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藥過敏幾天會好

  大家都知道寶寶是經常需要吃藥的群體之一,可是吃藥就會有過敏的風險,很多父母都非常擔心,也不知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過敏最快半個小時就好了,不過貌似跟體質有關係,吃點息思敏,一般情況下兩三個小時應該能好。

  一般確定是藥物過敏的,就不需要太過擔心了,只要是停藥以後,都會自然恢復的,如果是情況比較嚴重的,可以適當的擦拭一些軟膏,幫助恢復的。

  寶寶吃藥的禁忌

  要讓寶寶感冒好的快就用抗生素

  感冒是引起小兒發熱的常見原因,多數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用抗生素是無效的。但現在有這樣的現象:出現發熱馬上用各種抗生素,似乎用上抗生素就安全了,其實抗生素既不能抗病毒,也不能退熱,相反增加了醫藥費用,並有可能產生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可謂弊多利少。

  兒童上感病原複雜,往往是病毒感染為主,有時夾雜某些細菌感染及支原體感染。開始用藥,應在驗白細胞、胸透、物理檢查、試體溫等基礎之上酌情用藥。選擇抗生素類藥物時要慎重,原則上先用一般有效的抗生素,青黴素為首選。

  頭孢曲松鈉屬β-內醯胺類長效廣譜抗生素,其半衰期約為7~8小時。它的殺菌作用頗強,是抗生素中的“重武器”,不宜隨便使用,尤其不應在無明顯特殊細菌感染的情況下作所謂的“試驗性治療”。

  頭孢曲松鈉,首先對革蘭陰性桿菌具有強大的殺菌作用,如沙門菌、志賀菌、大腸桿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其次,它對淋球菌、腦膜炎球菌等革蘭陰性球菌也有極好的抗菌作用。再次,它對化膿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的抗菌功效只能說尚屬敏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雖有一定作用,但抗菌作用較差,而對綠膿桿菌,抗菌能力也較差。因此,對上感一類疾病***病原體多為病毒、支原體、一般革蘭陽性球菌***,若首選頭孢曲松鈉就可能無效,甚至是浪費。俗話說,“殺雞焉用宰牛刀”,比喻雖不大確切,但也符合一些實際情況。

  而在抗病毒治療的同時,針對上呼吸道及扁桃體、咽峽部等處可能存在的一般性細菌感染及支原體感染,採用青黴素類藥物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黴素***,就相對比較合理。當然,提倡用青黴素並不是否認它可能存在的過敏反應,認真做皮試是絕對需要的。

  打吊針比吃藥好

  “打吊針”是靜脈輸液的通俗稱法,也有人稱之為“打點滴”,是區別於口服給藥、肌肉注射以外的一種給藥方式。它利用液體的靜壓原理,將藥液通過靜脈輸入體內,具有起效快、療效顯著的特點,因此廣受病人和醫生的歡迎。

  生活中有不少家長,在患兒罹患諸如傷風、感冒、咳嗽、腹瀉等疾病時,盲目迷信“打吊針。但臨床實踐中發現,小兒因濫打吊針所造成的搶救和轉診事件正在不斷增加,嚴重影響到小兒的生長髮育和生命安全。

  會產生很多不良後果:

  1.大大增加了藥費支出,也增加了靜脈補液機會,更是大大增加了患兒抗藥性和過敏反應的危險性。

  2.由於輸液瓶的***處與大氣相通,極有可能增加藥液遭受汙染的機會。

  3.人體一旦對藥物不適應的話後果非常可怕。

  4.兒童身體尚處於生長髮育期,藥物進入人體後在體內的代謝過程還不完善。濫用”打吊針“,極易引起輸液不良反應的發生。微粒是引起慢性輸液不良反應,如肉芽腫、肺栓塞的重要原因。

  只要能好多貴的藥都成

  一些兒科門診醫生為了怕擔風險,動不動就開最貴、最先進的藥,如上文提到的給芳芳開頭孢曲松鈉;其次,某些診所開大處方、貴處方與可增加收入、多發個人獎金有關,利益會驅使一些醫生這樣做。顯然,這樣做有悖醫生的道德準則,也是造成濫用高檔抗生素、浪費金錢的根源。

  在此勸告家長們,不要一味迷信貴藥、高檔藥。對於上感,價廉有效的青黴素應當是首選。當然,就是青黴素,也不宜濫用,以免出現耐藥性。總之一句話:不需要時不出手,該出手時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