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重點

  高考地理的考試,會考到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⑴拉丁美洲氣候溼熱的原因:位於赤道兩側;周圍海洋廣闊。

  ⑵安第斯山南段東西兩側景觀差異原因:受安第斯山脈阻擋的影響,山地東側為西風帶的背風坡,產生焚風效應和雨影效應、西側為西風帶的迎風坡,降水豐沛。***非地帶性現象***

  ⑶非洲缺失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原因:非洲同緯度是海洋。

  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帶的原因:南半球同緯度是海洋。

  ⑸同在北迴歸線附近,卻出現了非洲的熱帶沙漠氣候、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我國東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等氣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熱帶高壓及來自大陸內部的信風影響,全年炎熱乾燥;南亞受熱帶季風影響,我國東南部受亞熱帶季風影響。

  歸納:北迴歸線附近大陸東西岸的氣候差異及成因:------海陸位置與大氣環流形勢不同。

  ⑹我國旱澇災害主要分佈於東部季風區,原因是副高強弱不穩定,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⑺我國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來得早去的晚,雨季時間長;北方雨季較短。

  ⑻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氣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現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⑼為什麼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熱帶山地環境與北半球其它地區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①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擋,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溼氣流通道;②夏半年,強大的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大量暖溼氣流,深入大峽谷內部,使峽谷底部等溫線與同緯度相比明顯向北推進。

  ⑽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有:我國緯度跨度大,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我國越往南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晝越長,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陽輻射越多,加之冬季風的頻頻南下,對我國北方的影響大。

  ⑾我國夏季普遍高溫的原因有: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方雖比南方正午太陽高度小一些,但白晝時間卻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並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我國冬季比同緯度其它地區溫度低的原因是:受強大的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或受冬季風的影響***。

  ⒀印度比同緯度我國氣溫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下的冷氣流***。

  ⒁歐洲海洋性氣候比北美洲面積大的原因為:歐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來自海洋的西風能深入大陸內部。受陸地形狀及洋流勢力的影響歐洲西岸受暖流影響較大。

  ⒂巴西東南沿海、澳大利亞東北、馬達加斯加島東部、中美洲東北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海洋的信風帶來暖溼氣流,受地形***山地***的影響,在信風的迎風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經過。

  ⒃氣溫的年較差緯度越高,差值越高,原因是: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越大,晝夜長短的年變化越大,因而氣溫的年較差越大;低緯相反。

  離海越遠氣溫年較差越大,原因是:陸地比海洋的熱容量小,夏季升溫快,溫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溫快,溫度比海洋低,因而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響較大,比內陸年較差小。

  ⒄氣溫的日較差:緯度越高越小,原因是:緯度越高,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小。

  氣溫日較差與天氣的關係為:陰天比晴天日較差小。

  氣溫日較差與海陸的關係為:內陸比沿海日較差大。

  山頂的氣溫日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較差也小。

  ⒅青藏高原比我國同緯平原、盆地比較:

  氣溫年較差小,原因:低緯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較涼;冬季因緯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響南下的寒冷氣流影響不到,氣溫不太低;

  日較差大,原因: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密度小,大氣的保溫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溫快,夜晚降溫快。

  ⒆天山南坡無林帶,原因為:地處來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風坡,降水量少;而北坡地處來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風坡,降水量多。

  ⒇亞寒帶針葉林在大陸東岸南緣偏南的原因:主要是東岸為寒流,西岸為暖流;其次東岸受來自大陸內部風的影響,西岸相反。

  ***21***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存在冰雪下線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一是氣溫***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響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風坡降水量大,雪線低***,因此,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二***

  ⑴南極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說明: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於溫暖溼潤地區,森林茂密,後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⑵剛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後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⑶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斷塊山地。

  ⑹七大洲地形特色:

  亞洲:①地形複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②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佈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③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歐洲:①歐洲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廣大,佔總面積2/3;②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廣佈。

  北美洲:①地勢東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佈。

  南美洲:①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②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①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②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極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大陸冰川廣佈,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7***開鑿隧道問題:開鑿隧道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滲漏問題;二是塌方問題。因此,開鑿隧道要選擇在背斜處,因為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並且,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三***

  ***一***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

  等太陽高度線圖可以看做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檢視,判讀時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於正確解答問題:

  1.圖的中心為太陽直射點,太陽高度以該點為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通過該點的經線即太陽直射的經線,地方時是12點;通過該點的緯線即為太陽直射的緯線,其正午太陽高度為90度。正午太陽高度的分佈規律從太陽直射的緯線向南北逐漸降低。根據太陽直射緯線推斷直射點所在的半球及季節,並判斷與之相關的地理現象。注意區別太陽高度和正午太陽高度分佈規律的不同。

  2.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據此可計算該經線上某一點的緯度數值;如果太陽直射赤道,則赤道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陽直射點不在赤道,則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於太陽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該緯線上某一點的經度和地方時。

  3.如果圖中標註了太陽高度的數值,則視具體數值而判斷:一是最外側的大圓圈為0°等太陽高度線,即為晨昏線,一般是太陽直射經線以東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晨線;二是圖中最大的圓圈不是0°等太陽高度線,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線。如果沒有標註太陽高度的數值,在圖中最外側的大圓圈上太陽高度為0°,即晨昏線。

  4.由於太陽直射經線上太陽高度南北跨度為180度,當太陽直射赤道時,此經線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北極點在最北點以南,圖上沒有南極點;太陽直射南半球時,相反。

  ***二***日影的朝向和長短變化

  1、正午日影朝向和長短變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決於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之間週年往返移動,正午日影朝向不僅隨空間,而且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在北迴歸線以北地區,正午日影始終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迴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迴歸線上,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日影最長。

  在南迴歸線以南地區,正午的日影始終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迴歸線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日影最長。

  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迴歸線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與物體本身重合***。

  2、日出、日落時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陽從正東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時日影朝西,日落時日影朝東。

  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長於夜,全球各地***極晝區域除外***太陽從東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時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時日影朝向東南。從春分日至夏至日,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太陽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漸北移;從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陽直射點南移,太陽的升落方向也逐漸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晝短於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極晝區域除外***太陽從東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時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時日影朝向東北。從秋分日至冬至日,隨著太陽直射點南移、太陽的升落方向也逐漸南移;從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陽直射點北移,太陽的升落方向也逐漸北移。

  由此可見,太陽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與升落方向相反***不僅隨空間,而且隨時問的變化而變化。從赤道開始,隨著緯度的升高,太陽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變化幅度也逐漸增大。

  ***三***其它知識點:

  1、極點:在極點上看太陽,太陽在地平圈以上作圓周運動,表現為不升不落。這是因為一天中極點離太陽的距離都相等的緣故。

  ***1***極點上,一年中在極晝期太陽高度在0到23.5間變化。

  ***2***極點上所見的太陽高度與太陽直射緯度度數相等。如:若太陽直射21°N,則北極點上看到的太陽高度為21°;反之,北極點上看到的太陽高度為21°,則可知道太陽直射21°N。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晝夜等長,所以總是6點日出18點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在90°和66.5°間變化。

  3、極晝出現的最低緯度的地點。太陽高度日變化特點是0點日出,24點日落這些地點中最大的正午太陽高度為47°,其緯度與該日太陽直射緯度互餘。

  4、處於極晝期的地點***除該日極晝的地點***。處於極晝期的地點太陽高度日變化特點是一天中太陽都在地平線以上,非極點地區表現為斜升斜落,一天中最小的太陽高度大於0°,其大小等於當地緯度與極晝最低緯度大小之差;這些地點中最大的正午太陽高度小於47°***非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