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尿頻怎麼回事

  白天尿頻尿急怎麼辦?如果你還不瞭解尿頻的病因和不知道怎麼治療預防,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的資料,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尿頻病因:

  1.女性尿頻

  導致女性尿頻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膀胱容量減少,如膀胱佔位性病變、妊娠期增大的子宮壓迫、結核性膀胱攣縮或較大的膀胱結石等。

  ***1***精神神經性 精神性因素引起的尿頻,一般表現為時多時少,明顯有精神作用的“跡象”。精神緊張引起的尿頻,對身體健康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尿頻影響學習、工作、休息者,可進行心理治療和調節神經的藥物治療。特別是一些長期的、嚴重的尿頻,應認真進行有關檢查,不可輕易診斷為精神神經原因引起的尿頻。

  ***2***非炎症刺激 如尿路結石、異物等。

  ***3***炎症刺激 急性膀胱炎、結核性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前列腺炎、外陰炎等也可能出現尿頻的原因。在炎症刺激下,可能尿頻、尿急、尿痛同時出現,被稱為尿路刺激徵。

  ***4***膀胱容量減少 如膀胱佔位性病變、妊娠期增大的子宮壓迫、結核性膀胱攣縮或較大的膀胱結石等。

  2.男性尿頻

  ***1***尿量增加 尿量增加時,排尿次數亦會相應增多。生理情況下,如大量飲水、吃西瓜、喝啤酒,由於進水量增加,通過腎臟的調節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數亦增多,便出現尿頻。病理情況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飲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數也多,但均無排尿不適的感覺。

  ***2***炎症刺激 膀胱有炎症時,尿意中樞處於興奮狀態,產生尿頻,並且尿量減少。因此,尿頻是膀胱炎的一個重要症狀,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結核性膀胱炎更為明顯。其他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小兒慢性陰莖頭包皮炎、外陰炎等都可出現尿頻。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頻、尿急、尿痛同時出現,被稱為尿路刺激症,俗稱“三尿症”。

  ***3***排尿功能障礙 某些因素,例如前列腺炎可引起尿道括約肌過度收縮,導致膀胱出口梗阻與殘餘尿形成,造成尿液反流入前列腺,不僅可將病原體帶入,也可直接刺激前列腺,誘發無菌的“化學性前列腺炎”,引起排尿異常和骨盆區域疼痛等。許多前列腺炎患者存在多種尿動力學改變,如:尿流率降低、功能性尿路梗阻、逼尿肌-尿道括約肌協同失調等。

  ***4***非炎症刺激 如尿路結石、異物,通常以尿頻為主要表現。

  ***5***膀胱容量減少 如膀胱佔位性病變、結核性膀胱攣縮或較大的膀胱結石等。

  ***6***精神神經性 尿頻僅見於白晝,或夜間入睡前,常屬精神緊張或見於癔病患者。此時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3.小兒尿頻

  ***1***不良習慣 有家長在小兒很小就經常把尿,容易形成膀胱沒有充盈滿就排尿的習慣,久之導致膀胱只有少量小便也會有尿意。

  ***2***包皮過長、包莖 男孩可能由於尿液殘留在包皮囊內刺激尿道口引起尿頻。

  ***3***尿路感染 除了尿頻,排尿時有疼痛感,有時還可能發熱。

  ***4***精神因素 有的孩子可能偶爾一次尿床,受到責備,擔心以後再尿床,於是出現頻繁排尿。

  ***5***蟯蟲症 由於蟯蟲爬至尿道口而引起尿頻,以女孩多見。

  尿頻症狀:

  ***1***多尿性尿頻 排尿次數增多而每次尿量不少,全日總尿量增多。見於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飲和急性腎衰竭的多尿期。

  ***2***炎症性尿頻 尿頻而每次尿量少,多伴有尿急和尿痛,尿液鏡檢可見炎性細胞。見於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和尿道旁腺炎等。

  ***3***神經性尿頻 尿頻而每次尿量少,不伴尿急尿痛,尿液鏡檢無炎性細胞。見於中樞及周圍神經病變如癔症,神經源性膀胱。

  ***4***膀胱容量減少性尿頻 表現為持續性尿頻,藥物治療難以緩解,每次尿量少。見於膀胱佔位性病變;妊娠子宮增大或卵巢囊腫等壓迫膀胱;膀胱結核引起膀胱纖維性縮窄。

  ***5***尿道口周圍病變 尿道口息肉,處女膜傘和尿道旁腺囊腫等刺激尿道口引起尿頻。

  怎麼預防治療:

  1、先去泌尿外科就診,需要做些相應檢查,最好去大醫院找專家。先要了解自己治療的情況和原因,才好對症下藥。

  2、西藥治療:用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療,另外嚴重的反覆發作的患者,可以進一步做個細菌培養加藥敏試驗看看對進一步的治療比較好。

  3、偏方:偏方1:鹽2份,大蒜1份。共同搗爛,用油紗布包好,壓成餅狀,加熱後在中極穴、關元穴處敷。1次30分鐘,每日2次。

  偏方2:小茴香、糯米適量。將小茴香加鹽,炒熟,研末,再將糯米蒸熟,以小茴香粉拌糯米飯食用,每日1次。

  偏方3:蒲公英60克,水煎代茶飲。此方適用於小便頻數而腰痛。

  偏方4:以核桃仁30克油炒,拌入切段之韭菜200克及蝦肉若干,用鹽調味佐餐。可補腎壯陽。

  偏方5:豬膀胱一個,蓮子肉、芡實各20克,田七片6克或田七末3克,陳皮半片,煲湯或燉服。能補脾固腎,散瘀縮尿。

  4、多喝水: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去喝水。要養成即使口不渴也經常喝水的習慣。每日起床洗漱後,早餐前飲一杯水***200毫升--300毫升***,溫開水最好。午餐、晚餐前半小時飲一些水,以保證各個器官分泌出一定的消化液,幫助消化食物,吸收營養。

  5、注意飲食:平時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禁菸酒,少時酸甜食物,注意區域性衛生,要多活動避免久坐,注意要有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疾病的好轉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