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做飯

  怎樣學會用電飯煲做飯?本經驗主要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會做飯的人。一個人個人一碗飯量為例子。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做飯的方法步驟

  食材食譜熱量:346***大卡***

  主料大米2兩水適量

  方法/步驟

  準備電飯煲、大米

  把米洗乾淨,一般情況洗兩次就好了。

  洗好米後放入水準備煮飯,放水的量一般可用手背平放在米上測量,水超過手臂不到一釐米煮出的飯是不爛不硬。也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適當地調整。喜歡吃軟一點的飯時,可以多放一點水;喜歡吃硬一點的飯時,可以少放一點點水。 這都可以以手背作為臨界點參照。第一次做飯可以用涼水做,以後做熟了用開水做飯,目測就知道放多少水了。

  把鍋放電飯煲裡,插上電源,按下功能鍵。

  等上20分鐘左右,飯就好了。

  做飯技能的進階

  1.選購優良有機或準有機生產的糙米

  糙米是擁有麩皮、胚芽、胚乳的全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素,比起幾乎只剩空熱量的白米,或是少部分營養的胚芽米,營養價值高出許多。購買糙米是好選擇有機或準有機栽種、米粒飽滿有光澤,且少有碎米粒或雜質摻雜其間者,這樣的糙米煮成的飯,才會粒粒飽滿、咀嚼起來香甜又有勁兒道。

  2.選購新鮮米

  新鮮米煮出來的飯香味四溢,不新鮮的米,米粒上會積存大量細菌分泌出來的物質,味道不佳。陳米米粒內部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因酵素作用會產生有機酸,因脂肪氧化會產生醛、酮等物質,這些物質會使煮出來的米飯風味或口感都變得很差。最重要的是,陳米在長時間儲存過程中,很容易感染黃麴黴毒素,嚴重威脅我們的健康。

  3.洗米要輕、要快

  米不可用或過度搓洗,僅需輕輕地洗一兩次即可,並應趕快將洗米水倒掉,以免米粒的營養素流失到水中。

  4.煮飯前先充分浸泡米

  浸米是要讓米粒充分吸收水分。如果沒有經過充分地浸來就直接煮飯,在水分還來不及滲入米粒內部前,就會在米粒的表面形成糊粉層,阻撓熱的傳導,致使米粒內部不易完全熟透,形成外表熟軟、但心蕊生硬的情況。浸水溫度夏天約30攝氏度、冬天約40攝氏度是最適宜的溫度。

  每一種米的熟化時間不一。一般而言,白米約需浸泡半小時,糙米則需三四小時,然後直接以浸米的水煮飯,可減少維生素的損失。無論是浸米、洗米或煮飯用的水,都請用過濾水,以免自來水中的氯,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群。

  5.適當控制煮飯的水量

  煮飯所加的水量,也是影響米飯好吃與否的生要因素之一。糙米若經過充分地浸泡,吸足了水分,則加水量約比米量多一二成即可,即一杯米約加1又10分之1到1又5分之1的水即可。

  6.燜飯不可省

  飯煮好以後,不要迫不及待地掀開鍋蓋,應讓鍋蓋緊蓋10分鐘左右,餘熱燜飯,讓米飯表面多餘的水分一部分被蒸發、一部分被吸收入米飯內部,這樣可使米飯鬆軟有韌性。如果立即把鍋蓋掀開,溫度驟然下降,則米粒表面水氣太多,內部卻變得較硬,口感就會差很多。

  7.善用“添油加醋”法

  煮飯時若加入少許的油,可以使煮出來的米飯顆顆晶瑩、粒粒光澤。做壽司、飯糰或是炒飯的時候,加入少許的醋,可以讓米飯變得柔軟,並能抑制細菌的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