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怎麼養生

  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立冬養生訣竅

  飲食——秋冬養陰 合理調養

  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運動——鍛鍊強身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事實證明,冬至多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有益健康。

  起居——早睡晚起 晨練推遲

  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議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年輕人要避免夜生活豐富,睡覺過晚。

  冬至晨練時間可以適當推遲,“見太陽才運動”。太陽出來以後氣溫升高,空氣質量也會變好,戶外活動應選擇在上午9時半以後到下午4時之前進行最為適宜。出汗過多既損傷人體之“陰”,又耗心陽,因此,在冬至鍛鍊身體,要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體微熱為度。

  情志——恬淡安靜 暢快心情

  從“立冬”開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雖然一些南方地區還不冷,但還是要順應自然的變化,入冬以後起居調養都應該以“養藏”為主。

  情志方面,中醫講究入冬後,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慾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於養藏。冬至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鬱鬱寡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參加娛樂活動,如跳舞、弈棋、畫畫、練書法、欣賞音樂等,這樣可以消除冬至低落情緒,振奮精神。

  立冬養生滋補湯

  1、魚湯健脾開胃

  魚有健脾開胃、止咳平喘等功能,將它和冬瓜、蔥白煮湯服食,可以減輕水腫。魚湯含有全面而優質的蛋白質,還能緩解壓力、睡眠不足等精神因素導致的皺紋。

  體虛力乏,腰痠腿疼的人尤其適合。

  2、雞湯抗感冒

  雞湯特別是老母雞湯有很好的補虛功效。它能緩解感冒的症狀以及改善人體的免疫機能。秋冬季多喝些雞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將流感病毒拒之門外。但雞湯有溫補作用,有炎症的人要少喝。

  3、排骨湯抗衰老

  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骨湯中的特殊養分以及膠原蛋白可促進微迴圈,尤其是50—59歲的人,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頭湯可強壯骨骼,減少身體老化速度。在排骨湯中加入冬瓜、海帶或者蓮藕,還能起到清熱、補氣的作用。

  4、豬蹄湯養氣血

  豬蹄性平味甘,入脾、胃、腎經,能強健腰腿、補血潤燥、填腎益精。加入一些花生和豬蹄煲湯,尤其適合女性,民間還用於婦女產後陰血不足、乳汁缺少。

  5、番茄砂糖藕

  [配料] 番茄2個、藕1節、沙糖適量。

  [作法] 番茄去皮,開水煮藕***3至5分鐘***,兩者一併放入盤中,撒上砂糖即可。

  [功效] 健脾開胃,生精止渴。

  注:本方更適於中老年體質虛弱者選用,並有預防早衰之功效。

  6、黑芝麻粥

  [配料] 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 黑芝麻炒熟研末備用,粳米洗淨與黑芝麻入鍋同煮,旺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 補益肝腎,滋養五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