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痛腹瀉怎麼護理
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要是孩子得了什麼病,家長都會十分的在意。而腹痛是我們幾乎都會有過的病痛,這種病痛很不好受,尤其是其發生在孩子的身上,是最令家長所揪心的。那麼,兒童腹痛腹瀉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小兒腹痛的原因
小兒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臍之四旁,以及恥骨以上部位發生的痛疼的症狀。
嬰幼兒如突然哭鬧,曲腰啼叫,時急時緩,或雙手捧腹,起臥顛倒,煩躁不安;或屏氣出汗,面色蒼白,或精神萎靡,曲腰蜷臥等症狀時,常為腹痛之表現。首先要說明,小孩腹痛是一個可以發生在很多疾病中的一個重要症狀。許多內科、外科疾病,均可出現腹痛的症狀。平時我們可以從孩子腹痛的部位分析出不同臟腑或不同的經絡的病變。
大腹痛:指胃脘以下,臍腹部以上的腹部痛疼。***多表現為胃部的病變***
臍腹痛:指臍周圍的腹部疼痛。***屬於脾經、大腸、小腸的病變***
小腹痛:指臍下腹部正中的疼痛***腎經、膀胱、子宮的病變***
少腹痛:指小腹部兩側或一側的疼痛。***肝經、大腸的病變***
我們也可以從孩子表現的不同症狀,來判斷腹痛的原因。
腹部中寒:表現腹部疼痛,陣陣發作,得溫則舒,遇寒加劇。面色蒼白,痛甚則額冷汗出,甚則脣色紫暗,肢冷,或嘔吐,腹瀉,小便清長。
乳食積滯:表現腹部脹滿疼痛,按之痛甚,曖穢腐濁,口氣酸臭,不思乳食,時轉矢氣,糞便穢臭,或腹痛欲瀉,瀉後痛減,時有嘔吐,吐物酸餿,夜臥不安,時時啼哭。
氣滯血瘀:表現脘腹脹悶,痛而拒按,或痛如針刺,痛有定處,固定不移,或觸之有包塊,推之不移,按之痛劇,面無光澤,口脣色暗。
臟腑虛冷:表現腹痛綿綿,時作時止,痛處喜按,得溫則舒,得食則緩。面色晃白,精神倦怠,四肢清冷,飲食較少,或食後作脹,大便稀溏。
預防腹痛主要注意兩點。
①慎避風寒。應注意保護腹部溫暖,以避免寒入腹而引起腹痛。
②注意飲食衛生。小兒乳貴有時,食貴有節,故不宜吃得過飽、粘膩。亦不宜過食生冷瓜果。中醫兒科專著中雲:“養子若要無病,在於攝養調和,吃熱,吃軟,吃少則不痛;吃冷,吃硬,吃多,則生痛。
不同的病症吃的中藥也不同。
腹部中寒:由於護理不當,衣被單薄,腹部為風涼寒氣所侵襲,或因過食生冷,寒傷中陽所致,可以用胃氣止痛丸。
臟腑虛冷:多由素體陽虛或病後體弱,臟腑虛冷,中陽不足,脾不運化,以致寒溼內停,氣機失暢,血脈凝滯所致,可以用附子理中丸。
乳食積滯: 由於小兒飲食不節,乳哺不時,或暴飲暴食,或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以至損傷脾胃,乳食停積脾胃,壅塞氣機,升降失和,傳化失司,可以用保和丸或健脾消食丸。學前兒童可以用化積口服液或小兒化食丸。
小兒腹瀉的原因
嬰幼兒腹瀉是由於多種細菌或病毒引起的一種消化道疾病的總稱。本病以夏秋兩季發病最高。年齡多在一歲半以下。引起本病發生的原因除致病的病原體直接在消化道內感染外,消化道外的感染如中耳炎、咽炎、肺炎、面板感染也常常是本病的原因。除此以外,餵養方法不當,體質差,濫用抗菌素也是引起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腹瀉又稱瀉洩,其症狀表現為大便稀薄,便次增多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證候群。許多疾病的過程中可以出現瀉洩的症狀。
小兒腹瀉可以應用哪些中成藥治療?
雖說同是腹瀉,病因不同用藥也不同。
①風寒瀉。主要因外感風寒或過食生冷食物,致使寒邪留於腸胃引起。可以用藿香正氣軟膠囊;外用小兒腹瀉貼貼臍治療。如僅由過食生冷事物引起,可服瀉痢保童丸。
②溼熱瀉。多見於夏秋季節,因為病兒腸胃積熱,外受暑溼引起。可用周氏回生丹或葛根芩連微丸治療。
③傷食瀉。主要見於乳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主要由過食或輔食增添不當引起。可以用保和丸或導赤、至保錠治療。
④脾虛瀉。因久病久瀉引起。可以用啟脾丸、參苓白朮散治療。
小兒腹瀉如何預防和護理
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合理餵養。提倡母乳餵養,哺乳時要定時不定量。增添輔食要及時、合理。
②控制飲食。為使發生病變的脾胃暫時減輕負擔,輕症患兒,腹瀉時,宜適當減少乳食。重症患兒,初起即須禁食8-12小時,以後隨病情逐漸好轉,可逐漸恢復少量母乳或米湯等易於消化的事物。初愈後仍應注意調攝飲食,力戒油膩生冷之品。
③保持清潔。勤換尿布,保持面板清潔乾燥。每次大便後須用溫水清洗臀部,並撲上滑石粉,以防發生紅臀。注意保護肛門,並觀察肛周面板黏膜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