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村書記作為鄉村治理的重要主體,是黨在農村實行核心領導的關鍵人物,是農民群眾的主心骨 ,是農村發展的領頭羊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李仟績,男,1952年3月出生,漢族,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2年12月起任繡惠鎮茂李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村民委員會主任。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位村級父母官,李仟績同志時時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上任以來,該同志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主動從群眾最盼、最願、最急、最難的事情做起,以民為本,無私奉獻,恪盡職守,自我加壓,以實際行動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踐行基層黨員先進性,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援,幹群一心,共謀發展,實現了村莊經濟和各項事業的長足發展。他時時刻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工作中開拓創新、務實求是,受到領導和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連續多年被鎮上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鎮領導談起李仟績,都誇他領導的村工作開展得好,老百姓提起李仟績,都說他是帶領大家建設新農村的的主心骨,是群眾的貼心人。

  “打鐵先要自身硬”

  “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在班長。”要更好的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就必須要當好村支書,當好“班長”。用李仟績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打鐵先要自身硬,黨員幹部自身不強,怎麼帶領群眾奔小康?”。自從李仟績擔任繡惠鎮茂李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就率先帶頭帶領大家學習理論政策、學習實用科技、學習市場經濟知識,從班子建設入手,進行支部兩委的工作、作風、思想整頓。要求兩委成員通過學習提高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支部一班人多次召開會議,分析了原來支部班子存在的問題,就人心渙散,班子軟弱,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查詢原因,對症下藥,通過交心談心、書面彙報等形式的溝通,解決了思想疙瘩,統一了認識,明確了責任,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中大事徵求意見,小事集體研究,求大同,存小異,各項工作都能做到民主決策,消除了大家的心理隔閡,心裡順了,工作起來積極性也高了,鞏固了村班子在村級工作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先進性教育活動以來,他始終把村級組織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來抓,堅持每月定期組織黨員開展學習,交流思想,積極提高黨員的政治素質。同時高度注重陣地建設,2005年,他籌資8000元對村兩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和遠端教育接收裝置進行了整修,進一步改善了辦公條件,鞏固和擴大了黨員教育活動場所。他以黨員活動室為陣地,以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利用“三會一課”、遠端教育平臺等多種方式,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激發幹部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

  “既然鄉親們、黨員們信任咱,領導上級支援咱,咱就決不能辜負領導和鄉親們的期望,一定要當一天家,就要幹好一天,為全村造富。”這是李仟績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靠鎮黨委做依託,黨員群眾做後盾,他從廉潔自律做起,處處事事嚴格要求,盡最大的努力讓鄉親們放心和信任。在工作上,他始終堅持民主公開,廣泛聽取大夥的意見,支委會、黨員會、群眾會從來沒有間斷過,對村財務始終堅持按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就這樣,他上任不到半年就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和支援。在他的帶領下,茂李村改變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各項工作開展起來群眾積極擁護,各項指標名列全鎮前茅,連續多次被授於“先進村黨支部”稱號。

  “共產黨員要時刻想著群眾利益,群眾的所想所盼就是交給我的任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幹部,李仟績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時刻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添彩,讓群眾感到黨的溫暖。李仟績常說:“作為一個村黨支部書記,時刻關注和及時解決好大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責無旁貸。”

