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護理教育學論文參考

  理是一門關懷的學科,在目前的護理教育中,非常有必要進行關懷教育,這是醫學宗旨的體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護理教育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於護理教育學論文範文一:護理教育中的問題探討

  一、護理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

  護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絡的學科,其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強化,兩者之間的聯絡必須加強。在很多臨床實習生中存在理論和實踐無法靈活運用的問題:一方面,課堂上只是單純學習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實踐之時無法將理論應用於實踐。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1.1學生臨床實踐時間較少

  我國大多數院校採用一致的教育模式,即所有理論課程結束後最後1年才集中進行實習,而實習期間還要進行各科輪轉以及各科出科考試與相關作業。由此造成畢業後學生臨床實踐能力還相對欠缺。

  1.1.2護理教學內容滯後於臨床發展

  我國護理院校課程大部分有統一的教科書和教學大綱,基本實行高度集中的國家課程教材,由國家規劃或委託統一編寫、發行。因此國內的護理教育教材相對比較陳舊,無法與國際接軌;而臨床實踐又隨著國際發展。從而造成臨床實踐時無法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總是實踐先於理論。

  1.2護理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師資隊伍是發展護理教育的重要環節,而我國護理師資隊伍建設存在以下問題:①缺乏“雙師型”護師。很多教師都只善於理論或實踐中的一種。②護理師資來源複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途徑:臨床護師、具有臨床專業工作經驗者、高等醫學院校護理研究生、臨床醫生或醫科大學畢業生。不同來源渠道的教師教學方法不同,教學著重點不同,擅長的理論或臨床實踐不同。

  1.3臨床帶教教師存在問題

  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關鍵環節,是護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過程,也是護生向護士角色轉化的必經途徑。要想提高護生實習效果,提高帶教教師水平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帶教教師存在以下問題:①學歷層次較低;②教學時間不足:③自身專業素質低;④缺乏對現代護理教育觀的理解。

  1.4護理教育課程設定不合理

  目前,我國護理教學課程依舊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形成完善的護理教育體系。護理教育中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而缺乏人文關懷,導致我國護生綜合素質偏低。另外大多數醫學院校的課程設定與醫學模式的發展相脫節,沒能形成護理教育獨特的教學特點。

  二、如何通過行動研究發展護理教育

  2.1行動研究應用於解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行動研究

  能夠拉近理論和實踐的距離,是連線理論和實踐的橋樑。菲律賓在護理教育中將實踐教學與理論緊密結合,臨床實習貫穿於整個本科4年教學中,學生學完一部分理論內容後及時到社群和醫院實踐。如此就可以讓所學理論能及時和實踐相結合,學習效果明顯提高。將學生與教育行政人員作為行動研究的主體,將菲律賓的教學安排經驗應用於我國的護理教育,讓教育行政人員從學生的實踐中總結經驗,並將其繼續應用於護理教育,這樣就可以增加學生的實踐時間和減少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Adamson大學護理學院的教材呈多樣化,一綱多本,在統一教學大綱規定的前提下,每門護理課程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型別設定了教材2本~4本。每個學校的教材都沒有硬性統一規定,由任課教師選擇適合自己的教科書,只要經過學院領導的審批通過後即可使用。教學大綱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科教學目標制定,同時會在開學之時連同教科書一起將其發給學生。以上的教學方法有可用性,能解決護理教育中護理教學內容滯後於臨床發展的問題。教育行政人員可以將其理論通過行動研究應用於護生的教學之中,從中發現適合各自院校的教材。由此可以讓理論教學與臨床教學同步發展,從而減少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

  2.2行動研究在護理師資隊伍建設中的應用

  Arieli等在構建一個和諧的護理學術團隊的過程中,通過行動研究化解教師之間的緊張關係,效果非常顯著。目前,越南護理協會已與澳大利亞1所大學合作,通過行動研究摸索出一套培養護理師資的有效措施,其成果已被越南教育部採納並已付諸實施。在國內關於應用行動研究進行實證研究的文章在近2年內也有發表。如趙書敏等將參與性行動研究應用於臨床護士分層級繼續教育培訓發現,研究組成員通過不斷地修正和改進,使研究組培訓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也使研究組教師的自身能力不斷得以肯定。綜上所述,通過行動研究不但提高理論和臨床實踐水平,而且完善了各種來源途徑的老師的水平,使其相輔相成,提高其教育水平。

  2.3行動研究在臨床帶教老師中的應用

  行動研究適用於教師的工作,能幫助教師對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反思和歸納,使其成為研究者,可以提升教師的學術地位。臨床帶教老師要通過行動研究發展自身成為研究型教師,就必須熱愛所從事職業,有責任心與信心。研究型的教師善於不斷將思考付諸實踐,通過“學思並重”,在成長的過程中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教中學,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要義。要想提高帶教水平就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臨床護理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實行帶教老師競選制;其次,優化帶教隊伍,讓帶教老師繼續再教育;最後,加強帶教老師的培養,提高其評價行為和評價水平。同時讓護士長合理安排帶教老師的班次,讓其有更多時間專心於帶教。帶教老師通過不斷從外界獲得新理論與實踐經驗;然後通過行動研究應用於學生,同時也與護理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從中再次獲得適合的新理論;最後將適合其理論普遍應用於臨床帶教,讓帶教水平蒸蒸日上。

