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小孩發燒的原因

  發燒是小兒常見的問題,是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感染性發燒

  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敗血症、面板感染、尿路感染、化膿性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會引起發燒;各種急性傳染病像麻疹、猩紅熱、幼兒急疹、水痘、風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菌痢、傷寒均可伴有發燒。

  2、非感染性發燒

  結締組織病如兒童類風溼病、面板黏膜淋巴結綜合徵等均可有發燒;此外,小兒脫水熱、藥物熱、暑熱症、腫瘤、白血病以及顱腦外傷後的中樞性發燒均屬於非感染性發燒。

  小孩反覆發燒的原因

  1、非感染性發熱:非各種傳染病引起的,無菌性物質或各種炎症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的情形。

  2、不明原因發熱:廣義不明原因發熱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發熱者。但在臨床上還採用發熱的狹義概念,即不明原因發熱。發熱持續3周以上,體溫在38。5℃以上,經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者。

  3、中樞性發熱:是指因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異常所產生的發熱。對其診斷之前應嚴格除外全身性或區域性性炎症所致的發熱, 併除外其它發熱病因。顱內疾病伴有發熱時多為危重病例,其中大部分患者的發熱是因顱內炎症、肺內感染、泌尿系感染所致。對於難以解釋的中度體溫升高,一時查不出感染源或感染的原因者,不能輕易認為是中樞性發熱。應反覆尋找全身或區域性性感染原因以除外之,並注意有無藥物熱及其它發熱的原因。

  4、持續性發熱:當口溫高於37。3℃或肛溫高於37。6℃,一日間的變化超過1。2℃,即稱之為發熱。按照發熱的高低,可區分為下列幾種臨床分度:低熱37。4℃~38℃ 中等度熱38。1℃~39℃ 高熱39。1℃~41℃ 超高熱41℃以上,持續4周以上,為持續性發熱。

  居家退燒的方法

  1、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少穿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搓揉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面板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汽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冰枕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區域性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