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揣摩你的聽眾
一次會議,有位女士在會上發言。她談的是,新型社團怎樣才能發展壯大,為社團成員創造價值。聽眾對這個話題確實非常感興趣,因此也特別關注這位女士的發言。她卻開始閒扯,越扯越遠,什麼也沒說清楚。總共四十五分鐘的發言,她說了七十五次“你們知道的”。即使是這樣,就因為她的話題滿足了聽眾的需求,人們還是對她報以熱烈的掌聲。聽眾覺得,那位女士關心他們,瞭解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1、滿足聽眾的內在需求
事實上,有很多演講都沒能滿足聽眾的真正需求。主要原因在於:演講者自以為是地認為,他們知道聽眾需要什麼。他們就把這些內容告訴聽眾,他們覺得,這樣就夠了。
我從事過許多職業。有一段時間,我在紐約當中學老師。我剛做那份工作不久,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學生覺得,老師講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沒有意義,他們馬上就會不認真聽課,即使貌似一本正經地坐在那裡,腦子也會走神。老師無法給他們列出一個“不喜歡的內容”清單——只能力求講的東西,都必須和他們的興趣點乃至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比如,讓學生集體討論一個問題的時候,就讓他們像演電影劇本一樣演出來。跟他們說:“你和組裡的其他五個朋友一起商量一下,某週六的晚上做什麼。你們會怎樣決定呢?會不會哪一個人說的話影響力更大呢?怎樣才能保證,小組裡的每個成員都有發言權呢?”
孩子們都很喜歡這種練習,而且,不管他們知不知道,他們都學會了老師想教給他們的東西。
請一定要記住,你在演講中,千萬不能期待你的聽眾和你一樣心潮澎湃,你必須能夠不斷地調動聽眾的情緒,這需要你能夠滿足聽眾的內在需求。不管你的話題多麼有價值,哪怕是能夠讓人延年益壽,甚至能救人性命,單憑你一個人的熱情都是不夠的。
你必須讓你的聽眾熱情起來。他們潛意識裡都會對你產生懷疑,你要做的,就是打消他們的疑慮。因為,即便是圍繞一個話題,你也不能什麼都說。你需要說的,應當是聽眾希望聽到的。
2、找“賣點”
假如你去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你沒有遇到一位能為你帶來靈感或者能與你的觀點相互印證的演講者,卻遇到了一位沙漠逃生專家。他講的東西,你可能不會怎麼認真聽的。但如果是一位在沙漠迫降的飛行員,在“驢友大會”上發表演講,同樣是這個和你無關的話題,你的態度可能就會大不相同了。這就是語境在起作用——你的聽眾究竟關心什麼?如果你能找出他們真正關心的內容,你就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祕密接收站,叫作WIIFM,意為“這能給我帶來什麼利益?”一個出色的演講者總是能預料到這些,而且能據此錘鍊他們的演講詞。他們總是在想:“我能給這些聽眾帶來什麼特別的利益呢?”
你不是要告訴聽眾什麼事實,你必須賣給他們需要的利益。打一個古老的比方,你買螺絲釘,不是僅僅為了得到這個螺絲釘,而是為了拿螺絲釘補上那個洞。一隻圓珠筆,有筆芯事實可以替換,你就不用再灌墨水利益了。
弄清楚“事實”和“利益”之間的聯絡,這才是你應該努力改進的地方。
你的聽眾究竟關心什麼?如果你能找出他們真正關心的內容,你就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3、讓聽眾無法拒絕你
假設你和中層管理人員討論,如何更有效地運營他們的部門?你認為,他們其中的一個問題是需要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你就要告訴他們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這麼做的結果和公司對他們的要求息息相關。
把演講主題定位在解決具體問題上面,或者告訴大家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是讓演講者成為主角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讓聽眾不能拒絕你。
每個人做事,都有他們自己的原因。所以,你要從他們的需求出發,去鼓勵他們、激勵他們。如果你談論的話題關乎他們的需求,他們肯定會感興趣、會好好聽你說的。
你的聽眾是一個人也好,一千人也好,你都應該以聽眾的需求為中心。
你對一個人講話,要想成功,就應以對方的需求為中心。和別人交流的時候,要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