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的營養價值具體有哪些

  大米是由稻子的子實脫殼而成的,南方地區一般以大米作為主食。大米的吃法多樣,蒸、煮、煲粥等。那麼,我們每天吃的大米有哪些營養價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大米的營養價值

  稻穀的胚與糊粉層中含有近64%的稻米營養和90%以上的人體必須的營養元素,較為均衡,這應該是其所以成為人類主食的根本原因。最新發明專利產品米珍就是以稻米的胚與糊粉層為主的潔淨營養食品,是米糠的升級換代產品,其將成為稻米加工行業的主產品。大米是補充營養素的基礎食物,除了富含碳水化合物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11種礦物質,能為人體提供全面的營養。雖然各種營養素的單個含量不是很高,但因其食用量大,總體上是具有很高營養功效的,所以被譽為“五穀之首”。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質7%-8%,脂肪1.3%-1. 8%,並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所含的蛋白質主要是米穀蛋白,其次是米膠蛋白和球蛋白,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和氨基酸的構成比例都比小麥、大麥、小米、玉米等禾穀類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穀類蛋白質中較高的一種。

  因此,食用大米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但大米蛋白質中賴氨酸和蘇氨酸的含量較少,所以不是一種完全蛋白質,其營養價值比不上動物蛋白質。但在午餐和晚餐時食用大米,較麵食而言更有利於人們減肥。在我國南方地區人們一般食用大米作為主食,而在北方就有很大的不同。

  脂肪含量約9%,其脂肪中所含的亞油酸含量較高,一般佔全部脂肪的34%,比萊籽油和茶油分別多2-5倍。

  稻、禾***小米***、稷***高粱***、麥、菽***豆***稱為“五穀”。***稻即是未加工的大米***。

  大米的功效

  中醫認為大米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稱譽為“五穀之首”,是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約佔糧食作物栽培面積的四分之一。世界上有一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

  大米,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滋陰潤肺、健脾和胃、除煩渴的作用。古代養生家還倡導“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陰虧虛所致的咳嗽、便祕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經常喝點大米粥有助於津液的生髮,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面板乾燥等不適。煮粥時若加點梨,中醫養生效果更好。

  食用大米宜忌

  1、大米與蜂蜜同食會產生胃痛;與紅豆同煮,吃多了會生口瘡。

  2、精米加工,會損失大量營養,長期食用易導致營養缺乏。應適當食用糙米,粗細結合,才能營養均衡。

  3、做米飯淘洗次數不能太多,以免營養物質流失,只需要簡單清洗兩遍即可。

  4、米飯要“煮”或裝入竹筒裡“蒸”,不要“撈”。撈飯會損失大量維生素。煮粥時,水量要適宜。

  大米的鑑別方法

  ***1***看硬度:大米粒硬度主要是由蛋白質的含量決定的,米的硬度越強,蛋白質含量越高。透明度也越高。一般新米比陳米硬,水份低的米比水份高的米硬,晚米比早米硬。

  ***2***看腹白:大米腹部常有一個不透明的白斑,白斑在大米粒中心部分被稱為“心白”,在外腹被稱“外白”。腹白部分米質蛋白質含量較低,含澱粉較多。—般含水份過高,收後未經後熟和不夠成熟的稻穀,腹白較大。

  ***3***看爆腰:爆腰是由於大米在乾燥過程中發生急熱,急熱現象後,米粒內外收縮失去平衡造成的。爆腰米食用時外爛裡生,營養價值降低。所以,選米時要仔細觀察米粒表面,如果米粒上出現一條或更多條橫裂紋,就說明是爆腰米。

  ***4***看黃粒:米粒變黃是由於大米中某些營養成份在—定的條件下發生了化學反應,或者是大米粒中微生物引起的。這些黃粒香味和食味都較差,所以選購時,必須觀察黃粒米的多少。另外,米粒中含“死青”粒較多,米的質量也較差。

  ***5***看新陳:大米陳化現象較重,陳米的色澤變暗,粘性降低,失去大米原有的香味。所以,要認真觀察米粒顏色,表面呈灰粉狀或有白道溝紋的米是陳米,其量越多則說明大米越陳舊。同時,捧起大米聞一聞氣味是否正常,如有發黴的氣味說明是陳米。另外,看米粒中是否有蟲蝕粒,如果有蟲蝕粒和蟲屍的也說明是陳米。另外,看米粒中是否有蟲蝕,如果有蟲蝕粒和蟲屍出現說明是陳米,鑑別大米黴變,主要從大米色澤和氣味等方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