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早教主要有哪些
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從小的時候就開始,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幼兒早教:媽媽不要嘮叨
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從小的時候就開始,通常情況下,大家會從小孩三歲時就開始進行訓育,可是在對孩子進行訓育的時候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接下來就對大家來講一下到底什麼樣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在這個時期,有小孩的爸爸媽媽經常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嘮叨”。不過,比起爸爸媽媽的“嘮叨”,孩子更喜歡通過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來學習。所以,爸爸媽媽與其在口頭上教育孩子“多讀書”,不如通過自己唸書的行為來教育,不要總是說“多吃些蔬菜”的話,可以在吃飯的時候自己多吃一點給孩子看,不要說“少看點電視”,可以直接拒絕孩子看電視的要求。爸爸媽媽的行為對孩子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不過對爸爸媽媽來講,比起“嘮叨”,以身作則其實也是比較難做到的事情。很多時候心理想著不要“嘮叨”,可是看到孩子哪裡做的不好了就會控制不住的提高音量,然後孩子顯得很害怕的時候又不自覺的心疼,要是對孩子太凶了會對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可是一直寵著孩子的話又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就像是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孩子一樣,爸爸媽媽同樣也是有缺點的,不過還是要避免最糟糕的方式。
在教育小孩時請務必做到以下三點:
1、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訓斥小孩子時態度要保持一致。
小孩子總是會對爸爸媽媽察言觀色,要是孩子感覺到媽媽訓斥態度不一樣的時候,這個訓斥以後就沒有什麼作用了,同時還會造成小孩子的混亂。所以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面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是要一模一樣的,這樣以後這個教育方法才是有效果的。
2、生氣或者情緒激動時不要教育孩子。
爸爸媽媽千萬要控制住自己,不要讓自己在非常生氣的狀態下教育孩子,這樣反而會有很大的副作用。教育孩子時心態一定要平和,同時對於決定的事情要保持一樣的態度,這種堅決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可以把孩子的不良行為都記錄下來,那些不嚴重的行為可以在以後的日子裡來矯正,對於那些問題嚴重的行為應該要首先解決好。在這裡語言的效果會隨著次數的增多呈現反比增長。爸爸媽媽指責孩子的行為,從結論上來看,爸爸媽媽嘮叨的越多,其實到了後期,效果會漸漸下降,所以爸爸媽媽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3、“問小孩為什麼那麼做,而不是問做錯了什麼”是媽媽常常犯的錯誤。
當問孩子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的時候會讓小孩子集中在為自己辯解上然後對於這件事情產生的錯誤就會不是非常瞭解。所以比起問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最好是能夠問孩子做錯了什麼,使小孩更集中的思考問題,希望爸爸媽媽都能夠做到這一點。
只要做好以上三點,那麼你就是很棒的爸爸媽媽了,大家一定要知道責罵與嘮叨的不一樣之處在哪裡。與其糾結於小孩“到底為什麼做這種行動?”、“為什麼不按照媽媽說的做?”等問題,不如想想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媽媽,怎麼樣才能夠不嘮叨,並且能夠教育好孩子。
幼兒早教:如何減少孩子入園初的焦慮
家有小寶,3歲準備入園了。人生第一次與母體分離是出生時,第二次與父母長時間分離是寶寶入園。對於從小嬌生慣養的寶寶而言,入園是個艱難的時間,也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如何讓寶寶順利入園呢?如何減少寶寶的入園焦慮呢?
第一、選個玩具陪寶寶入園。
每個孩子入園都會緊張,一個他喜歡的玩具會減輕緊張焦慮。此外,有件小玩具,寶寶可以很好與其他小朋友互動,增加彼此交往機會。
第二、擺脫紙尿褲。
寶寶到了入幼兒園的時候,還戴著尿不溼,這會讓孩子入園時有自卑心理,繼而對入園產生恐懼。父母可試著讓寶寶入睡前小便一次,在午睡中間再叫醒小便一次,逐漸養成自己起床小便的習慣。這對於寶寶入園十分有利,如果尿床,父母也不要批評孩子,以免產生畏懼和害怕心理後更容易尿床。
第三、調整午睡時間。
很多孩子都有午睡時間,但是有晚有早,所以應該事先打聽幼兒園的午睡作息時間,儘量調整到幼兒園要求的午睡時間,並且做到不拍、不陪、不哄、不抱就不能睡的不良習慣,逐漸養成獨立入睡的習慣。否則孩子入園後會不適應。
第四、養成獨立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一定要讓寶寶自己吃飯,入院前,在家鼓勵孩子自己吃飯,讓孩子嘗試各種菜餚,鼓勵孩子不挑食。
第五、認識自己的物品。
入園前鍛鍊孩子認識自己的衣服和物品,如果孩子因為找不到自己的東西緊張煩躁,這樣會加強他對幼兒園不好的印象,也會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
小孩子入園有很多需要訓練的事,也有很多煩惱,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這個時候,作為家長,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多從孩子的心裡分析問題,不要過於責備,也要細心呵護寶寶,讓孩子可以順利入園,更輕鬆的度過幼兒園的每一天。
幼兒早教:早教中心能起的作用
