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生防秋乏小知識介紹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在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養生不容忽視。那麼處暑養生注意事項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處暑養生應注意事項
1、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蔘、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蔘、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處暑養生防秋小知識
“處暑”的意思是,夏季在此終止。因此“處暑”標誌著炎熱即將結束。進入秋季後,人們身體出汗明顯減少,人的機體也進入休整階段,水鹽代謝功能開始恢復平衡,消化系統功能也日漸正常,然而此時人們的身體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疲憊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
1、每日多睡1小時
解決秋乏最好的武器就是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僅能提高身體免疫機能,更能幫助身體度過休整期,因此,最好比平時多睡1小時,成年人應當保證8小時睡眠。處暑後天氣變涼,就該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儘量爭取晚上10時前入睡,並要早睡早起,以提前進入“備戰”狀態,防止上班犯困。也可以適當午睡,這樣利於化解困頓情緒。
2、常梳髮
頭部有多個穴位,經常梳理頭髮可以擴張皮下毛細血管,促進新陳代謝,保持頭腦清醒,並且消除疲勞。梳頭時,梳齒與頭部表面要傾斜一定角度,逆向順著頭形梳理,每分鐘約20至30下,每次3至5分鐘。如頭癢或出現少量脫髮,則可每次增加50下,以頭皮有熱、脹、麻感為佳。還可以“指”為梳,對頭髮和頭皮進行的按摩。按摩時,雙手伸開,用手指指尖觸及頭皮,順經絡走向從前額正中開始,以均勻的力量向頭頂、枕部、頸項順序梳理,逐漸加快速度,動作緩慢而柔和,然後再梳理左右兩側至於頭頂。
3、多用手擦面
每隔一段時間,用雙手有規律性地揉搓面部,以面部感到微微發熱為止,即可達到效果。長期堅持,還可起到一定的美容作用。用雙手或乾毛巾揉搓面部,使面部紅潤。
4、多伸懶腰
早晚天氣涼爽,可外出跑步、打拳、做操、爬山。平時多伸懶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下午工作學習時間長了,伸個懶腰,馬上就會覺得神清氣爽、舒服自在。即使在不累的時候,有意識地伸幾個懶腰,也會覺得輕鬆。這是因為,伸懶腰能適當增加對心、肺的擠壓,促進心臟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腦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適。
5、多晒太陽
充足的陽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後,光照時間減少,尤其陰雨連綿時,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就會受到抑制,人的情緒因而比較低沉。此時,適量增加陽光的照射能有效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改善人憂鬱的心情。當陰雨天或早晚無陽光時,儘量開啟家中或辦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裝置,使屋內光明敞亮。人在這種光線充足的條件下進行活動,可調動情緒,增強興奮性。
6、防秋乏,不宜吃得太多
防秋乏,不宜吃得太多,因為大量進食後,胃腸為了完成消化吸收任務不得不增加血液供給,這樣大量的血液流向消化道,外周組織和大腦的供血就會相應減少,特別是大腦,它不能儲存能量,所以一旦缺血缺氧,能量代謝就會發生障礙,直接影響到腦功能的正常發揮,使人感到睏倦。新近的研究資料還顯示,若長期吃得太飽,可加速腦動脈硬化,容易引起老年性痴呆。為此,有關專家提醒大家,無論男女老少吃得都不宜過飽,特別是老年人應以七分飽為宜。
7、想不困,多吃素
油膩食物會在體內產生易使人睏倦的酸性物質,應少吃。多吃蔬果有利於提神醒腦。因為果蔬中的維生素作為輔酶能協助肝臟把人體疲勞時積存的代謝物儘快排除掉,同時蔬菜和水果為鹼性食物,其代謝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綠色高纖維蔬菜,如辣椒、胡蘿蔔、菠菜等,可確保腦細胞獲得充足的氧氣,讓人精神抖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