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看球賽對青少年的危害性

  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11點到凌晨2點如果得不到好的休息,毒素無法排出就會造成很多問題!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容易引發抑鬱

  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精神疾病以及濫用酒精。據研究顯示,睡眠不足的學生容易抑鬱並且有自卑感。

  2、睡眠不足導致肥胖

  那些每天睡眠低於6.5小時的人更容易得肥胖症。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可能使人體分泌更多的“飢餓荷爾蒙”,讓人過食導致肥胖。

  3、睡眠障礙導致進食過量

  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人群更容易進食含高膽固醇,蛋白質和飽和脂肪的食物。

  4、可能引起糖尿病

  每夜睡眠少於5小時的人比普通人得糖尿病的機率高2.5倍。

  5、容易引起心臟病

  每夜睡眠少於5小時的婦女心臟病發作機率比普通人高45%。

  6、 血壓會升高

  睡眠呼吸暫停和慢性血壓高有著緊密的聯絡。睡眠障礙越大,血壓越高。

  7、死亡機率大增

 

  每晚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的人死亡的機率比普通人高15%。

  失眠的後果

  失眠是一個讓人很痛苦的疾病,人類進化到今天,一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在進化過程中,身體形成了一整套的生物鐘,不同時段,身體各器官的功能狀態不同;不同時段,身體裡各種激素及其它一些物質的生產、分泌都有所不同。而失眠打亂了這套生物鐘的節律,會導致身體各器官系統出現各種問題。人為什麼要睡覺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體各器官系統需要自我修復和功能狀態的調整。

  小孩兒和大人失眠的原因

  小孩兒失眠主要是因為缺鈣和其它一些營養素的缺乏,而大人的失眠情況就複雜一些,但仍以鈣缺乏為主,絕大多數失眠的人在用上營養素後,最快的三天之內就可以熟睡了。但也有個別人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包括這些人的性格型別、工作性質、心理問題和營養缺乏。補充營養素是給機體食物,是治癒失眠最合理的方法。

  為什麼我的覺總也睡不夠呀

  有一些人,他們不是睡不著而是睡不醒,每天覺很多,總也睡不夠,白天夜裡也睡,造成醒後還想睡,賴在床上不願起,白天工作時容易頭腦不清,記憶力減退,容易忘事等等,這些都說明您的身體處在透支狀態,所謂透支,其實就是營養素供應不足的後果。各種各樣的精神問題都是以營養素缺乏為基礎的。因為精神壓力是需要緩解的,而緩解這些壓力的手段只有兩個:營養素解壓和有效的溝通,兩者缺一不可。兩者中以補充營養素為基礎。

  規律生活不熬夜

  7點整:鬧鈴一響就起床。美國斯坦福大學睡眠研究中心臨床專家查德·羅奧弗博士表示,失眠者最大的錯誤就是早上賴床,以保證8小時睡眠。其實,早上睡懶覺容易推遲生物鐘,使晚上更難入睡,造成惡性迴圈。建議即使晚上睡得很晚,早上也要按時起床,然後通過午睡來補充睡眠。

  7點10分:到窗邊站一會兒。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睡眠與迴圈神經生物學研究中心專家邁克爾·格蘭德納博士表示,早晨的陽光有助於身體校準生物鐘。建議起床後,將窗戶開啟,在窗邊享受一下陽光,清爽的空氣還會使人瞬間精神。冬天太陽升起的較晚,早上不妨將房間燈全部開啟,以彌補陽光的不足。

  7點半:聞聞咖啡香。美國斯坦福大學睡眠醫學研究中心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教授艾莉森·西伯恩博士表示,咖啡因有助於提神醒腦。韓國研究發現,不愛喝咖啡的人,聞咖啡香氣也可提高警覺度。

  7點45分:喝杯水,吃早餐。早晨醒來後喝一杯水,可提高警覺度,消除疲勞感。醒後1小時左右吃早餐***最好是燕麥片加點葡萄乾***可提高能量,讓腦子更好使。

  10點整:喝杯咖啡。需要提醒的是,愛喝咖啡者每天可攝入400毫克咖啡因,切勿超過500毫克,否則容易導致緊張和易怒。從下午開始,就最好不要再喝咖啡了,否則容易影響夜間睡眠。

  12點整:午睡半小時。美國斯坦福大學睡眠醫學研究中心醫學主管克萊特·庫什達博士表示,中午30分鐘的小睡可以彌補夜間缺失的1小時睡眠,改善警覺度、行動能力和情緒。

  12點半:吃清淡午餐。感覺身體疲勞時,不宜大量進食午餐,最好以清淡為主,否則容易導致餐後昏昏欲睡的感覺。

  15點:散步10分鐘。格蘭德納博士表示,很多人感覺此時是一天中體能的低谷。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薩耶博士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此時散步10分鐘可提高身體能量,至少能保持兩小時渾身有勁,其效果比吃一塊糖更好。

  16點:做做深呼吸。感覺疲勞時,深呼吸有助於緩解壓力,還能促進肺部排出濁氣,增加肺活量和血液攜氧量,加快血液迴圈。

  17點半:下班儘量別開車。美國斯坦福大學睡眠醫學研究中心睡眠專家拉斐爾·佩拉尤博士表示,對疲勞、睡眠不足的人而言,這個時間開車危險最大。由於缺少睡眠,開車走的又是熟路,大腦很容易處於“關閉”模式,導致車禍危險大大增加。

  20點至22點:少看電視。睡覺前2小時,通常身體會再次興奮,這時應該儘量放鬆,不要接觸過於刺激的電視節目、遊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