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鼠狼養殖前景

  黃鼠狼皮具有針毛細密、靈活,絨毛豐足,我國的黃鼠狼皮主要用於出口,未來怎麼樣呢?下文是,歡迎閱讀!

  如何

  黃鼠狼的皮張商品名為黃狼皮,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產量與質量均居世界首位,尾毛茂密挺拔、彈性好,是製作高階毛筆、油畫筆和精密儀器刷子的貴重原料,經濟價值很高。

  同時,黃鼠狼繁殖快、疫病少,飼養方法簡便,具有很高的養殖前景,開展人工養殖是廣大農民增加收入的一條好門路。

  黃鼠狼養殖環境

  黃鼬的拉丁學名中的種加詞是sibirica,暗示了它的發現地***模式標本產地***可能在西伯利亞。1773年,德國著名生物分類學家彼得·帕拉斯***Peter Simon Pallas, 1741-1811***將採自阿爾泰西部的標本命名為Mustela sibirica,實際上這裡並不是嚴格的西伯利亞。而分佈於我國新疆北部和內蒙古東北部的黃鼬,均歸為指名亞種。

  但其實,黃鼬的主要分佈區要比西伯利亞更靠南:歐亞大陸中東部的北緯45°~60°之間,以及中國中東部和南部地區都是它們的分佈區。

  黃鼬利用的生境也極為多樣,幾乎除了新疆的沙漠地區以及青藏高原的貧瘠荒涼地區之外,它們可以生活在祖國的各個角落,包括原始森林、次生林、草原、平原和山地地區,當然還少不了村莊、耕地附近,乃至城市的角落。

  但數量最多的地區,也是我國最為富庶的地方,例如長江中下游平原、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等;其次,是秦嶺、四川盆地和東南沿海丘陵地區;而其他省區的數量則明顯較少。

  黃鼠狼養殖餵養

  作為一種進化了千百萬年的鼬科動物,它的演化史、自然史,它的生物學、生態學上的屬性,決定了黃鼬的主要食物是齧齒動物,而不是家雞。

  這方面,早已耄耋之年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著名獸類學家盛和林先生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做了大量工作研究黃鼬。

  我們今天比較容易檢索到的是盛先生在1983年第3期《大自然》雜誌撰寫的一篇科普文章《黃鼬功大過小》。他寫到:“我們曾在江蘇、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河南、吉林、黑龍江、內蒙、山西、河北等主要產區解剖過4978只黃鼬的胃,發現它們主要吃老鼠、蛙類和昆蟲,也吃些蛇、蜥蜴、小雜魚,甚至蝸牛、螞蟥、蚯蚓等無脊椎動物。在食物嚴重缺乏時,個別的也以帶甜味的蘆葦根和薯塊充飢。在解剖中,僅發現兩個胃有家禽,一個胃內有幼家兔。” [7]

  為什麼盛和林先生對4978只黃鼬的解剖研究中卻“僅發現兩個胃有家禽”呢?該研究取得的樣品雖然來自我國從南到北的很多省份,但在文章中並沒有說明樣品具體的採集地,是城市?農村?還是未被人類開發,甚至人類不曾涉足的地方?是在距離雞舍多遠的距離內?雞舍是簡陋的,還是牢固的?要知道,在這些地區,家雞的密度存在很大差異,這也許將對研究結果產生直接影響。

  另外,且不論樣本來自全國各地,即使是生活在同一個雞舍周圍的黃鼬,也很有可能會因為個體差異***包括個性、體質等***而導致對闖入雞舍捕食家雞這一行為的表現有所不同,用一句俗語來說,就是“撐死膽兒大的,餓死膽兒小的”;更何況,雖然我們經常能聽到黃鼬進入雞舍捕殺家雞的案例,但我們並不知道在周圍環境中究竟存在多少黃鼬,更不知道在黃鼬的整個分佈區分佈著多少隻黃鼬,因此很難給整個黃鼬家族的所有個體扣上一頂相同的帽子——黃鼬以家雞為主食。更何況黃鼬分佈範圍廣大,不同的環境中食物差別明顯,甚至也會隨季節的變化有所不同,因此黃鼬對食物的選擇或許也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