  2.4行動研究在護理教育課程設定中的應用

  培養學生的關懷意識、關懷能力已成為護理教育改革方向之一。護理關懷是護理的核心能力之一,美國護理學院協會對護理本科生能力的培養中提出了關懷及其相關的關懷價值觀、關懷態度、關懷行為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成分。而要想發展護理教育就應該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懷素質,同時也應該設定更多的人文關懷課程。通過行動研究將人文關懷理論應用於護理教育中,將護理關懷融入臨床護理實踐中,提供病人生理護理的同時也兼顧病人的心理、社會支援,使病人在關愛中恢復健康或安詳的面對死亡。病人對護理人員的相關護理滿意,就表示加強人文關懷的理論學習是一種有效方法。有個好的實踐效果就可同護理研究人員共同創建出新的適合理論,從而應用於護理教育並發展護理教育。

  三、小結

  綜上所述,通過行動研究的“問題—計劃—行動—反思”四步行動模式實施教學,提高了護理教學質量。行動研究可以培養護生核心能力,改進教學方法,建立護理教育新評估體系和改革護理課程。通過行動研究在護理教育4個問題的應用,增加護生實踐時間和理論與實踐兼插教學;提高護理教師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完善其各自不足之處,整合後再進行教學;對臨床帶教老師實施競選制,各自憑實力、毅力與信心爭取帶教資格,在充分的教學時間下實施帶教;在課程設定上注重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如此可以解決護理教育方面的問題,從而發展護理教育。由此可以得出行動研究是發展護理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於護理教育學論文範文二:護士壓力緩解護理教育論文

  1.前言

  與其他職業相比,護士屬於高壓力的職業。職業上的持久壓力會嚴重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會導致護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降低。護士職業壓力首先對護士本身產生消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心理、行為和生理三個方面。

  2.手術室

  護士壓力源識別分析導致護士職業壓力因素主要來自於社會、醫院和個人三個方面。護士職業壓力源主要有人員配置不足、睡眠紊亂、不公平待遇、護理人員自身因素、社會因素、風險大、工作滿意度等七個方面問題。護士的職業性質決定了其高負重的職業壓力,職業上的持久壓力會嚴重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會導致護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降低。

  3.手術室護士壓力調節措施

  3.1積極採取應對方式

  應對方式是一種緩解情緒緊張、維持心理平衡、調節行為表現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是個體對環境和內在需求及其衝擊所做出的恆定的認識和行為性的努力。良好的積極應對可減輕由生活事件造成的心理應激,更好地適應生活。這就要求護士自身必須保持健康的身心,對外部的干擾和影響加強調節,自我減壓,並確定自己的類傾訴物件,經常性的舒解,使自己保持健康的身心。並可通過工作外時間參加娛樂集體活動來減輕自己的負荷,緩解情況的緊張。

  3.2創造良好工作環境

  工作環境有物理和心理兩個層面,物理環境包括自身的防控措施、工作區域的基礎設施及良好的衛生條件等,越優越的條件,對工作人員的壓力感越會起到緩解的作用,特別是光線及色調的配合,可以舒緩護士緊張的工作壓力。心理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及護理人員對工作本身的評價,社會對護士的工作認可度越高,越能讓護士產生優越感,可以有效降低護士的心理壓力。手術室護士的工作環境調查表明,在醫院各科的護士中處於前置地位,手術科的護士的成就感較高。這對於保持手術室護士的健康身心提供了先決條件。

  3.3充分發揮激勵作用

  有研究表明,科學的激勵對於提升個人的價值觀、成就感、積極性有明顯作用。為此,醫院要充分肯定護理人員的地位,體現護理人員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從手術室護士的工作性質看,手述室護士的精細化是極期嚴格的,他們即要保證操作程式的規範化,又要保證配合工作的準確化,南丁格爾把手術稱之為“最精細的藝術”,任何一點差錯都有可能對患者造成巨大的損失,這種壓力是超出正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因此,醫院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激勵,包括精神上、物質上、以及職務上的激勵,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勵方式,提高護理人員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效的激勵即有利於護理工作的精進,又對緩解護士心理壓力起到明顯的作用。

  3.4心理輔導適時到位

  對手術室的護士要定期組織心理輔導,原則上崗前、交班後必須召開科室協調會,對手術的過程進行總結,即要指明問題,又要指出不足,讓護士清楚自己的成績和過失,這對於調節護士的心理壓力和提高護士的工作質量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醫院要開設護士心理輔導班,或開設有償性心理輔導班,組織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心理輔導,針對護士長時間的職業壓力用心理學方式進行減壓,保持護理人員始終保持健康的身心,即要救護於人,又要保護自己。

  3.5崗位配置優化合理

  合理優化的崗位配置對於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質量、發揮護士潛能以及調動人員積極性等方面均有明顯作用。即要保證人員配置的分工明確,又要做到分工合理,並要充分發揮護士的專業特長,並將複合性人才安置到護士長崗位,做到即能體現護士的專業和個性特點,又要滿足於護士對成長進步的要求,這對於保證護士高質量的工作,減輕工作壓力以及降低護理風險均有顯著作用。特別是人員配置上,必須科學合理,要充分考慮護士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內容,要有保有壓,不能盲目減員增效,不合理的人員分工及人員配置均會提高護理差錯的發生率。

  4.結語

  壓力是一柄雙刃劍,有壓力才會有動力。適度的壓力可以激發護士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術,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現代醫學發展對手術室護士的要求。在壓力過大,超過心理承受能力時,心理問題會應運而生,嚴重時將會影響身心健康。為此,手術室護士要自我提搞心理健康調節水平,加強對手術室護士的心理學知識培訓,培訓護士應對壓力的方法和技巧,不斷提高手術室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用更優秀的醫療護理技術保護患者身體健康和自身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