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動內心深處的聲音隨筆

  那堅定的聲音,牽動著我內心的深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曾幾何時,生命猶如枯草了無生機,青春的火焰燒不熱飲冰之血。而翻開書頁,一個個鮮活的靈魂躍然紙上,彷彿只需靠近一點,就能聽到他們在困厄之中抗爭的喘息聲。顛沛之中自立的喘息聲,在輾轉之中忍耐的喘息聲。那是牽動內心深處的聲音。

  “那時候我會有種錯覺,覺得世界是塊豆腐,而我,我是強大的。”生活曾是虧待畢飛宇的。為了創作出的小說,無數個夜晚隻手執一根菸、一支筆在令人心旌搖動的濃愁與長情中度過。正如《推拿》的豁達,《平原》的不屈,他亦懂得像自己筆下的人物一樣在失落時解剖自己,筆耕不輟。我始終預感他生命中的某些事情與夕陽吻合,東昇於陰影下的群山罅隙,西落葉必定瀰漫光亮。餘暉美麗,卻不遺憾,只因明日再來。聽著他雲淡風輕地描述曾有的苦楚,創作的難處,像他與文字並肩行走著,偶爾困惑喘息,心中搖曳著的思索,早已化作一江春水,牽動著我內心深處。

  李守盛曾寫:“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就像他所說,不是因為沒人迎接而失落,是我已站在山頂,我卻還沒瞧見你們呀。很年輕的時候,他還在幫父親送瓦斯,每日穿行於臭水四溢的夜市,那個時候他只能在當初的小房間裡寫歌。在那間窄小的陋室,他寫出了太多歲月如歌。少年時的貧窮、中年的婚變,這些事或許是在給他歷練,所以他一向知思知意,落筆便有曲折。普通人的遭際,靠他提煉,尋常事的共性,由他點穿。無論刻意或隨性,李宗盛的歌最真。浮泛的情活,在他筆下灌注了單純。五十七歲的人生,有諸多故事分享,“平凡”的成長中,也與觀眾有許多共鳴“寫歌容易,寫你太難。”中年人的世界是他寫的,可年輕人的愛與恨,亦由他來寫。講再多笑話,李宗盛也還是那個多情人。好像透過通透的歌詞,能觸得到他的感悟與感傷。他不掩飾人心的飄忽,也跟你解釋無可奈何的釋然。為什麼愛李宗盛?因為他的創作,依託的是切已的體驗,是共有的喘息,凡塵裡打滾,再凝成普世情歌,成為牽動內心深處的聲音。

  這世界上,有一些聲音,不用心去聽不會懂。那是嚐盡人生百味後,執起一杯清茶的淡泊,是洗盡萬般鉛華,披上一襲粗布袈裟的開朗。總是有人說出“飲水數年,難涼熱血”的激昂活語,總是有人在困頓中前行。也許,苦痛中的喘息,也不是不美。

  篇二

  在我的心中,靜靜流過一條河,流水載著古老的低吟淺唱,從我的心絃,緩緩撥過。

  年少之時,我曾痴迷於古典文學的起承轉合,低吟淺唱,時至今日,對於學浮於世事喧囂的我而言,它仍能牽動我的內心深處。

  在詩經的吟誦聲中,我常常想,那霜冷長河之畔,蒹葭蒼蒼,而不知伊人何在的他,又是如何的獨坐未來。我常常想,又是怎樣的窈窕淑女,能使得翩翩君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我常常想,楊柳依依之時離去,雨雪霏霏之時歸來,其中的傷悲,又是怎樣的旁人莫知,這細膩的語調,今我翩躚於古典文學的天地。