  關注民生,大力發展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李仟績同志工作的一個核心理念,幾年中,他對村級基礎設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建改工程。整修道路、自來水管網改造、電路改網等,關係到了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村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面貌,是群眾盼望已久的事,修一條幹淨整潔的水泥路成為村兩委的共識,李仟績同志克服各種困難,多方籌集資金,投資45萬元,硬化了村內全部街道,平整的水泥路改寫了祖祖輩輩走泥巴路的歷史,為了達到真正改善村容村貌的目的,還成立了一支3人的專業清掃隊,對村內道路定時清掃維護,徹底改善了廣大群眾的生活環境。在修街過程中,為了節約資金,讓群眾放心,在爭取黨員和群眾代表意見的基礎上,李仟績實行了村民自治,集體補貼的辦法,由各條街上的住戶自己選出代表,自行組織修街,按照平方數再由村集體進料統一補貼,群眾自發出義務工。這一做法大大節省了資金,保證了質量,贏得了群眾的高度讚揚。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在農村屢見不鮮,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能大大緩解沉重的醫療費。為此,經兩委會研究,由村集體為全村1376口人墊付了合作醫療費用,有效的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的問題。鑑於多年來吃水難的問題,在李仟績同志的帶領下,投資12萬元進行了自來水改造工程,在村內重挖自來水管道,重修自來水保障設施,對保障吃水用的深水泵進行了維護,使全村不再看著自來水龍頭挑水喝了,有效的解決了群眾的吃水難,也進一步保證了群眾的吃水安全。

  為進一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李仟績多方籌措資金18萬元,規劃建設了集休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村文體廣場,進一步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針對農村養老難問題,大力倡樹尊老敬老之風,在做好村風整治工作的同時,實施了為老人送溫暖活動,利用每年的重陽節挨家挨戶給全村80歲以上的老人送去100元生活補助和油、面等生活用品,在李仟績的帶動下,全村尊老敬老之風大行。

  現在漫步在整潔的林陰大道上,嗅著撲鼻的花香,在廣場的涼亭裡下幾盤棋,在健身器材上鍛鍊鍛鍊身體,在李仟績的帶動下,如今的茂李村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經濟發展、誠信文明、群眾富裕、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李仟績真正成為了群眾信賴的“自家人”和“主心骨”。

  “群眾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

  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幹部,李仟績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時刻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添彩,讓群眾感到黨的溫暖。自擔任書記以來,在群眾眼裡他從不擺架子,群眾有困難,他總是想在前面。村裡李庶言家,因家庭貧困,無錢修房,得知這一情況,李仟績馬上拿出500元錢,幫其修好了房屋。村裡大事小事,他始終積極主動,不計得失,用自己的愛心讓貧困群眾感受黨的溫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圍的同志,讓“黨員”這一光榮稱號在自己身上閃耀發光。村裡有位名叫李玉先的孤寡老人,衣食無著,李仟績隔三差五給老人送吃送穿,把老人當作自己的親人看待;不管村裡誰家的孩子上不起學,李仟績總是千方百計給予幫助,讓孩子修完學業。這樣的事舉不勝舉。提起他,村裡人沒有一個不挑起大拇指,嘖嘖稱讚。

  去年3月初,繡江路拆遷改造拉開序幕。茂李村有30多戶要搬遷,佔全鎮整個拆遷任務的的30%。為了完成任務,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離開。對搬遷群眾不理解,他和其他幹部一戶一戶做工作,有的戶要跑上十多趟。由於工作強度大,拆遷10多天後,他就發燒、出虛汗,到醫院檢查,診斷為重感冒。醫生說要住院治療。他想:現在拆遷工作到了關鍵時期,自己一走,一定會影響到工作。於是,他就利用晚上時間在家輸液,白天照常工作,他的這種無私奉獻精神打動了拆遷戶,一些拆遷戶感動地說:“我們不看別的,就憑你這種精神,我們也要簽字拆遷。”就這樣,30多戶順利完成了拆遷任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一貫宗旨,作為一名基層工作

  戰線上的共產黨人,長期以來李仟績都恪守著“奉獻於群眾,服務於群眾”的人生格言,為實現個人價值而不懈奮鬥。

  “幹部幹部,先幹一步,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的幹部才是好乾部”

