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寶寶智力發育指標

  每當看到同樣大的寶寶,看別人家的比自己家的學東西快,就擔心寶寶發育是否遲緩。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一到兩歲

  1.剛剛滿一歲,寶寶就可以不用爸爸媽媽的攙扶,自己走路,並且學會彎腰、撿起地上的東西等;寶寶已經會稱呼和自己最親近的兩個人,比如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寶寶已經可以拿起筆,在紙張上塗鴉,並且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學會認人,對於陌生的人寶寶會顯現的煩躁不安;寶寶已經很清楚自己的年紀,當別人問起時,也會自己用手指表達自己的年齡,並且能夠自己穿上帽子。

  2.一歲半左右,寶寶學會蹲下,能夠用手把著欄杆自己上樓,學會玩積木;能夠模仿一些常見動物的叫聲,學會認十張左右的圖片;會自己認識自己身上三四處器官,會模仿大人對寶寶自己的一些活動;能夠自己找到水杯,自己端起來喝水。

  3.一歲半到兩歲,寶寶學會逆向行走,能夠直立起來用腳尖象徵性的行走兩三步,會有明確方向的扔球;學會畫簡單的線性圖形,能夠說出兩三個字的小短句;能夠清晰的分辨出紅色和其他顏色;學會代詞我,能夠模仿大人稍微複雜的動作,並且能夠清晰的表達自己如廁的意願。

  兩歲到三歲

  1.兩歲半之前,寶寶學會簡單的運動動作,比如跑、跳、蹦、踢之類;寶寶在最後一級臺階的時候會自己跳下去,不像之前一樣走下去;寶寶可以說出自己和自己最親近的人的名字,能夠說出最熟悉的幾種水果,會說出一些常見物品的用處;這時候寶寶的詞彙已經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因此寶寶可以說出自己身上的每一個部分;在數字敏感度上,一般的寶寶可以揹著從一數到五;這時候的寶寶已經知道性別上的差距,有了初步的衛生觀念,學會自己洗手等清潔動作;這個時候正常的寶寶會開始和其他小朋友試著接觸,和他們一起玩,喜歡玩捉迷藏,尤其喜歡別人來尋找自己。

  2.三歲以前,寶寶能夠不依靠任何的攙扶獨自下樓,會自己“金雞獨立”,就是單腳站立10秒鐘左右;會騎嬰兒三輪車,會自己係扣子,學會摺紙以及串珠等簡單手工DIY;能夠說出五個字左右的短句,會說一些除第一人稱以外的其他人稱代詞;會對簡單的平面幾何和方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能夠認識最少三種顏色,跟著音樂會自己打節奏;學會自己上廁所,會簡單自理如穿衣服,這時候的寶寶已經可以清楚記住自己家的門牌號。

  寶寶一週歲前智力發育標準

  1個月的時候:寶寶出現微笑,

  2個月的時候:寶寶俯臥扶起時能抬頭,會對人微笑,注視人的面容和玩具。眼、頭會隨著光轉動;

  3個月的時候:寶寶仰臥扶起時頭不下垂,直立位抱起時頭部可以抬起來,躺著會翻身,能夠蹬腳,握拳伸手,腿腳亂動,很活躍,搖動帶聲響的玩具,能轉向有響聲一側,能認識奶瓶,向發出聲音的地方轉頭,說明聽力發育正常;眼睛能跟隨物體移動,看到乳房或奶瓶就咂嘴,說明視力發育正常;在飢餓、憤怒、驚恐或身體感覺不舒服時即啼哭,說明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正常。

  4個月的時候:寶寶仰臥時頭和肩能夠抬起來;能抓取掛在胸部上方的玩具,每隻手能和時間的拿著一個玩具搖動,並且能將手裡的玩具放到嘴裡。

  6個月的時候:寶寶能翻身,扶持腋下能站,能跳,能用幾個手指握物,並能伸手抓東西,聽到呼喚時有反應;

  9個月的時候:寶寶能坐穩,能爬,能認出親人和陌生人;

