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佩的蘇軾作文5篇
蘇軾的詩詞豪放如旭日噴薄,婉約如微風拂柳。以下是描寫敬佩的人是蘇軾的話題作文,歡迎大家參閱!
我敬佩的蘇軾作文一
一個人,端坐在紛亂的北宋王朝,泛著一方的赤壁,守候著最後一片潔白的孤獨?
捧讀著時隔千年的詩篇,感受著從千年前的黃州來的寒風。
我意外,甚而驚悚。
濤濤江水,將想象截成了一波又一波。泠泠的江水吟誦著生命的歷程。泠泠江水,煙霧朦朧,這裡唯有超然的孤獨,唯有生命的絕響,唯有精神的自由。
誰能承載著一山一水的孤寂?誰能用一觴一詠抓住絕望?誰能以這種方式把自己交付給黃州這片山水?
我意外,甚而惋惜。
你不能圓滑媚俗一點嗎?你不能稍微低一下你高揚的頭顱嗎?你稍微施一點兒伎倆,也就不會把自己逼進那“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困境中了。
把酒放下。端坐,起身,撣撣素衣上的灰塵。你悠然行至江邊,就這樣,一曲趙宋王朝被你譜寫成了絕唱。
我頓悟了,我明白了。
你,一介書生,心憂天下。為貧困百姓有心,對官場勾心鬥角之人義憤填膺。你的灑脫不羈,你的英雄氣概,註定這你要被有心之人推向黃州。這樣,你便貼近了滾滾東去的赤壁,你便吟誦“殷勤昨夜三更雨,有得浮生一日涼。”你的隨遇而安使你所有的悲哀全然在這兒消解,所有的哀怨,憤懣全然在這裡沉澱,所有的英雄氣概全然在這兒升騰。
三尺黃絹,就將瘦弱的你意外推向了黃州。我想你臨去的那一天,一定很瀟灑,一定很坦然。黃州,赤壁似乎已等你許多年。可你恰恰在這裡留下了生命最美的註腳,一切那麼順利成章,又那麼必然。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你的詞表達了你被貶黃州的孤寂。或許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願與世隨波逐流。
隨時一場狂風暴雨,冰冷了流失的時間,但我不再意外。因為我明白,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一個人,端坐在紛亂的北宋王朝,泛著一方的赤壁,守候著最後一片潔白的孤獨——守候永遠!
我敬佩的蘇軾作文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來自一千年前的吟唱穿越時空隧道,久久地迴響在我的耳邊。我閉上雙眼,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天地茫茫,煙雨蒼蒼,滾滾長江向東一瀉千里。驚濤拍岸,江邊,一位高冠長髯的老者正在對江高歌。這就是蘇軾,我眼中的蘇軾。
在我看來,蘇軾不僅僅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上一顆光照千古的耀眼明星,他更代表著一種豁達多情,倔強不屈的人生態度和處事原則。烏臺詩案後的蘇軾,經歷了人生的一次大起大落,這對他的心靈是何等沉重的打擊。對此,他也有過“人生如夢”的迷惘,“早生華髮”的惋惜,“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痛苦。但他更多的是以豁達平和的心態來面對這世間百態,起起伏伏。“一蓑煙雨任平生”說出了他的淡薄,“春江水暖鴨先知”寫出了他的坦然,而“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更道出了他超凡脫俗的姿態。
誠然,在蘇軾六十六年生命歷程中,坎坷多於平靜,打擊多過褒獎,但他卻絲毫沒有動搖過自己與生俱來的人生理想與處世原則。他永遠是那個時代的心靈勝利者。所有的不幸,打擊與困苦,都在這包容天地,吞吐江河的胸中如煙,如絲,如塵,如風,一吹便消散得無影無蹤。他像一位倔強的舵手,任前方風大浪高,他依然高懸白帆,突出重圍,成為那個時代最無畏的勇者;他又像一隻神奇的不死鳥,在經歷無數的打擊與沉淪後,依然婉轉地放歌,痛苦越劇烈,他那天籟之音卻更是流傳千古;他更像一桶陳年老酒,在那伸手不見五指的陰森冷寂的地窖中,忍受著無邊的寂寞;然而,當陽光射入地窖時,那酒香霎時彌散開來,漸染這中國一千多年的歷史與文化。
蘇軾,這豁達多情,倔強不屈的象徵,他給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產,那就是“回首向來蕭瑟出,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大境界。
我敬佩的蘇軾作文三
