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養生保健

  為了抵禦寒冷的大雪時節,大多數人開始投入到養生保健的隊伍中。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要點

  強基固本話膏方

  膏方本就是藥材用水煎煮,濾取藥物的煎液,經濃縮後加糖或煉蜜製成的半流體制劑或者稠厚的藥膏,其主要作用是補虛扶正,改善體質,以調陰陽,益氣血,補五臟,助正氣為主,兼顧祛邪治疾病。在調治亞健康狀態、更年期前期、多種慢性疾病及病後康復等方面均有顯著優勢,尤其適用於體質偏頗、體弱的人群,及注重調養的健康人群。膏方四季皆可用,但以冬季為最佳,體現“冬藏”之意,對下一年的身體狀況有重要影響。故大雪節氣之後,隨著冬日的日漸寒冷,人們不妨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食膏方以強基固本。

  動靜結合勿擾陽

  冬天是陽氣潛藏、養精蓄銳的季節,古籍有言“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勞作汗出,發洩陽氣”,因此,不能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功能。大雪節氣運動養生應做到動靜結合。所謂“動”,並非指過於激烈、大汗淋漓的運動,而是以運動強度適中、微微汗出為佳,可選擇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等養生操。而“靜”多指行“坐功”,每天清晨,雙腿盤坐,頭轉向左方,兩手由體側提到胸前,手心朝上,兩臂隨後緩緩落下,頭轉向正前方,兩手臂再重複上述動作。頭轉向右,動作相同,左右相反,左右各做15 次,然後上下齒相叩,即叩齒36 次,漱津幾次,待津液滿口分3 次嚥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 次,一呼一吸為一息,如此36 息而止。

  早睡晚起待太陽

  “養藏”乃冬日起居的主旋律,《素問·四季調神大論》強調“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陽光”,故此時應當比夏日較早入睡,最遲不可晚於子時***晚上11點***睡覺;而早上如條件允許可待天空發白而起,以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但所謂“晚起”並非指毫無節制睡到早上8、9點甚者正午後方起。在穿衣方面,要根據氣候和環境變化適時添減,以免衣著過少,外感風寒,損傷陽氣;衣著過多,腠理開啟,陽不得藏。同時也要多晒太陽以壯陽氣是全身氣機調和暢達。

  適時進補滋陰陽

  大雪節氣飲食調養要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少食生冷,適當進補,有的放矢食用滋陰潛陽之品,以提高人體禦寒能力。不過嶺南天氣尚屬溫和,羊肉、牛肉、狗肉等大溫大熱之品仍得慎用,以免燥熱傷陰。可多進食雞肉、鴨肉、精肉、魚類等。還要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新鮮蔬果以補充維生素。同時可適當多吃些堅果,如花生、核桃、板栗、杏仁等,堅果富含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產熱量多,可益腎壯陽以助驅寒。

  方法

  1、通風

  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矇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人體細胞白天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腺苷,可以增強細胞功能;晚上則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鳥苷,具有減弱、抑制細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時人體抵抗力下降,對虛弱、患病的人要加強監護,觀察呼吸、脈搏是否正常,以利及時採取措施救。

  2、粥養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3、早睡

  冬天的時候陽氣肅殺,白天短,黑夜長,一定要注意“早臥遲起”。不可以熬夜,也不要過早起床晨練。早睡可以養陽氣,遲起可以固陰筋。

  4、保暖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中醫認為,保暖首先要從頭部開始,大雪節氣之後,老人、孩子以及機體抵抗力不好的中青年人外出時最好戴上帽子。其次,背部、腹部、足部也是保暖的重點。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5、健腳

  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溼效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6、多飲

  中醫認為,水是陰中的至陰,因此在寒冬到來之際,大家不妨多喝水來養陰。通常來說,一天中有三杯水是一定要喝的。第一杯是早上起來時,可以潤腸。第二杯是下午五點,可以滋腎陰。第三杯是晚上的九點,可以養心陰。冬天建議每天喝不少於2000毫升的水。

  7、調神

  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許多疾病,是由於情志引起的,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