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短篇兒童故事

  兒童故事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始終伴隨孩子們成長,並且在童年階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那麼關於三分鐘短篇的兒童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篇一:小兔子分蘿蔔

  在一個寒冷的冬日,天下起了鵝毛大雪,哎呀:“雪下的這麼大,山上的兔子們一定餓壞了”老爺爺替那些山上的兔子擔心起來。

  “把這些剩下的胡蘿蔔給兔子們送過去。”

  老爺爺從倉庫裡取出一個大麻袋蘿蔔裝在推車上,老爺爺推著車向深山裡走去,哎呦,老爺爺卸下大麻袋,倒出來很多胡蘿蔔。胡蘿蔔堆成小山了,等老爺爺離開後,兔子們從四面八方跑了過來。

  “哇,好吃的胡蘿蔔”

  “啊,好多胡蘿蔔啊”餓壞了的兔子們開始擠來擠去,“不對,是我先到的!”轉眼間你爭我搶亂糟糟的。

  兔子爺爺走過來說“你們這麼爭來搶去的,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來分胡蘿蔔了嗎?”

  “爺爺,您把胡蘿蔔一個個扔給我們怎麼樣?”高個兔子說把胡蘿蔔一個個分給兔子們,小兔子們爭著要胡蘿蔔,又蹦又跳吵吵鬧鬧。

  兔子爺爺又喊道,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小機靈兔子急忙說“比跳遠怎麼樣?”

  跳遠比賽一直持續到了第二天,小兔子們一個個都累壞了。

  這時最小的兔寶寶說,“爺爺咱們排好隊按順序領胡蘿蔔不就可以了嗎”

  聽完兔寶寶的話,大家都點點頭,排成一支長長的隊。

  “叔叔您來的早,您站在前面吧!”

  “不不,你還是個孩子,你站在前面吧!”

  兔子們互相謙讓的排著隊,兔子們一起高高興興的吃著胡蘿蔔。兔子爺爺笑著說“排隊拿東西真快呀”

  老爺爺開啟倉庫門,看到眼前的一切愣住了,推車上哪來的這麼多暖融融的兔毛呢?是誰放著這裡的呢?

  篇二:到小刺蝟家做客

  小老鼠們離開了青草叢,陸續跳上了小船,繼續他們的旅行。沿途兩岸的風景真是美不勝收。

  小灰鼠想用優美的語句來表達一下自己此刻的感受,卻又不知怎樣來形容。他磕磕巴巴地說:“我們繼續走上船,陸續西行欣賞美景。”

  大夥兒都被他逗樂了。

  大灰鼠說:“你的詞語用錯了,應該是‘我們陸續走上船,繼續西行欣賞美景。’”

  小灰鼠不好意思地說:“我明白了,但是我們連續行駛了兩天兩夜,實在是太疲倦了。”

  大灰鼠說:“讓你這麼一說,我還真覺得有些累了。不過,聰明的你用對了‘連續’這個詞。”

  船剛靠岸,在河邊散步的小刺蝟連忙奔過來,熱情地邀請小老鼠們到自己家去做客。

  不過,小刺蝟有一道難題要先向他們請教。小刺蝟不好意思地說:“‘陸續’‘連續’‘繼續’,到底該怎麼用呢?我還真是有點兒糊塗!”

  小灰鼠說:“我也是剛剛弄明白,就讓我來告訴你吧!‘陸續’多指一個接著一個,很有秩序。‘繼續’是指停下以後接著做,堅持不懈。‘連續’多指時間上的不間斷,工作中的不停歇。”小刺蝟聽了,立刻填寫了自己的難題。

  瞧!小刺蝟和小老鼠們開心地吃著午餐,還不時地用這三個詞造句呢。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刺蝟是怎樣填寫的嗎?你們會用它們造句嗎?

  小刺蝟的難題

  上課了,同學們*** ***走進森林教室。大象老師*** ***提了好幾個問題,小獼猴全都回答正確。大象老師表揚了小獼猴後,又*** ***上課了。

  篇三:蟹兒出海

  這天天氣很壞,大海上風高浪急,可蟹兒依舊如往日一樣在海灘上散步。他忽然驚訝地發現龍蝦準備出海去。

  “龍蝦!”蟹兒喊道,“天氣這樣惡劣,你還要出海,這可是太冒失了呀!”

  “或許是吧,”龍蝦說,“但是我愛風暴中的大海。”

  “我陪你一同去吧,”蟹兒說,“我不願意讓你獨個兒去冒這大險。”

  龍蝦和蟹兒下了海,不久就遠離了海岸。他們的小船被洶湧的波濤拍擊著,一下被拋上浪峰,一下又被摔進浪谷。

  “蟹兒,”龍蝦在怒吼的狂風中說,“這鹹澀的海水濺溼了全身,這轟轟作響的浪濤打得我透不過氣來,可我心裡覺著興奮。”

  “龍蝦!我想咱們的船要沉沒了!”蟹兒叫道。

  “是的,小船是要沉沒了。”龍蝦說,“這隻船太破舊了。朋友,鼓起勇氣來!記住,咱們可都是屬於大海的呀!”

  小船終於傾覆,終於下沉了。

  “我太害怕了!”蟹兒叫道。

  “咱們下海去!”龍蝦大叫一聲,就縱身一跳,躍入了大海的滾滾波濤中,直往下沉。

  蟹兒也搖搖擺擺地往下沉。龍蝦接住他,讓他不要那麼緊張,然後帶著他在海底走來走去。

  “咱們可夠勇敢的!”龍蝦說,“這真是一次驚險的行動啊,但咱們都經歷過了!”

  蟹兒也覺得很有意思,感受到了歷險的快活。這是他有生以來最不平凡的一天。

  美國作家洛貝爾的這篇短作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看到歷險的整個過程不僅有艱險,還有快活。歷險所獲得的快活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快活。童話中說“我愛風暴中的大海”和“咱們可都是屬於大海的呀”這兩句話特別能表現龍蝦的個性,也是他勇敢歷險的動力。歷險與冒險之間有什麼區別?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