唐詩、宋詞是我國傳統國學之一。而在我眼中,蘇軾的詩詞是茫茫詩詞海洋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文如其人,一首首風格迥異的詩詞使蘇軾的形象在我眼前越來越清晰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年輕時就已經滿腹經綸的蘇軾雖被貶謫到黃州,卻依然能寫出如此氣勢磅礴的詞句,真不愧是豪放派詞人中的魁首。蘇軾的豪放、樂觀、豁達充分地顯現在他詩詞中的字裡行間。報國無門而“早生華髮”的蘇軾感嘆“人生如夢”之餘,能灑脫地“一樽還酹江月”,放下榮辱,自得其樂。蘇軾儘管仕途坎坷,多次被貶,卻從不讓自己的生活充滿陰影。人到中年,蘇軾被貶到密州任太守,一般人早已心灰意冷,蘇軾卻能“老夫聊發少年狂”,自比“孫郎”,讓全城的人看他“親射虎”。即使是“鬢微霜,又何妨?”,他依然要“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萬丈豪情,即使是年輕人,又有幾個人能媲美。晚年的蘇軾,雖險遭殺頭的厄運,卻從不消沉,“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豪情不減當年。此時的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他眼中的世界廣闊、寧靜而清澈,“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淡泊名利、寵辱不驚的境界,古往今來,有幾個人能達到?
蘇軾的豪放詩詞世人耳熟能詳,很多人一定認為他是一個灑脫不羈的人。但可貴的是蘇軾豪放卻不失細膩,樸實卻不失婉約,志向高遠卻又重情重義。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蘇軾在妻子去世十年時所寫的悼念之作。不用特意回想,根本就忘不了,文字看似平淡卻道出他對亡妻十年來的無盡思念。夜晚,蘇軾睡夢中又回到家鄉,彷彿又見到妻子在窗前“正梳妝”,千般思念卻“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如此淒涼、悲傷的詞句,動人心魄,令人斷腸。蘇軾對亡妻情深意切,對手足兄弟也同樣無限牽掛。中秋佳節,思念弟弟卻不能相見,蘇軾不由得發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感嘆。對千里之外的弟弟只能送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願,依依深情,感人肺腑。
蘇軾的詩詞豪放如旭日噴薄,婉約如微風拂柳。品讀他的作品,你會彷彿跨越歷史的長河與詩人成為知己,進行了一場酣暢淋漓的精神交流,陣陣激情在胸中迴盪,長久不消。
月圓之夜,我舉杯望月,依稀看見蘇軾也舉杯和我共邀明月……
我敬佩的蘇軾作文四
穿越唐詩的錦繡華美,一唱三嘆;透過五代的濃豔靡麗,嬌柔婉麗;到了北宋,突然閃現出一番別樣的風景。是隻寒鴉嗎?揀盡寒枝卻終不肯棲;是位老翁嗎?竹杖芒鞋且吟嘯徐行;。是個英雄嗎?張弓射虎要試比孫郎;是個醉人嗎?舉杯問月欲乘風歸···
原來,這風景的主角就是蘇軾。在文學長河中大放異彩、獨樹一幟的蘇大學士,在北宋政壇上一波三折、起伏不定的蘇東坡。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他出身在一個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父親蘇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長於策論,文風縱橫恣肆 ,對蘇軾有明顯的影響。蘇軾的散文、詩詞、繪畫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奮,另外蘇洵對他是深有影響的。
茫茫歷史的長河中,蘇軾絕對是一個奇才,詩歌、散文、繪畫樣樣精通,尤其在詞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詣。蘇軾是因散文成就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寫的詩歌被尊為“宋詩的典範”;他的詞,則被稱為“為詞立法”,是公認的豪放派的代表和開創之人;他在繪畫方面與米沛、李龍眠,並稱宋代四大家,擅長畫墨竹,其實他的書法也有獨特的造詣。
蘇軾啊蘇軾,就是歷經這千年的塵埃,我也不得不佩服你,不止是佩服,而是一種仰慕!好像從小學時,我們就開始學習你的詩詞,那時具體學的哪首我也記不清了,但當時只是把你同一般的詩人來對待。直到初中時,語文老師為我們印製了你的《赤壁賦》讓同學們背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這些優美而富有哲理的句子吸引了我;“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話而登仙”,我被這裡面的境界而折服和震撼。從此,我明白了:蘇軾,這個才子學士不一般!
