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幼苗期和後期的管理方法_花生種植方法

  花生在不同時期,所需的管理的有所不同。今天小編就來分別為大家介紹一下在幼苗期和後期的花生需要如何管理。

  花生幼苗期和後期的管理方法:幼苗期

  花生幼苗期在花生自幼苗出土、展現兩片真葉至苗株始現花、主莖有7-8片真葉的這一段時間為幼苗期。

  一、花生幼苗期的溫度:

  花生幼苗期最適宜於莖枝的分生髮展和葉片增長的氣溫為20-22℃。平均氣溫超過25℃,可使苗期縮短,使莖枝徒長,基節拉長,不利於蹲苗。平均氣溫低於19℃,莖枝分生緩慢,花芽分化慢,始花期推遲,形成“小老苗” 。

  二、花生幼苗期的水分:

  花生幼苗期植株需水量最少,約佔全期總量的3.4%。這時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45%-55%,低於最大持水量的35%,新葉不展現,花芽分化受抑制,始花期推遲;高於最大持水量的65%,易引起莖枝徒長,基節拉長,根系發育慢、扎得淺,不利於花器官的形成。

  三、花生幼苗期的光照:

  在花生幼苗期每日最適日照時數為8-10小時。日照時數多於10小時,莖枝徒長,花期推遲;少於6小時,莖枝生長遲緩,花期提前。花生要求光照強度變幅較大,最適光照強度為5.1萬坎/米2,小於1.02萬坎/米2或大於8.2萬坎/米2都影響葉片光合效率。

  花生植株出現飽果到大部分莢果成熟收穫為其生育後期。花生在這一時期營養生長逐漸衰退、停止,莢果逐漸充實飽滿,增加的果重一般佔總果重的500%~70%,是莢果產量形成的主要時期。

  花生幼苗期和後期的管理方法:花生後期

  一、適時對花生澆水:

  花生生育後期,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50%~60%,此期若遇乾旱,根系易衰敗,並迅速引起頂葉脫落,莖枝枯衰,降低飽果率,導致減產。

  二、進行根外施肥保花生葉:

  花生生育後期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別佔全生育期吸收總量的6.3%、5.3%和0.75%,這一時期花生需要的養分雖少,但對產量的形成和提高莢果飽滿度影響很大。

  花生根系後期吸收能力減弱,為彌補供肥不足,從結莢後期開始,每隔7~10天,葉面噴施1%~2%的尿素和2%~3%的過磷酸鈣水溶液2~3次,每畝每次50公斤,以延長頂葉功能期,提高莢果飽滿率。

  所以,當土壤水分低於40%時,要立即澆水,以保根保葉,提高飽果率,澆水時要小水溝灌或噴灌,切忌大水漫灌。

  三、雨天及時排水以防花生爛果:

  花生生育後期,若秋雨過多,排水不良,易造成根系腐爛,嚴重時莢果會腐爛或發芽。因此,生育後期雨水過多時,應及時疏通溝渠,排除積水和內澇,以保優質、高產。

  四、花生的病蟲害防治:

  花生生育後期的主要病害是葉斑病,其發病高峰在花生收穫前的20~30天,高溫高溼或連續陰雨發生較重。可選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10~15天噴施1次,連噴2~3次。

  對蠐螬發生嚴重的田塊,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堆防治,每穴用藥液50克,灌藥後澆水防效更佳。此外,應特別注意的是,花生是油料作物,在防治蠐螬時,要嚴禁使用3911、甲胺磷、1605等內吸劑劇毒農藥,以免影響人體康。

  花生管理方法

  中耕除草花生在生育期內需要中耕3~4次。第1次中耕在齊苗後結合清棵進行,這次中耕要淺,以免埋苗;第2次中耕在清棵後15~20天進行,這次中耕要深,以利根系下伸;第3、4次中耕應在封壟前進行,這兩次中耕主要是為了清除雜草,以免影響果針下扎。

  防旱排澇春播花生普遍缺水,要及時補充水分。

  扶壟迎針封壟前結合鋤地,先破除壟間板結,然後於壟溝中退行,深鋤猛拉,破土扶壟。

  根外追肥葉面噴施亞硫酸鈉可抑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結果數量。在初花期每畝用亞硫酸鈉10~12克,對水40~50公斤,攪拌均勻後噴施。在盛花期可噴施2%的過磷酸鈣與2%的尿素混合液,或者噴施500~700倍液的磷酸二氫鉀。

  促壯防倒在花生開始開花後25~30天,對有徒長現象的花生田可噴施濃度為50ppm~100ppm的多效唑溶液,以控制植株的營養生長,提高千粒重。噴施多效唑後每畝可增產20%左右,但一定要注意多效唑只能在中等以上肥力且植株生長旺盛、有徒長現象的地塊施用,否則不但增產效果不明顯,而且還會出現減產的情況。

  病蟲防治花生的主要病害有青枯病、莖腐病、葉斑病和鏽病等。可用多菌靈、甲基託布津、粉鏽寧等藥劑防治。主要蟲害有花生蚜蟲、斜紋夜蛾等,可用蚜蝨淨、敵百蟲等藥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