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要數學學習變得輕鬆

  興趣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有許多同學從學數學開始起就擔心能否學好數學。特別是進入初中後,這種擔心更加嚴重。所以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數學應用的能力,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是擺在很教師面前一個重要問題。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

  不少學生小學時成績不錯,但進了初中就開始下滑,那麼初中學習與小學相比,有何不同?

  課業負擔重了

  小學時一般只有兩門主科,即語文和數學;上了初中,幾乎每門功課都是主科,因為所有的學科都是三年後中考的應試學科。

  學習方式不同

  中學的教學方法有變化,教師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啟發學生自學,不再是小學的“多讀、多背、多記、多默寫”,而採取多理解、多分析、多思考的方式。這是因為中學的教材已不是以感性知識為主,而是以抽象的理性知識為主。為此,中學生要儘快改變學習方法,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由死記硬背變為理解記憶。

  學習難度加深、要求變高、學習方式未跟上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地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地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以上這些問題很多同學不能很好的解決,造成一些同學出現成績的滑坡。所以希望同學們好好做到以下幾點:

  1、細心地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絡。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

  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麼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2、找出、總結相似的型別題目

  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型別題不會做時,真正地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地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如果同學們天天都在做重複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覆做,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3、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鞏固。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地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

  4、有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被老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悶頭做題”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多。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

  數學學習,“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如何把要學生學數學變成學生自己要學數學;把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有趣這就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的重大課題。若能做到這一點,我想我們的數學教學將變得更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