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讀書筆記

  《唯一的聽眾》是出自作者鄭振鐸落雪先生筆下的一篇文章,見於小學生語文教科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字數在300字左右。供大家學習參考。

  

  《唯一的聽眾》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

  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全文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先寫父親和妹妹說“我”在音樂方面是個白痴,使“我”十分沮喪,不敢在家中練琴。接著寫“我”到林中練琴,遇到一位自稱耳聾的老婦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並願意天天做“我”的聽眾。每次“我”停下練琴,她總是誇獎“真不錯”。在她的鼓勵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練琴。最後寫“我”從妹妹那兒知道了老婦人的真實身份,心靈受到震撼。後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每次演出時總會想起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本文讚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附:《唯一的聽眾》原文

  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說,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一個白痴。這是他們在經受了我數次“折磨”之後下的結論。在他們聽來,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鋸床腿。這些話使我感到十分沮喪,我不敢在家裡練琴了。我發現了一個練琴的好地方,樓區後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樹林,地上鋪滿了落葉。

  一天早晨,我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心裡充滿了神聖感,彷彿要去幹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林子裡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樹下站好,莊重地架起小提琴,像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拉響了第一支曲子。但我很快又沮喪起來,我覺得自己似乎又把鋸子帶到了樹林裡。

  我感覺到背後有人,轉過身時,嚇了一跳: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雙眼平靜地望著我。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麼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的和諧,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

  我抱歉地衝老人笑了笑,準備溜走。老人叫住了我,說:“是我打擾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一束陽光透過葉縫照在她的滿頭銀絲上,“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

  我指了指琴,搖了搖頭,意思是說我拉不好。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

  我被這位老人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我羞愧起來,同時暗暗有了幾分信心。嘿,畢竟有人誇我了,儘管她是一個可憐的聾子。我於是繼續拉了起來。

  以後,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樹林裡去練琴,面對我唯一的聽眾,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我心裡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很快,我就發覺我變了,家裡人也流露出一種難以置信的表情。我又在家裡練琴了。若在以前,妹妹總會敲敲門,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說:“求求你,饒了我吧!”而現在,我已經不在乎了。當我感覺到這一點時,一種力量在我身上潛滋暗長。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著練習。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溼透了襯衣。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對一位耳聾的老人盡心盡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聽眾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有一次,她竟說我的琴聲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了她是個可憐的聾子。

  我一直珍藏著這個祕密,終於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鳴曲讓專修音樂的妹妹大吃一驚。妹妹逼問我得到了哪位名師的指點,我告訴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十二號樓,非常瘦,滿頭白髮,不過——她是一個聾子。”

  “聾子?”妹妹先是一愣,隨即驚叫起來,彷彿我在講述天方夜譚,“聾子!多麼荒唐!她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經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說她是聾子!”

  我一直珍藏著這個祕密,珍藏著一位老人美好的心靈。每天清晨,我還是早早地來到林子裡,面對著這位老人,這位耳“聾”的音樂家,我唯一的聽眾,輕輕調好弦,然後靜靜地拉起一支優美的曲子。我漸漸感覺我奏出了真正的音樂,那些美妙的音符從琴絃上緩緩流淌著,充滿了整個林子,充滿了整個心靈。我們沒有交談過什麼,只是在一個個美麗的清晨,一個人默默地拉,一個人靜靜地聽。老人靠在木椅上,微笑著,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後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我能熟練地拉出許多曲子。在各種文藝晚會上,我有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每當拿起小提琴,我眼前就浮現出那位耳“聾”的老人,每天清晨裡我唯一的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