這就是我們的大文豪蘇東坡,高唱著“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我發現他是那樣的高大;有時也會落淚“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原來他也是多情男兒;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身處逆境也那樣地樂觀豁達······
筆一支,詩兩行,我也想為你寫下讚歌,可惜拙筆難以表意啊!
話一句,蘇學士,你的詩詞文采不一般,今生常把你詠歎!
我敬佩的蘇軾作文五
蘇軾,在我沒有走近他時,他只是一個文學家、書畫家;但當真正走入他的世界,才發為他找到一個合適的標籤是如此困難。還在冥思苦想時,筆已經在紙上輕輕勾勒出了我眼中的那個蘇軾——哲學家。
蘇軾後半生一直在探索人生奧祕,而這種思考,已經將他鑄造成了哲學家,清冷秋季,霧氣籠著茫茫大江,水天一色,不由使人感嘆世界的巨集大與自己的渺小,蘇軾卻坐在船頭飲酒,緩緩吟出:”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這卻與柏拉圖的學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蘇軾,在這一刻已不是單純的樂觀,而是徹底蛻變為了理性的哲學家:常人看到的,是片面上的萬物流動,生生滅滅,那隻不過是感官世界罷了;蘇軾深邃的目光,卻望透了那重重迷霧,用不朽的靈魂,追隨到了永恆不變的理型世界。於是,他淡然了,成熟了,厚重了,心也如冰般透徹且不易被外界事物打擾了,如同他詩中的梨花,將人生看得幾清明。”
蘇軾深刻的思考,使他成為哲學家。常人看到的只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他,卻調轉筆鋒“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廬山美景中,他能寫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堅信,這一切決不是蘇軾有意而為,而是在電光石火間很自然的將這一切聯絡起來,即使時再普通的的事物,他都能輸灌以深刻的思想,反倒讓人們看到的是他的樂觀與豁達,忽視了他的理性與深刻。而他這種深刻,不是有生俱來的,而是經過了坎坷的磨練後沉澱下來的,如厚繭老皮。
蘇軾還擁有一個哲學家應有的智慧。他信仰儒佛道三教,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將其巧妙地融為一體。當他胸懷天下卻屢屢碰壁時,能在道教的“我命在我,不屬天地”中找到精神慰藉;他一生像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一般四處行善,卻不失曠達與灑脫。他用自己的智慧將這三教中的精華集於一身,這無疑加速形成了他獨特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成為哲學家。
就這樣,在柏拉圖一千四百多年後,中國有一位叫蘇軾的文人追隨他腳步,像一個真正的哲學家那樣,衝破了肉體的枷鎖,釋放了靈魂,踏上了迴歸理型世界的旅程。而我們代代相傳的那些詩詞,不過是這位中國歷史上偉大哲學家靈魂的腳印,在那裡呢喃著不知名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