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複習重點面面觀

  每年天津高考地理中必修課本所佔的內容都是85-90分,而選修課本所佔的內容一般是10-15分。所以,在我們的地理備考中,一定要特別注意對必修課本的複習。
  在必修一中,我們學習的主要是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識。在這一階段,我們要特別注意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運動、地質運動、自然帶和氣候帶這五大專題內容的學習。
  地球運動是天津高考和各省、市、自治區地理高考的難點,涉及到時間計算問題、日期計算問題、晝夜計算問題、太陽高度的計算問題和晨昏線相關問題等五種地球運動的常見考察模式。廣大考生在地理學習中所能遇到的難題也都集中於此。所以要求各位高一學子們在針對這一內容的學習時,務必要挖得很深,務必要學得很細。如2011年天津高考地理第2題:
  為了引起人們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注,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地球一小時”行動,常以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20:30-21:30熄燈一小時。
  若將此行動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國都能參與,建議行動日期應選在
  A.2月的第一個星期六             B. 7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B.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             D. 12月的第四個星期六
  該題的正確答案為:C
  該題的解題思路為:題幹中所說的“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即為3月21日春分日左右,也就是說正確選項的內容必須與春分日性質相同或相似。因為C選項中所述“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即為9月23日秋分日左右,和春分日一樣是全球晝夜平分,全球均是當地時間6點日出,18點日落,可以統一行動起來,所以選C。
  上面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學習地球運動相關知識的時候,我們不能只是狂背書本上的話語,而要加強對書本內容的理解。
  大氣運動、水運動、自然帶和氣候帶這三大專題是必修一中的另一重頭戲,這三大專題合併起來就成為了高中區域地理的基礎知識。這三大專題中,全球氣候帶和風帶、氣旋和反氣旋、鋒、全球各種氣候帶的氣溫和降水的判斷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各位高一學子們一定要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知識點形象:譬如在談到“鋒”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清晰地記得冷鋒和暖鋒有兩個共性:第一個共性是降水都在鋒後(請注意:這個“鋒後”指的是空間位置),第二個共性是過境後天氣都轉晴。又譬如在談到熱帶雨林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熱帶雨林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都是終年多雨的氣候型別,區別在於熱帶雨林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在最冷月(北半球的1月,南半球的7月)時的氣溫不同,全年降水量也不同。
  地質運動這一內容我們需要掌握的是:褶皺和斷層、各種岩石的分類以及河流和風力各自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尤其是褶皺中提到的背斜和向斜問題。
  在必修二中,我們主要學習的是人文地理的知識。在這一階段,我們要特別注意城市、工業、農業這三種區域選擇。
  在城市區位選擇的學習中,我們要特別留心汙染水源的企業和汙染大氣的企業如何在城市中佈局:汙染水源的企業要佈局在遠離水源的方向;汙染大氣的企業要麼佈局在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如:圖例指出該地夏季風為東南,冬季風為西北,則汙染大氣的企業要佈局在西南或東北兩個方向上,而且要遠離城市中心),要麼就佈局在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如:圖例給出該城市的玫瑰風頻圖,並說明該地最小風頻為西北,則汙染大氣的企業要佈局在西北方向上)。其他如中心商務區如何佈局、居民區如何佈局、工業區如何佈局等等難度都不大。
  在工業區位選擇的學習中,我們要特別注意該工業是哪種指向性,需要靠近原料產地、能源地、勞動力密集地、技術先進地還是市場,佈局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調整。工業解答題的解題模式是:原(原料)、能(能源)、土(土地資源)、水(水資源)、勞(勞動力)、技(技術)、市(市場)、交(交通)和政策(國家政策)。
  在農業區位選擇的學習中,我們要特別注意該農業屬於水稻種植業、商品穀物農業、乳畜業、大牧場放牧業還是混合農業,在光照、熱量、降水、地形、土壤、生物資源、勞動力、技術、市場、交通、國家政策等各方面有什麼樣的需求。
  必修三的重點當然是各種典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了。以下我們詳細說明一下各區域需要注意的問題:
  “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這一內容我們重點要掌握兩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其他地區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於暴雨集中、高度差大、土質疏鬆和植被稀少這四大原因,由此我們要想到我國東北地區和江南丘陵地區還有廣大的水土流失地區,原因是什麼?如何治理?這都是我們必須要去思考和解決的。
  “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這一內容我們重點要掌握兩點:美國田納西河流域治理的措施,中國大江大河流域治理的措施。美國田納西河的流域治理包括四點:從防洪入手,綜合開發利用水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漁業;利用廉價水電,發展高耗能工業;把保護環境與開發旅遊資源相結合,促進旅遊業的發展。這四條都可以被我國在治理大江大河的過程中所學習。因此很多解答題表面上是在問我國的某條河怎麼進行治理,其實質就是在讓學生們回答田納西河流域治理的模式。
  “中國東北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一內容我們重點要掌握兩點:東北地區的問題,東北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尤其是東北的兩次汛期問題、凍害問題、土壤肥力下降問題、商品糧基地問題等。
  “德國魯爾區的探索”這一內容我們重點要掌握兩點:德國魯爾區曾經出現的問題,德國魯爾區的發展道路對中國各大工業區發展的意義。很多考生都會發現:德國魯爾區的治理措施,即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加強交通道路建設,加強科技實力,注意環境保護等等,正是中國各大工業區需要借鑑的,因此成為很多解答題中問及中國某工業區如何治理時我們應該回答的答案。
  “中國江蘇省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探索”這一內容我們重點要掌握江蘇省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科學舉措。
  以上為必修一到三的重點內容。我們要想把成績提高,首要的就是要掌握這些內容,其次還要善於運用一些解題過程中的模式化解題方案,比如只要提到“水文特徵”,就要想到口訣“量(流量)沙(含沙量)冰(結冰期)汛(汛期)”;只要提到“某某工業區的區位條件”,就要想到我們剛才提到的“原能土水勞技市交和政策”。在天津新東方的高考地理課程中,我們會介紹大量的選擇題解題模式和解答題解題模式,快速、準確地找到題目的答案。只有把內容記憶和解題方略合二為一,兩手抓、兩手硬,我們才能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