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大腸癌
你知道嗎?大腸癌是我國第三大癌症,每年都有不少新增的大腸癌患者;每年都有不少人因為大腸癌死亡。那麼我們在生活中該怎麼預防大腸癌呢?下面一起看看小編整理的關於預防大腸癌的方法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預防大腸癌的方法
1.控制腹部脂肪
無論體重如何,腹部脂肪與結直腸癌風險的相關性都同樣存在。
2.增加運動
現代人的運動減少,腸道的蠕動變慢,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生。規律運動可以降低24%的大腸癌風險。每天從事30分鐘的有氧運動,就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腸道息肉轉變成大腸癌。
3.蔬菜水果
食物中纖維太少,也會提高大腸癌的概率。隨著中國人飲食結構的改變,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的飲食習慣已經增加了大腸癌的發生,吃的食物太細、太精緻,容易產生便祕,大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毒素就更容易被腸道吸收,從而引起大腸癌。因此,要減少精細食物的攝入,多吃粗纖維食物,減少紅肉和加工肉的攝入,多吃水果、蔬菜,是可以預防大腸癌的。
4.減少能量攝入
多數的研究表明,無論攝入的是蛋白質還是脂肪,總的能量攝入都與大腸癌危險性有關。減少能量攝入可有效預防大腸癌。
5.定期做健康體檢
30歲以後的人提倡每年做一次大腸癌篩查,檢查手段有簡單而便宜的大便隱血實驗和直腸指診,必要的時候,可以做消化道腫瘤標誌物檢查和纖維結腸鏡檢查。尤其是直腸指診,可以發現大多數的直腸癌。但遺憾的是,一些體檢專案中往往不包含這個專案,就是有這個專案,也有很多人不願意做。
6.戒菸酒
有資料顯示,每天飲酒達45克,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至1.41倍,吸菸則提高患大腸癌的風險1.2倍,肥胖者患大腸癌概率是正常體重人的1.45倍。因此戒菸限酒,減肥、控制自身體重增長,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的。
大腸癌的六大發病原因
與其他腫瘤一樣,大腸癌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但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發現大腸癌與以下一些因素有關:
1、結直腸息肉:
隨著纖維結腸鏡的普及,許多很小的結直腸息肉都可以被發現。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結直腸息肉的病人是可以發生癌變的,其中乳頭狀腺瘤最易惡變,其惡變率可達到40%左右。
對於家族性結腸息肉病的病人來說,發生癌變的概率就更大了。因此,我們認為,結直腸癌的發生與結直腸息肉的關係密切。
2、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部分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結腸癌的概率比正常人要高出5~10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結腸癌的原因可能與結腸粘膜長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有關。
3、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併發結腸癌的病例並不少見,但對其因果關係仍有爭論。
結直腸慢性血吸蟲病可併發大腸癌,這類大腸癌發生癌變部位與腸道血吸蟲病一致,多見於乙狀結腸及直腸,發生病變的腸段常有嚴重的血吸蟲蟲卵沉積。
血吸蟲蟲卵引起癌變是一個非特異性的過程,即血吸蟲蟲卵的長期反覆沉積,造成黏膜的損害與修復反覆進行,持續的慢性炎症刺激作用導致黏膜腺體增生,息肉形成,進而發生癌變,或由於黏膜潰瘍邊緣上皮過度增生而癌變,最終導致大腸癌的發生。
4、高脂肪飲食:
據流行學調查資料統計,結腸癌在北美、西歐的大腸癌發病率高於非洲、亞洲和南美洲,這種地理分佈與居民的飲食習慣有關係,西方人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是發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近20年來,我國的飲食結構也開始發生變化,飲食的西化是導致大腸癌發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5、遺傳因素:
資料顯示,大約有1/3的大腸癌與遺傳因素有關,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惡變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大腸癌。
結直腸癌的遺傳與APC的抑癌基因發生了突變有關,APC的抑癌基因突變的病人,腸道會長許多息肉,息肉經過一定的時間後,就會演變成為癌。
還有一種非息肉性的家族遺傳性結腸癌,其發病原因是與人類遺傳物質核酸修復基因的失活有關。我們知道,人的一生中會接觸很多致癌物質,這些致癌物會導致核酸的損傷,但由於人體有強大的修復功能,正常人是可以修復的。但這類病人受到致癌物打擊過後是不能修復的。
有資料顯示,直系親屬中有大腸癌病人者,患大腸癌的危險性就會比普通人高3~4倍,而且,這類癌症的發生與生活習慣的關係不大。
6、手術因素:
有文獻報道,闌尾和膽囊切除後,結腸癌的發病率增高。
膽囊切除後,肝臟持續地分泌膽汁並直接進入腸道,造成初級膽酸與腸道厭氧菌接觸增多,初級膽汁酸在腸道中經細菌作用氧化生成的“次級膽酸”,可以增加大腸粘膜對致癌物的通透性和機體對腫瘤的易感性,降低腸道的免疫功能,以及直接干擾DNA的代謝而導致大腸癌的發生。
闌尾是一個免疫器官,闌尾切除後或闌尾的免疫功能降低後,可導致機體抗腫瘤體系平衡的紊亂,有可能誘發結直腸癌的發生。
但這一過程是緩慢的,往往需要1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才有可能發生,因此,我們也不必因噎廢食,對於有病變的膽囊和闌尾,還是應該手術切除,但應該嚴格掌握手術的指徵,對於能夠不切的儘量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