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進補食材有哪些

  冬天是一個進補的好時節,那麼冬天進補吃什麼?下面小編給你整理了冬天進補食材,一起來了解吧!

  冬天進補食材:

  1、白蘿蔔:去火化痰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十一月蘿蔔賽人蔘”。白蘿蔔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中醫把肺看做“嬌髒”,是外邪首先侵襲的地方,立冬後需特別呵護。白蘿蔔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對肺胃有熱、痰多、氣脹食滯、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的人尤其適用。在食用上,它有兩個最佳搭檔:如想發揮止咳效果,就將白蘿蔔和冰糖搭配,共同達到除痰潤肺、和中止咳的作用;如想抑制咽喉發乾、疼痛的症狀,可把白蘿蔔與青果煎煮後當茶飲,能很好地緩解肺胃熱盛引起的咽喉腫痛。

  需要提醒的是,白蘿蔔性涼,脾胃虛寒、慢性胃炎、胃潰瘍、大便偏稀者不宜大量食用。另外,蘿蔔不宜和“補藥”同食,因其有下氣、消滯作用,行氣太過容易破氣,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人蔘、黃芪等補氣類藥物的吸收。

  2、紅糖:化瘀散寒

  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能“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對體寒虛弱、造血功能下降的老人,尤其是大病初癒者,紅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物美價廉的補品。而且,紅糖是未經精煉的粗糖,保留較多維生素和鐵、鋅、錳等礦物質,營養價值較高。

  紅糖與不同食物搭配,可達到不同的保健功效。比如,用紅糖煮荷包蛋,可使雞蛋和紅糖營養互補,讓人面色紅潤,有精神;用紅糖泡桂圓乾服用,對改善睡眠有積極作用;熬粥放點紅糖,有益氣養血之效。

  值得提醒的是,紅糖應根據季節變化來應用,現在正值冬季,可適當多用,但每日攝入量仍要控制在別超25克,到了夏天則要減少用量。

  3、黃芪:益氣固表

  冬日裡,天氣驟寒,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隨之而來,體質虛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也需增強體質。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黃芪向來被認為是益氣固表的能手,其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尤其擅長補氣,非常適合上述兩類人服用。黃芪有“補而不膩”的特點,適當服用有助增強體質,緩解乏力。

  黃芪的用法比較多,可與各種肉類搭配。黃芪瘦肉湯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黃芪燉牛肉可益氣補肺,養心安神;黃芪燉雞湯適合脾胃氣虛、肺氣虛弱的人,對緩解產後體虛、面色萎黃、易出虛汗等效果良好。根據個人情況,食用黃芪時還可再添點其他配料,如氣血兩虛的人可加點紅棗,希望養肝、潤肺的人可加少許枸杞,而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的人可加入適量茯苓。但有明顯陰虛、鬱熱者,表現為手足心熱、兩脅脹悶、大便祕結等症狀的人慎食。

  4、芡實:健脾祛溼

  芡實,又稱“雞頭米”、“雞頭”等,是滋補性強的食物,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適合“補冬”的傳統觀念。在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就強調吃芡實。

  鮮芡實或幹芡實泡水後可直接嚼服,也可將其和蓮子、茯苓、山藥一起煮成四神湯,具有健脾、利溼、補腎的功效,適合大部分人飲用。常熬夜、長痘痘、易嘴破、常便祕的人特別適合飲四神湯來滋陰、固脾胃,讓消化系統穩定下來。值得提醒的是,芡實不能一次性食用太多,否則可能造成便祕。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後凍在冰箱裡,可增加儲存時間。

  孕媽冬季進補食材大推薦

  1、葡萄乾

  葡萄乾中還含有大量的鈣質、磷元素、鐵質元素等,是準媽媽們的滋補佳品,可以幫助準媽媽們補氣血、暖腎,尤其是對於貧血的準媽媽們來說,多吃一些葡萄乾是非常好的。

  2、蜂蜜

  蜂蜜能夠幫助準媽媽們進行腸胃的蠕動,更好的促進準媽媽們對食物進行消化,增進準媽媽們的食慾,還能讓準媽媽們鎮定情緒,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呢!準媽媽們多喝一些蜂蜜,對於寶寶的生長髮育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在冬天的早晨,準媽媽們起床後可以喝上三到四勺的蜂蜜,既能夠補充營養,開啟精神的一天,也能保證大便通暢,及早排出昨日的機體廢物呢!真是一舉多得。

  3、牛肉

  準媽媽們如果能夠保證一個星期吃3至4次瘦牛肉,每次吃60克到100克左右,就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還能夠增強免疫力呢!牛肉的營養價值比一般天然食品要高很多,並且,瘦牛肉也不會對血中膽固醇濃度造成負面影響。鐵質元素充足,準媽媽們就不容易患上貧血。而鋅不但有益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而且對免疫系統也有益,有助於保持面板、骨骼和毛髮的健康。缺鋅時人的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對胎兒的神經發育容易產生不利影響。所以,準媽媽們在冬天的時候完全可以吃一些牛肉。

  4、黃瓜

  黃瓜對於準媽媽們來說,就是一種非常良好的幫助準媽媽們降火的食物!準媽媽們每天吃一到兩根黃瓜,降火功效就可以窺見一斑了。準媽媽們不妨都試一試,黃瓜便宜,既能炒來吃,也能夠直接吃,還是非常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