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時老人注意事項有哪些

  ?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揭曉。

  天冷時老人注意事項

  一忌外出過早

  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溫度最低的時候,所以外出最易引起感冒,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病,因此老人最好選擇上午10點以後到室外鍛鍊。

  二忌取暖失度

  冬季天寒地凍,老人怕冷,喜歡用熱水袋貼身而臥,這樣會引起面板紅斑或燙傷,所以只要室溫達到18~25攝氏度即可。

  三忌洗浴過長

  冬季空氣乾燥寒冷,許多老年面板乾燥脫屑、瘙癢,誤以為是由於不清潔所致,於是每天洗浴一次,結果越洗面板越乾燥脫屑更多。其實老人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宜。

  四忌活動過劇

  適當的體育運動是強身健體、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劇烈運動,要選擇合適的運動專案,如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若運動後頭暈、頭疼、四肢乏力、胸悶氣短、失眠多夢,那就說明運動量過大,要注意減少運動量,甚至暫時停止運動。

  五忌日晒過長

  日晒過長會損傷面板,破壞人體的自然屏障,使大氣中有害的化學物質、微生物侵襲人體,造成感染,還可引起視力減退。

  六忌“小疾”不治

  老年人如遇感冒、咳嗽、頭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須及時治療,以防患於未然。

  老人出門注意事項

  天冷時,人體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引起血管痙攣、變窄,血液通過時所需的力氣加大,血壓就高了。如果腦子裡的血管比較狹窄或有血管瘤,可能出現兩種腦血管意外:血流不過去,腦區域性缺血引起腦梗塞;血流衝破血管,引發腦出血。

  宣告: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平時有心腦血管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血脂代謝異常等***的老人,天冷時儘量不要外出,尤其不要晨練,在室內打太極拳是很好的運動。但也不建議一直呆在家裡,可以在不下雪、有太陽的下午出門,記得戴上帽子,不要吹風。

  俗話說,“一頂帽子三件衣”,保護好腦部血管的溫暖是性命攸關的事。記得按時吃藥,如果覺得身體不舒服,及時請醫生看看是否需要調整藥量。在家可以開空調、暖氣,但儘量避免穿得太厚。衣服穿多了,行動不便,血液迴圈變慢,血黏度增加,也會增加腦缺血的風險。不要睡得太晚,特別是年末要保持自己的作息規律,避免過度疲勞。

  老人怕冷緩解辦法

  1、調理飲食

  在平時的飲食中注意選擇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貝殼類、牡蠣、沙丁魚、菠菜、魚蝦等;適量多吃些含鐵豐富的食品,如黑木耳、桂圓、紅棗、豆製品、豬肝、瘦肉、蛋類等。在蛋白質類食品中以狗肉、羊肉、鹿肉、公雞肉、鴨肉、鵪鶉肉、鯽魚、草魚的禦寒效果最好。它們不僅富含蛋白質還含有脂肪,產生的熱量多,有補腎壯陽、溫暖脾胃、補氣生血的功效。老年人怕冷還與機體內礦物質缺乏有關,胡蘿蔔、山芋、青菜、大白菜、藕、菜花、大蔥、土豆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將肉食與蔬菜搭配食用,符合葷素搭配的飲食原則,又能補充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防止老年人的便祕。

  2、合理用藥

  維生素E可以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流暢通。所以每天攝入必需的維生素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引起的畏寒症狀;維生素能加強神經對抗寒冷的能力。

  3、運動

  寒冷的冬天,讓很多老年人都沒有機會出門鍛鍊。其實,怕冷的老年人不妨嘗試一下床上健身。挺腹:平臥於床,雙腿伸直,頭朝上,四肢放鬆。吸氣時,腹部有力地向上挺起,呼氣時放下;磨牙:上下齒連續摩擦20~30次,然後上下齒相互叩擊,每次叩擊50次左右。同時,配以旋舌,並以舌頭舔動上顎,以增強牙周纖維結構的堅韌性,提高牙齒抗齲能力及咀嚼功能;貓身:趴在床上,撐開雙手,翹起臀部,像貓兒一樣拱起脊樑,用力拱拱腰,再放下高翹的臀部,如此反覆十幾次;提肛:平臥於床,雙腿伸直,四肢放鬆,聚精會神地提肛二十次,以使肛周區域性的靜脈血液迴圈得到改善,減輕靜脈張,增強肛門括約肌收縮力。經常做提肛練習還可以預防脫肛和痔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