  10個月的時候:寶寶不僅能長時間地平穩坐著,用手抓東西的力量大了,手指也靈活了,能自己獨自坐著玩,對玩具十分感興趣,對身邊的東西都要用手抓來玩,還能仔細看著大人的舉動,進行模仿。

  12個月的時候:寶寶能站立,扶床沿或攙著手能跨步,會用拇指、食指揀小球,能放下手中東西,有時候會發出疑似爸爸媽媽的聲音,但是發出很不清楚的聲音。有時候會做危險的動作,母親應該說:不行,別動,隨時用柔和語氣加以斥責,嬰兒的在這個時期能記住受斥責的事情,並不會認為受斥責是壞事。父母有責任防止發生事故,因為孩子初到世界上來,什麼事都不懂,這對孩子也是一種訓練。

  刺激寶寶智力發育的遊戲

  1.視覺刺激法

  花園裡有五顏六彩的花朵,父母可以讓孩子找出不同顏色的花,這樣寶寶就會對相應的顏色詞做出反應,從而鍛鍊智力。當然,公園裡除了花之外的其他,比如樹、鳥、欄杆等,都可以作為物件來進行尋找。

  貼士:

  進行視覺刺激時,爸爸媽媽一定不要為了面子給寶寶暗示,以圖顯示寶寶尋找的速度,這種情況對寶寶的治癒不會起到促進作用,甚至還會起反作用。一定要寶寶自己集中注意力去發現自己周圍的東西,讓寶寶自己找到正確的東西,這有利於寶寶注意力的集中,有利於對寶寶的智力刺激產生正面的作用。

  2.聽覺刺激法

  自然界的聲音種類千千萬萬,父母可以用誘導的方式讓寶寶集中注意力去聽某一種聲音,比如說春天的下雨聲,夏天的蟬鳴,秋天的風聲,或者是簡單的小貓小狗的叫聲,這些都是極佳的聲音刺激。城市裡的動物較少,但是現代化的工具比較多,比如汽車的啟動聲,蓋房子的吊車聲,警車的聲音等,同樣可以利用起來。

  貼士:

  寶寶對聲音熟悉之後,對聲音的辨識度就會提升,就像有些聽覺敏感的人開啟電視機就能聽出是哪個配音演員的聲音一樣。

  3.觸覺刺激法

  自然界中的事物形形色色,每一種東西都有它自己特定的形狀,爸爸媽媽可以利用這些東西來刺激寶寶的觸覺。

  貼士:

  爸爸媽媽給寶寶某樣東西,但是不要讓寶寶看見,讓寶寶自己形容他摸到了什麼。刺激物的種類多種多樣,也可以用有生命的生物作為寶寶的刺激物件,比如小兔子等等。

  4.模擬“電話交流”

  爸爸媽媽距離寶寶一定的距離之外,像打電話一樣的詢問寶寶現在在做什麼,或者遇到了什麼事情,這種事情憑藉寶寶自己的能力要怎麼解決。刺激題材越廣泛越好,比如寶寶遇到了一隻毛毛蟲,很害怕,該怎麼辦。

  貼士:

  這種遊戲最關鍵在於“問”,父母一定要主動問孩子各種各樣的問題,讓寶寶自己開口回答,以此鍛鍊寶寶的大腦發育。

  5.套圈遊戲

  簡單的講,就像我們在公園常看到的套圈遊戲差不多,在一定距離之內,讓寶寶把一些物品投到圈好的範圍內。這項運動可以很好地鍛鍊寶寶的協調能力,使得寶寶提升自己的平衡協調能力。

  6.運動鍛鍊

  運動可以對寶寶的大腦小腦中樞神經造成一定的刺激,會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首先要有一個固定的目標,讓孩子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過去,或者爸爸媽媽以比賽的形式跟著孩子一起跑,但一定要讓寶寶得勝,這樣可以很好地提起寶寶的興趣。讓寶寶來來回回的跑,跑到寶寶喘氣為止,這樣可以增加寶寶大腦的氧氣輸送,使寶寶的頭腦更加靈活好用,協調寶寶的身體機能,促進孩子運動細胞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