  項羽的慷慨悲戨之中,一聲聲“奈何”,又怎會只是痛惜寶馬美人的泣歌,那是英雄氣短,霸情仍存的輓歌。項王實乃豪傑,使我的內心一同悲哀,一齊憤慨。

  漢代的樂府詩詞裡,有著曼妙的鳴響。我仍記得,古相思曲中的“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那一份韌如蒲葦的執著等待,那一個溫柔謙卑的靈魂,在鶯花爛漫時蹉跎著哭泣的那一個人,那美麗的聲音曾唱過的古相思曲,我依舊聽得到幾千年來伴著玉蘭花香的箜篌聲娓娓來道。而司馬相如情深款款的“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那樣的一種鳳求凰的情愫,激起一陣可人如玉,與子偕藏的心語。樂府吟唱,當真是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在我的心絃上撥下了濃重的一聲沉響。

  唐詩宋詞的節奏裡,是古老中華的管絃交響。我能品出劉禹錫“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的通透豁達;我能窺見李白“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的犀利,控出他“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開朗適意。於是蔣捷“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惜春令我同愁;歐陽修“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的深厚友誼令我動容;晏殊那“昨夜西風凋碧樹。披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鬥志凌雲鼓舞著我;而李清照那“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深意更是直扣心扉;蘇軾的儒雅不僅僅是“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然,更是“且趁閒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的灑脫不羈。既便是一字一句,也在古人的吟頌琢磨後,直抵心田,幻作細雨,潤物無聲。

  紅樓一夢,傳出太虛幻境的仙樂絲縷。曹雪芹訴盡紅樓的千般滋味,當真是曾紅的良辰美晨,紅塵紫陌,而今的落花丁零,水涸瀟湘。錦瑟韻光,華影幢幢,轉瞬化作荼靡開至,青苔滿牆,最終只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黯淡光景,尤使我難忍嘆息。紅樓夢曲的哀婉,延至內心,匯入盈盈靈氣。

  我想效仿泰戈爾,說:“在古典文學的低吟淺唱中,心是無畏的,頭也抬高昂。

  喧囂世上,天地玄黃,風月琳琅,卻總有一種聲音,古老而智慧,滲入靈魂,牽動內心,心絃上的一曲清歌,從此,便是月斜江上,雲淡天長。

  篇三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時針在不停地轉動……”時針滴答轉個不停,每一聲都觸動著我的心靈,牽動著我的內心深處。聽著時針的滴答聲我不禁內心惶恐,時間在指縫間,在髮尾上悄然溜走。“我只惋惜一件事:日子太短,過得太快。”瑪麗·居里曾這樣說過。難問在時針不停發出滴答滴答聲時又有多少人能夠安然道來日方長呢。

  大概越是美好熱鬧的光景,卻越容易催生這種頓悟。靜下來細聽滴答聲,方能感之時光的流逝。蘭亭集會上,王羲之在足以極視聽之娛的盛會中忽生哀情“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表達了對人生易逝的感慨。張若虛面對春和景明的春江花月夜發出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慨嘆。面對匆匆流逝的時光,內心又當如何平靜如初。但,在許多人為大把的時間匆匆流失而不知歸向何處而深切感慨時,也有不少人會怨天尤人,不問流去的時間,只看今朝。

  李太白曾吟道:“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否有一種不問往事,只活在當下享受人生的灑脫?只當往事如酒,一乾而盡,再不回頭。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留住時間,質問它為何而流逝得如此之愉,再為此憂愁上一兩個鐘頭,而是把握當下,積極地享受活著,若等到“我欲享受人生樂趣卻只剩三分鐘可活”又何等的悲哀啊!

  無論你處於哪個人生階級,要做的不是任由時間裹挾著你去往你無法把握的方向,也不是苦苦追問過往,而是牢牢抓住稍縱即逝的時間。

  羅素曾說過:參差多型乃是時間幸福本源。切莫還未認清自己,就盲目從他人為你指引方向。不是每個人看了雲岡石窟,就會有了文化苦旅之後便能懂大徹大悟。世界上有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對時間的看法,對個人來說,對自己的時間有自己安排的去向才是最好。

  畢竟時間從未去別處,它隱藏在每個細節,每處都動人,別忘了永不泛黃的記憶,作為時間長河的入海口,流入了你無闊無垠的心靈之海。

  又一次聆聽時針的滴答聲,你是黯自神傷,還是內心平靜如初,或是安然道來日方長。

  敬過往一杯酒,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