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弓書法欣賞

  張弓先生師從書法名家陳政老先生,經歷多年寒暑不輟的刻苦磨礪,長期不懈,遍習歷代名家諸體,潛心研究,心鶩神追。在書法方面終成大師。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張弓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張弓書法圖片1

  張弓書法圖片2

  張弓書法圖片3

  張弓書法圖片4

  張弓個人簡介

  張弓,別號三合痴人,1943年出生,廣西賓陽人,中國著名書法家,德藝雙罄藝術家。師從書法名家陳政老先生,經歷多年寒暑不輟的刻苦磨礪,長期不懈,遍習歷代名家諸體,潛心研究,心鶩神追。借鑑前人優秀遺產經驗,涉獵現代眾家書法精華,博取善擇,兼榮並蓄,二銳意創新,耐人尋味,他的字騰越姿肆,斂故靈動,恰如其人,形成自成一家的獨特風采,近 年,又嘗試創新,將傳統繪畫藝術墨彩濃淡溼潤的表現手法,溶於書法之中,其代表作一個"情"字以一字八十萬港幣的品味在香港為人珍藏,一時張弓先生的書法藝術價值在書法界被傳為"北有啟功,南有張弓"之佳話,國內多家報刊媒體均先後刊載介紹過其作品,其書法作品的觀賞性和收藏價值得到國內外書法界前輩和眾多的愛好者的認可、收藏。國內多家報刊媒體均先後刊載介紹過其作品,其書法作品的觀賞性和臺灣美術基金本會、收藏。作品曾在"太平洋杯當代藝術家精品大展"、"翰墨情緣杯全國書畫大賽"、"中國書畫藝術大展"等展會中榮獲嘉獎,並編入《中國書畫藝術博覽》等書籍。

  現為世界名人書畫院藝術傳播中心理事、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南寧書畫院高階書畫社師,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等職,出有《張弓書法作品集》。目 前,第二部 個人書法作品集正在籌備出版中。

  書法中榆木癭筆筒介紹

  筆筒是人們常用的文房用品之一。在我國形形色色的工藝領域裡,製作筆筒的材質頗多,有竹、木、牙角、玉石、瓷器等,但用榆木癭來製作筆筒,卻並不多見,蓋因榆木的種植面較廣,幾乎遍佈中國大江南北。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正因為榆樹種植面積廣而多,難以等同於紫檀、黃花梨等珍貴木材,故而人們反而視之為普通之物。

  筆者收藏一件榆木癭筆筒,被行家斷定為明代之物。該筆筒高19釐米,口沿直徑12釐米,口微撇,束腰,口沿處刀痕明顯,黃花梨底座,三足呈弧形鼎立,烏光鋥亮的包漿,確也透露出年代久遠的氣息。

  筆筒身上佈滿了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癭結。翻閱資料後得知,癭結,即樹木的瘤,是樹木機體組織受到病原體刺激後,區域性細胞增生而形成的贅生物,一般生長在樹的腰部及根部,人們通常稱之為“癭木”,或“影木”、“英木”。由於癭木具有自然而又奇特的紋理,因此,一直被人們首選為傢俱鑲嵌,如椅背、桌面等。也有直接用來製作筆筒、水盂和動物擺件的,因而極其珍貴。

  此榆木癭筆筒橫切於該樹的腰部,且還是癭結最多的一段,中間挖成圓洞形,再配以底座,故而顯得自然而又古拙。雖不怎麼惹眼,也沒有刻意地雕琢與修飾,但卻是一件精緻典雅的傳世之物。想來,應是當年的窮書生為了展現風雅而特意請人制作的。它顯露出的古意,著實叫人喜愛。

  筆筒擺在書房案几上,裡面插上筆、尺之類的文房用具,既是收藏品,又是實用品,同時也平添了書房的無限雅趣,有種與古人對話的悠悠意境,好不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