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虛榮攀比解決方法

  青春期如何糾正虛榮心?雖然說每個人都有虛榮心,但是如果是虛榮心過度氾濫,尤其是對於青少年來說,那麼就會嚴重的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更多的心理缺陷,所以青少年一定要矯正虛榮心,杜絕愛攀比。

  一

  客觀認識自己。我們要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既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己,也不要無視自己的短處。優點並不一定是自己比別人好的地方,缺點也不一定是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並且,優點和缺點往往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絕對的優點和缺點。如果我們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即使自己不如他人,或者被人輕視,也能自我誹逞,獲得心理平衡,不至於用誇張或逃避納方式來保護自尊。

  二

  正確地對待社會差別。社會有等級性,我們學生也有等級觀念。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是我們的理想,但輕視弱者、尊重強者是客觀存在的現象。一個貧賤納家庭背景確實臺遭到他人的輕視,如果在乎這種輕視,他人可能會更加輕視我們。

  相反,如果不計較,也就少了幾分煩惱,就不會作出傷害自己親人或自己的事情。

  三

  把握攀比度。人是生活在比較之中的,要完全擺脫比較是不現實的。但過分比較往往是虛榮的起點,如比酷、比規、比瘋、比吃、比穿、比用、比分數、比榮譽、比父母、比親戚、比外表、比鼓力、比能力、比水平等,不管什麼內容,比過了頭,就可能走火入魔,追求虛名。

  四

  加強自身修養,不追求虛幻的滿足。大到老謀深算的科學謊言,小到學校裡的考試作弊,虛榮的背後便是修養和情操問題。屈原說:“善不由外來今,名不可虛作。“良好的內心修養和高尚情操是遏制虛榮的磐石。有了這塊磐石,我們就有底氣托起父親的尊嚴——不管他是貧是宣是卑是尊。

  在青少年人群當中經常會看到過分攀比或者是炫富的現象,其實這都是虛榮心在作祟的,因此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家長還有老師也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給他們灌輸正確的思想,糾正虛榮心。

  青春期健康心理表現

  1、社交性: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一個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在青春期,社交範圍擴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長補短,培養互助合作精神,豐富群體生活經驗,鍛鍊適應他人的能力。

  2、樂觀性:情緒愉快表示心理健康。樂觀的人,對任何事物都積極進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畏懼,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適應,而不會長期沉陷於憂愁苦悶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緒經常憂鬱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緒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3、反應性:每個人對事物的反應速度與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別不會太大。如反應偏於極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學生因考試失敗而一時不悅,是正常的現象;但若他為此而幾天不吃飯,甚至有輕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當然,對考試失敗無動於衷的學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4、現實性: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對現實。遇到困難,他們總是勇於承認現實,找出問題所在,設法解決。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於不能適應環境,往往採取逃避現實的方法。這些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能達到自我欺騙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發展成病態。

  青春期心理健康的表現有哪些?這個問題上面已經有了詳細的介紹,希望可以給朋友們帶來一定的啟示,青春期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家長朋友們切勿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