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籠草的繁殖方法

  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對豬籠草有所瞭解,都知道它是一種肉食性的植物。不過,很多人對它的繁殖卻一概不知。所以,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豬籠草的生長習性:

  生長環境

  大多數豬籠草生活的環境其溼度和溫度都較高,並具有明亮的散射光。一般為森林或灌木林的邊緣或空地上。少數物種,如蘋果豬籠草*** ***,其較喜生長於茂密陰暗的森林中。大部分物種適應了生長於類似 草原物種的草類種群中。豬籠草生長在偏酸性且低營養的土壤中,通常為泥炭、白沙、砂岩或火山土壤。但也有例外,如馬來王豬籠草*** ***能在金屬元素含量較高的土壤中健康成長,白環豬籠草*** ***可以在 沙灘的 高潮線附近生長。部分豬籠草還會成為巖生植物生長於巖壁上。同時,如無刺豬籠草*** ***甚至可以不接觸土壤,而作為附生植物附生於樹木上。

  分佈條件

  豬籠草以其原生地海拔的不同***以海拔1200m為標準***,分為低地豬籠草和高地豬籠草。低地地區的氣候全年常炎熱潮溼,因此低地豬籠草對溫差沒有過多的要求;而高地地區的氣候全年則為白天溫暖,晚上涼爽,因此它們的健康生長需要一個溫差較大的環境。藍姆豬籠草*** ***是原生地海拔最高的豬籠草,其生長的地區海拔超過3520m。

  習性研究

  2016年,北航科研團隊發現豬籠草捕食的奧祕 成果被《自然》雜誌發表,他們利用一種實驗室材料最初造出的 “嘴脣”是疏水的,發現了這種能讓水從低往高倒流的液體單向搬運現象與材料特性、結構都有著密切關係,利用這習性對醫學大有幫助。

  :

  無性繁殖:

  扦插法

  進行豬籠草的扦插時要注意幾項要點:

  首先,切下來的枝條一定要帶有芽點,也就是說切下來的那一段枝條上一定要帶有一片葉子。這是因為新的枝條將由芽點發育而成。如果只切取芽點與芽點之間的杆的部分,那這不帶芽點的枝條是長不出新枝條來的。其次,因為扦插的枝條沒有根,無法有效提供植株足夠的水份,因此,用來莖插的枝條不要帶有太多的葉片,以免使植株脫水。最適當的枝條長度是帶有兩、三個芽點的枝條。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必須將枝條上的葉片剪掉一部分。做法是將葉片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以與葉脈垂直的方向剪去。剪掉一部分的葉片對於扦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因為捨不得葉片而使扦插失敗。但是,也不要將全部的葉片完全剪掉,這是因為葉子能製造長出新枝與根所需要的養分及 生長激素;沒有葉子的枝條較難扦插成功。

  切取枝條的時,應使切口平整,所以應使用園藝專用的剪刀或是鋒利的刀子,以與莖呈垂直方向切斷枝條。不要斜切枝條,以減少枝條受傷的面積,更不要使用鈍的工具來切枝條,否則破碎的切口會使植物更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感染。

  豬籠草的上位籠

  豬籠草的上位籠***6***

  然後,將處理好的枝條插到栽培介質中,如果枝條只有一個芽點,則枝條插入土中的深度以能使芽點露在土面上為宜;若枝條帶有兩、三個芽點,則最下面的芽點要插到土中。用來扦插的栽培基質最好使用新的基質,以減少被土中 真菌或 細菌感染的機會。水苔是常用的扦插基質,也可以使用泥炭。將莖插入栽培基質前,可以將莖的切口沾上少許 生根劑,可提高扦插的成功率。使用 殺菌劑可以減小枝條的受感染概率。

  最後,將插到栽培基質中的枝條放置在高溼度的環境下。可用透明塑膠袋罩住植株以提高溼度。栽培溫度則要參考各品種的特性,高地豬籠草與低地豬籠草的莖插應分別處於最適宜的栽培溫度下。因此可以將扦插的枝條放在原來母株的附近。扦插的枝條需要明亮的光線,但絕不可讓陽光直接照射在枝條上,以免過熱。通常可使用遮陽網遮蔽,也可以置於其他較高大植物的陰影下。

  新芽與根的再生是一項緩慢的過程,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由於無法觀察到根的發育狀況,因此新芽的形成可以視為莖插成功與否的指標。基本上,若扦插成功,則最頂端的芽點上便會產生一個小突起,隨著時間日漸膨大,而成一個新芽;等到新芽產生二到三片葉子後,可視需要進行移植,環境溼度也可逐漸降低。

  空中壓條法

  有些品種的豬籠草其扦插的成功率較低,因此可以改用空中壓條法來繁殖。選擇一段接近末稍的枝條,在其頂芽下端約兩、三個節間進行環狀剝皮;剝皮的厚度約為莖直徑的四分之一;亦可切出一個深度達莖直徑二分之一的切口,可得到與環狀剝皮一樣的效果。將莖上的切口塗上一些生根劑與殺菌劑,再包上一層厚實的溼水苔,其厚度至少要有5 cm以上,最外層則用一層保鮮膜包住,以防止水份蒸發。由於根部都要在黑暗處才會生長,因此需要再包一層 鋁箔紙以避光。

  切口處約要二到四個月才會長出根來,切記不可經常開啟檢視,以免使損傷新根。在這一段期間,必須維持水苔的溼潤。等根長出後,便可將這一枝條自母株上切下單獨栽培。

  組織培養

  外殖體的建立以1/2 MS+ 6-BA1 + NAA0.06培養基液體培養春季***3~6月***進行最佳; 愈傷組織***或不定芽***增殖以MS + 6-BA 1 + Ad10 + NAA 0.1 + 100 ml/L椰子汁最佳;繼代芽的增殖以MS + 6-BA 1.5 + Ad 1~5 + NAA 0.1 + 100~200 ml/L椰子汁最好;生根培養用1/2MS + 6-BA 0.1 + NAA 1.0,20天后生長出2~4條根。

  有性繁殖:

  生活中的豬籠草

  用種子來繁殖豬籠草並不容易。因為豬籠草是雌雄異株的植物,要豬籠草結種子,必須要擁有兩種性別的植株。然而,雌性的豬籠草數量較少,因此少量種植的栽培者不易使豬籠草結出種子。

  豬籠草的種子不耐儲存。有人使用 冰箱冷藏***4°C***豬籠草種子儲存了一年***Pietropaolo, J and P. Pietropaolo. 1986***,但也有說法是頂多只能儲存幾個星期,甚至低溫會加速低地種豬籠草種子的死亡***Amato, P. D. 1998***。因此,豬籠草的種子獲得後應該立刻播種。

  豬籠草的種子因為非常細小,因此播種時最好使用泥炭等顆粒比較細的栽培基質,以免種子掉入細縫中。在播種時為了使種子能夠均勻地散佈在基質上,可將種子與少量沙混勻,再灑到基質上。栽培基質必須保持溼潤。同時也需要較高的空氣溼度,可以將盆口用 保鮮膜封住並戳幾個洞。豬籠草種子的萌發需要光照,因此放在明亮的地方有助於發芽;但不可讓陽光直接照射,否則強光導致的高熱會殺死幼苗。由於豬籠草有高地豬籠草和低地豬籠草之分,在播種上也應要視品種而提供適當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