的思維,洞察一切敏銳力和不畏艱難、積極探索的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只有這樣,人在學習中才能積極的擇疑、發問、研究、多問為什麼,不斷改進研究辦法,運用知識、創設辦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尋找一切問題的根源,抓住學生可能感興趣的疑點進行深入細緻的剖析,提高孩子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問題的能力,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演講、閱讀、展覽、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各種鞏固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教師要不失時機積極創造輕鬆、和諧、讚許的環境,讓學生在獨立完成思考、各抒已見的表達,心情舒暢的遨遊,通過多種社團活動,培養集體意識、自我、自信,最大限度的發揮各自的特長。當然,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持久穩定,教師上課語言需幽默、生動,並且與學生生活相聯絡,同時也喜歡了這門學科,讓學生逐漸演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久而久之,學生自信心得到鞏固。

  三、創設愉悅氛圍,培養數學情感

  成功的教育首先需要樹立健全人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是必要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善於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到位與否,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積極向上、奮發有為學習態度的生成,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習慣,學生激情等非智力形成的效果。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第、深思熟慮、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孩子們的心靈。只有觸及到孩子的心靈深處,師生關係才會走近,才會絕對融洽,才能讓教師實施最好的教育教學,從而得到最好的效果――開啟孩子們的心靈,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不斷學習,要做好學生表率,教師自身的修養,兢兢業業精神、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都將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孩子們的一生,教師應經常與學生朋友們式的溝通、交流,使學生感到教師既知識淵博,又平易近人,使之感覺與師有說不完的心裡話,願意與師交往。

  四、加強意志教育,培養良好個性

  “有志者事竟成”,學習數學同樣要有一定的恆心、毅力,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努力進取,要有與難題作鬥爭的勇氣、決心,經常看到有學生題目做到一半,甚至於就差一個結果而不前進了,問其原因,“太長了、太難了”等等,由此可見,要學好數學,同樣需要堅強的毅力,頑強的意志、不辭辛苦的精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開展一定數量的挫折教育,從而也可以從反面激發學生戰勝困難的毅力和意志,必須全身心投入,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要敢於面對困難,接受挑戰,從而培養他們自信心,鍛鍊他們再困難的道路上戰勝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