現在的早教中心特別的多,可以說滿大街都是,而也有非常多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早教班去學習,那麼早教班到底都有哪些好處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 增進交往,幫助幼兒提高適應能
一提到小孩上幼兒園的事,父母總會有許多擔心事的,但擔心最多的大概就是寶寶天天哭著不想離開媽媽去上學的事,看著哭的那麼可憐,父母的心啊別提多難受了,也許有的小朋友適應能力強,哭個兩週就好了,但還有一些小朋友,會一直哭鬧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中間也會生病去醫院,產生這個現像,被稱為“分離焦慮”症,孩子一直在家長照顧下,沒有離開過家裡或家長,所以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的精神會非常的緊張沒安全感,所以就會在情緒上反應非常激烈,而與周圍的小朋友又不會溝通,會更加造成他們的焦慮了,而早教中心能給孩子在家與幼兒園搭一個橋樑,在早教中心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與老師進行互動和活動,並且與一起活動的小朋友進行溝通,這樣就提前讓他們適應了學校的環境還有與小朋友溝通的機會,所以當他們去新的幼兒園環境中時,也不會太過緊張或不安。
二、 抓住幼兒最佳發展期,與家長共同實施有效教育
一般的早教中心都會有針對的對孩子進行各方面的訓練,比如1-2歲時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他們會安排一些訓練幼兒語言的活動,通過做遊戲讓幼兒來與老師、家長進行語言上的溝通,啟發他們說話,利用各種方法進行說話訓練,這樣可以很好的提供一個環境和訓練機會,而這些方法,也不是平時我們父母所能會的或應用的,同時他們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對孩子進行"越位"教育。"越位"教育也就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讓寶寶來提高自己的各方能力,也就是提前對幼兒大腦上有一定的認識,近而再去強化。也已經在正式教育之前,可以先讓他們感受一下,像音樂教育,可以給孩子做活動時,放些音樂給孩子聽,他們不知不覺中去跟著唱音樂中的歌,在潛移默化、日積月累中強化他們的音樂感受力。等到日後在正式教他們音樂時,你會發現他們的樂感、音準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三、 教會家長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早教中心會創造一個大環境,這個環境不同於家裡,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不一樣,但到了早教中心後,他們的成長環境變得一樣了,在家裡家長會因為孩子小,犯些錯可以不過問,但這樣是不對的,早教中心會告訴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遊戲中、交往中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在活動中要謙讓、包容別人、不爭不搶懂禮貌;學會自取玩具收拾玩具;學會遇到問題同爸爸媽媽商量,同夥伴們商量;學會不去阻礙別人;學會講衛生等正確的行為習慣。早教中心會更好的規範孩子的行為,讓他們判斷哪些事是對的哪些是錯的,而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會是孩子終身的獲益。
通過以上幾點,我們看到早教中心孩子早期的教育作用還是非常大的,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成熟也不是等來的,所以為了讓我們的寶寶有一個良好的教育開始,還是可以參加些早教活動的,當然,家裡條件不允許的,父母也可以多看些早教書或視訊,多學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去教育好我們的寶寶。
幼兒早教:真正的教育
學校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場所,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可以說是千百年來沉澱的結晶。雖然不能說這些是完全正確的程式,但是偏離度肯定也不會太遠。所以我們才把孩子放到學校去進行教育,但是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呢?
孩子五六歲的時候正是身體需要充足睡眠的時候,這個階段卻要被早早叫醒到學校上課,是因為教育者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每個孩子都想錦衣玉食的生活,當嫉妒別人這樣生活自己卻不能的時候,教育者就會說“儉以養德”。當見到別人的錢財起了貪念的時候,教育者就會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育所教給人的很多觀念其實都是朝著人類本能反方向進行的,所以想讓大多數孩子心甘情願的去學校學習本身就是件很難的事情,也因此才會有寓教於樂的出現。
寓教於樂的教育理念對於當時學校單一刻板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是一陣沁人心脾的春風。但是對於現在琳琅滿目的教育方式,這種觀念可以說有點過時了,甚至是對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誤解。
寓教於樂追求的目標是樂,這也是順著人本能的教育,而不是教師追求的目標,所以這種以追求為目的的要求只會遠離教學目標。而滿足人的本能又是商人的目標,所以他們開發出了各種商品,先是電視機,又是網路遊戲,都給孩子帶來了多多少少的弊端影響。商人也早已把寓教於樂的理念升級為“玩的HIGH”,這也就意味著要離教越來越遠。
所以現在來說,寓樂於教才是學校的最終目標。老師們都想方設法的讓孩子自己在教學中找到快樂,才不會偏離老師的工作目標。
教學中“樂“的成分多少都取決於老師的水平,當孩子對於“不樂”反感的時候,老師就要堅持正面的教育,不能在縮手縮腳,或者可以採取適當批評的方式去管理和教育學生。很多的事實也正面,教學上嚴謹,管理上嚴格的好老師,也是最受學生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