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如何適應學習新環境

  剛剛步入高中的學生們要怎樣才能儘快的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以下面是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六成學生學習不適應

  故事:一個月來,某重點中學高一新生樂樂***化名***常在課堂上感覺胸悶、頭痛,注意力難以集中。月考過後,因為成績不理想,與班主任交談後,痛哭不止。

  分析:省實驗學校心理諮詢師王丹蕊認為,樂樂屬於學習適應不良問題。通常情況下,重點高中在這方面更加突出,此類學生約佔六成左右。因為越是優秀的孩子,老師、家長和學生本人越關注每次考試的成績。

  從初中升入高中,新校園、新老師、新教學方式都會令他們感到陌生。特別是重點中學,一些學生原來在初中可能是班裡、年級的佼佼者,來到高中後,成績顯得很一般。這些變化會使他們惶惶不安,直接影響他們對新知識的興趣,一旦不能及時調節,還會直接引發身體上的不適,比如頭痛、失眠、多夢等,學習效率低下,影響學習成績。這就需要學生重新給自己定位,找準自己在班裡的新座標,儘快適應這種變化。

  支招:高中新生要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近期看,三年學習是為了迎接高考。當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多想想自己的目標,給自己打氣、加油。同時,可以分解目標,為既定的目標從容而學,積少成多,實現了小目標就會離大目標越來越近。

  還要正確對待考試及其成敗。考試是對一段時間學習成果的檢驗,以便查漏補缺。正確、全面地查詢沒有考好的原因,可以有效調節考試後的心態,有效避免因成績的不理想而引發的焦慮情緒以及消極的自我認識等。所以,要在考試後進行全面分析,多與老師溝通交流,調整學習狀態,改進學習方法。

  要學會合理宣洩。成績不好,出現不良情緒時,要及時宣洩或調節,包括向他人傾訴、增強體育鍛煉、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等。

  半數新生出現人際交往障礙

  故事:某重點中學高一新生鼕鼕***化名***升入高中後,發現同學都不願意與自己交往。他感覺自己很孤單,不敢跟同學說話,甚至不想進教室,跟家長多次提出想換學校。

  分析:鼕鼕的表現屬於人際交往問題。對於脫離初中原有人際氛圍的學生,容易時常將高中新環境下的人與舊環境的人進行對比,不知如何去接納新同學,不知如何能儘快建立好的人際氛圍,特別是對於性格偏內向的學生,在缺乏主動性的基礎上,更容易產生人際交往問題。

  王丹蕊說,新的環境,要有新的夥伴,新生要儘快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子。因環境改變而引發的人際交流障礙在新生中約佔半數。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需要經過半年左右的適應期,才能真正融入到新環境中去。

  支招:高一新生,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同學,想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就要想辦法尋找自己身上的優點,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要有意識地挺起胸脯走路,與人交流時提高說話的聲音,每天早上對著鏡子微笑。同時,要改變朋友少的現狀,還要學會主動與人交流,最好制定一個計劃,將每天自己與同學交流的內容記下來,包括交流的人數、次數以及交流的主題等。

  八成新生不習慣集體生活

  故事:高一新生婷婷***化名***升入高中後,按要求住校生活。起初還感覺有點新鮮,後來發現有幾個室友晚上熄燈後,喜歡用檯燈在床頭學習。而習慣早睡的她礙於面子沒有直說,後來聽說許多宿舍都有這種情況。一段時間內,她情緒低落,睡眠質量極差,並開始厭煩宿舍的集體生活。媽媽知道後,想給孩子調一個宿舍,或者租房住在校外,但均沒有得到學校同意。

  分析:婷婷的問題屬於生活環境適應不良,對於初次體驗集體生活的學生來講,離開家,離開父母,會讓他們產生無助感,不知道該如何自己處理問題,不知道遇到問題該求助於誰。

  據瞭解,從來沒有住校生活經歷的學生,有八成以上都存在生活環境不習慣問題。過去在家是一個人住,隨心所欲,現在和其他室友住在一起,有的晚上睡得晚,有的衛生習慣不好,有的打呼嚕,有的臭腳,還有的說夢話。特別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往往習慣於以自己為中心,總想讓別人適應自己,而不去考慮如何讓自己主動適應別人。這都是矛盾產生的原因。

  支招:來到新的環境,學生要根據學校的要求進行新的作息時間調整,以建立新的生物鐘,適應宿舍的集體生活環境。遇到問題,要主動與室友溝通,學會自行處理生活中的諸多問題,比如,休息時間,衛生習慣,購物,洗衣,收拾房間等,以此適應離開家的生活。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這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益於舒緩焦慮情緒,調節睡眠質量。

  為了幫助孩子儘快適應高中生活,家長有事情可做。對於住校的學生,家長要儘可能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應多注意與學生和班主任進行溝通交流,每次孩子回到家後,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態,遇到問題及時給予正確引導。必要時,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心理老師做專業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