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婦女應忌用或慎用的的藥物

  當哺乳期婦女用藥的時候,往往只著重考慮藥物是否影響乳汁分泌,很少考慮藥物對嬰兒的影響,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藥物對嬰兒有影響。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1、中藥炒麥芽、花椒、芒硝等,西藥左旋多巴、麥角新鹼、雌激素、維生素B6、阿托品類和利尿藥物,這些藥能使母親退乳。故母親在哺乳期中不可輕易服用。

  2、青黴素族抗生素。包括青黴素、新青黴素Ⅱ、新青黴素Ⅲ,氨基苄青黴素等各種青黴素。這類藥很少進入乳汁,但在個別情況下可引起乳兒過敏反應,應予以注意。

  3、磺胺類藥物,如複方新諾明、磺胺異噁唑、磺胺密啶、磺胺甲基異噁唑、磺胺甲氧吡嗪、磺胺脒、丙磺舒、雙嘧啶片、制菌磺、甲氧苄氨嘧啶、琥珀磺 胺噻唑等。這類藥物屬弱酸性,不易進入乳汁,對乳兒無明顯的不良影響。但是,鑑於乳兒藥物代謝酶系統發育不完善,肝臟解毒功能差,即使少量藥物被吸收到嬰兒體內,也能產生有害影響,導致血漿內遊離膽紅素增多,可使某些缺少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乳幼兒發生溶血性貧血,所以,在哺乳期不宜長期、大量使用,尤其是長效磺胺製劑,更應該限制。

  4、異煙肼***雷米封***。對乳兒尚無肯定的不良作用,但由於抗結核需長期使用,為避免對乳兒產生不良影響,最好改用其它藥物或停止哺乳。服藥媽咪如何順利哺乳

  5、滅滴滅。為廣譜抗力藥,對乳兒的損害尚未肯定,應慎用。

  哺乳期媽媽如何用藥

  哺乳期媽媽用藥、接受特殊檢查、進行預防接種等安全問題關乎媽媽和寶寶兩個人的健康,正因為關係如此重大,常讓哺乳期的媽媽們感到無所適從。許多哺乳期媽媽會在一些資訊的誤導、家人的壓力以及醫師的要求下暫停或停止哺乳,而事實上這樣做對嗎?

  哺乳期如何安全用藥

  受“是藥三分毒”觀念的影響,只要不是什麼嚴重疾病,很多哺乳期媽媽都會採用一種決絕的方式——不吃藥,硬扛。對這一點,我非常理解。用藥不用藥,怎麼用藥,即便專業醫生和藥師,都確實要綜合考量多重因素後,才能做出相對準確、穩妥的決定。

  哺乳期用藥安全性的主要考慮因素

  1.藥物本身的各項引數。如給藥方式、藥物吸收率、藥物半衰期、藥物解離常數、藥物在體內的分佈和代謝等。

  2.藥物在乳汁中的相對劑量。即嬰兒每千克體重從乳汁中攝入的藥物劑量佔媽媽每千克體重藥物攝入劑量的比值,相對劑量較乳汁/ 血漿***M/P***比例更為可靠。

  3.嬰兒的成熟度。嬰兒尤其是早產兒、新生兒,肝腎功能尚未成熟,排洩能力差,代謝差,所以哺乳期媽媽要謹慎用藥。

  4.嬰兒的母乳攝入量。新生兒和輔食新增後的寶寶,母乳攝入量相對會少一些。

  哺乳期媽媽生病合理用藥法則

  上面所講的幾點考慮因素涉及一些專業術語,媽媽們考量起來會比較難。通俗一點來說,關於哺乳期用藥,您必須考慮的有以下4個問題:

  1.確定必須使用藥物嗎?

  用藥必須具有明確指徵。

  2.在不影響身體健康的情況下,能否推遲治療?

  寶寶越小,對母乳的依賴程度就越高,嬰兒尤其是早產兒、新生兒,肝腎功能尚未成熟,排洩能力差,受藥物的影響就可能越大。

  3.有沒有同樣有效但更安全的治療方式?

  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前提下,儘量選擇進入乳汁最少的用藥方式:能選擇霧化或外用的就不選擇口服給藥,能選擇口服給藥的就不選擇靜脈給藥。

  用藥方式的優先等級:

  霧化或外用>口服>靜脈注射

  4.你所用的藥物會影響哺乳中的寶寶嗎?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嗎?

  請告訴醫生你正處於哺乳期,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前提下,儘量選擇副作用最小、進入乳汁最少、對乳兒影響最小的藥物,儘量選短效藥物。

  TIPS :服用藥物時的哺乳小竅門

  儘量避開血藥濃度最高的時候哺乳,可以每次都在哺乳結束後用藥,2次哺乳時間間隔一個半衰期***t1/2***以上,具體請參考藥物說明書上的“半衰期***t1/2***”一欄。

  媽媽問,蝦米媽咪答

  Q.寶寶感冒了不願吃藥,我吃感冒藥然後通過母乳給他吃,可以嗎?

  A.寄希望於通過母乳給藥只是一種很美好的願望,根本不現實,因為大多數藥物在母乳中的濃度遠遠低於患病嬰兒所需的治療劑量。

  Q.聽說大多數藥物在母乳中都達不到毒性含量,都可以放心哺乳,是這樣嗎?

  A.相對而言,在母乳中可達到毒性劑量的藥物較少,但即使藥物在母乳中的濃度達不到毒性劑量,如果長期用藥,還是可能在嬰兒體內蓄積而達到毒性劑量。

  特別提醒:長期或大劑量用藥須嚴密監控。

  Q.我服藥後,發現寶寶不願意吃母乳了,這與我服藥有關嗎?

  A.寄希望於通過母乳給藥只是一種很美好的願望,根本不現實,因為大多數藥物在母乳中的濃度遠遠低於患病嬰兒所需的治療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