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春節習俗

  春節過年是我國一整年以來最隆重也是最大型的重要節日。你知道嗎?下面小編就告訴你,一起看看吧!

  

  貼春聯

  迎新年“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的《元日》描繪了過年時家家戶戶放鞭炮、掛桃符的盛況。桃符,就是現在的春聯。新年到來之前貼上春聯,意在避邪驅災、祈福祝願。

  早在1947年,中山圖書館組織春節徵聯活動,徵聯聯首為“書能益智宜多讀”。徵聯活動得到熱烈反響,一週內共收到應徵的下聯共1207條,冠軍對聯是:“墨亦尊仁且漫排”.縣文獻委員會主委鄭彼岸先生評述:墨子兼愛非攻之說,比儒家中心理論的仁尤為徹底。自漢武推尊儒術,罷黜百家,墨學始浸微,然真理終有昌明之一日。排斥異端是不智的,思想越開放,則社會越進步。該聯獲獎的理由可以理解為反對思想禁錮,鼓勵百花齊放,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有現實意義的。

  去年底,市文化部門也開展了2012年“中山第一聯”徵集活動,共徵集了200多位楹聯愛好者創作的近600副對聯,採用聯為:“岐水沐春風喜潤物無聲立德修身弘博愛,桂山迎旭日欣興城有道安居樂業享嘉年”,橫批是“幸福和美”。按照慣例,該聯將懸掛在興中道北端市人大政協大樓上,成為城中心的一道風景線。

  年初一

  吃齋菜年初一,人們穿上新衣,後輩向前輩送上祝福,前輩向後輩發放利市。一家人在新年的第一頓飯,一般要吃齋菜,據說意為“年初一吃齋,勝過吃一年齋”,祈求新的一年順順利利,收穫豐厚,每餐可以大魚大肉。

  俗稱“羅漢齋”的齋菜一般用紹菜、木耳、芹菜、粉絲、蝦米、冬菇等烹製而成。從健康的角度看,初一吃頓齋菜對身體大有益處。因為年前年後多半會飯局埋堆,趁此機會清理一下腸胃,是避免患上消化道節日綜合徵的上好方法。不過有人卻不以為然。有位生意人說,最恨就是年初一吃齋的做法了,新年頭就吃齋,不就是叫我這一年都要“吃齋”?睬佢都傻!此公這番言論,皆因廣東話裡的“吃齋”還表示冇料到。真是各花入各眼,見仁見智。

  年初二

  開年糕年初二是“開年”日,是一年之中的“頭牙”,人們要早早吃“開年飯”,出嫁的女兒要帶著夫婿回孃家,年前備好的年糕也在這一天開封享用。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是過年必備的應景食品。有詩曰: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表達了人們藉著製作、享用年糕,祈求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良好願望。

  中山本地對年糕還有一種叫法,叫“笨拙糕”,粗獷的男士們直接稱之為“笨X糕”。為什麼會有這種叫法呢?可能是中山年糕的製作非常麻煩,功夫多,時間長,因而得名。但今時不同往日了,酒樓超市面包店,到處都有製作精美的年糕出售,想吃年糕,圖個好兆頭,不需要自己動手自找麻煩。這種改變正應了年糕的寓意:芝麻開花節節高!

  年初三

  要禁口年初三是赤口日,亦稱“赤狗日”。據說赤狗是口怒之神,當天遇見它易生口角是非,與人發生不愉快,所以一般不外出拜年,減少與人的交往,在家打掃初一、初二積下的垃圾***年初一初二一般不打掃家裡的衛生,以免把財氣掃走***。不過現在假期就這麼幾天,節日活動又豐富,不抓緊時間進行,還安排不過來哩。其實只要時時處處以和為貴,予人為善,就算不禁口,也不會犯“口舌”之災。

  中山春節吃的食物

  煎堆

  俗話說“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廣東煎堆更是品種多樣,除了“圓碌碌”之外,還有扁扁的九江煎堆,空心的龍江煎堆等等。煎堆五味調和,鹹甜適當,意謂人丁興旺,花開富貴,閤家平安,萬事大吉,寓示著人們的美願。為民間過年,必備的食品,而現在也逐漸流行送煎堆,而這也代表了對朋友的祝福。

  糖果

  這裡的糖果不是指一般的糖,而是指糖冬瓜、糖蓮子、糖馬蹄***荸薺***、糖蓮藕這種涼果年貨。過年的全盒裡面必備這些糖果,寄望來年生活甜甜蜜蜜。糖蓮子寓意年生貴子,糖馬蹄就是預示來年做事馬到成功,糖蓮藕,就是寓意年年都有,糖冬瓜表示團圓。

  紅瓜子

  過年的全盒裡面,除了有糖果,還必定有紅瓜子,而且還會擺在全盒的中間的圓圈位置。親友來訪時會邊喝茶聊天邊嗑瓜子,打麻將時也會必備一把瓜子。紅彤彤的瓜子寓意著新年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中國春節習俗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