  上任之初,他的思想壓力很大。圍繞著如何才能把茂李村的工作開展的更好,他先後到一批老幹部、老黨員家中進行交談,瞭解當前村中的實情。他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增加村級收入,確保村級運轉。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要想帶領群眾致富,開啟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這扇大門,金鑰匙便是辦企業,上專案。可是辦工廠,一缺資金,二少門路,三缺人才,怎麼辦?面對這種形勢,與兩委幹部經過反覆權衡,認真分析了村裡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優勢和出路:村子緊靠鎮駐地,毗鄰繡江路,交通便利,物流暢通,有一定的區位優勢;二是有一定數量的閒置多年的非耕地,便於為企業上馬提供場地;三是村民素有務工傳統。為此他首先發動群眾,圍繞盤活村裡的閒置資產多方招商,為防止出現干擾企業生產經營現象的發生,切實保護好企業的正當經營權,李仟績規定,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到企業吃拿卡要。李仟績堅持以身作則,不做“榨油機”,甘當“助推器”,並提出了“牆內的事情企業幹,牆外的事情我們辦”的口號,真正讓企業感到來得放心,幹得舒心。對新落戶的企業,積極主動地靠上做好工作,為其辦理各種手續,協調各方關係,提供周到服務,讓企業能夠集中精力抓生產經營;對出現問題和困難的企業,幫助他們找出路,想點子,上專案,跑資金,千方百計幫其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為完善工業小區基礎設施配套,村裡先後投資10萬餘元,對園區的道路進行了硬化,並安裝了路燈,進一步改善了企業的出行條件,極大的激發了企業搞好生產經營的積極性。“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先後有10家企業落戶茂李村,固定資產投入達到850萬元,招用茂李村企業職工132餘人,實現年銷售額320萬元,利稅達到48萬元,成為全鎮納稅大村。07年村集體收入可望突破10萬元。

  “當幹部就要一身正氣,廉潔自律,無私奉獻”

  村級財務賬目, 一直是群眾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為了給群眾一個明白,還自己一個清白,李仟績在財務管理上增加透明度,在支出上實行民主集中制,為群眾當好家,理好財。“自覺管住自己的嘴、手、腿,堅決做到不該吃的不吃,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了保證資金的嚴格管理,在村內設定專職財務管理人員,嚴格資金使用、報銷、報帳制度,確定了收支必須有正式單據,必須經過一把手認可、經手人簽字、理財小組稽核三道關才能走帳的規定,堵塞資金跑冒滴漏的一切途徑。三道關過後,到記賬中心報賬,並進行財務公開。財務公開在三個範圍內進行三次:一是每月在村委內公示欄中進行;二是在村民代表及黨員大會上公開,即每季度召開一次由村民代表和黨員組成的議事會,稽核每一筆資金收支情況;三是在村內顯著位置向村內群眾公開。通過這些途徑,廣大黨員群眾對村裡的資金收支情況做到了心知肚明。

  李仟績天天在外跑資金跑專案,廣大群眾認為他的招待費一定很高,可是,在每月的財務公開榜上,差旅費也不過50元左右,一年的招待費都控制在2000元以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原來,李仟績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距離近的他就騎自行車,遠的他就坐公共汽車,中午從不在外吃飯。他的這一做法大大節省了額外開支,同時,贏得了廣大黨員群眾的高度評價。

  如今,茂李村在李仟績的帶領下,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全面的、明顯的提高,各項工作也贏得了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成功之處,與茂李村有一個堅強有力、甘於奉獻、能為群眾辦實事的村班子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更為關鍵的是有了李仟績這樣一個好的“領頭羊”。我們相信再用不了幾年,茂李村將會成為一個更加文明、繁榮、富裕的新農村。

  篇二

  一、勇於開拓,創經濟強村

  15年前,民豐村是個窮得出名的窮村。1987年4月村委會換屆改選時,村民一致推薦某擔任村委會。此時,他陷入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之中:接受吧,這個窮家不好當;再說自己不愁吃、不愁穿,家裡辦的作坊式紙盒廠,少說每年利潤在萬把元以上,何必去“自討苦吃”?不接受吧,如何對得起村民的信任。

  某不負眾望,最終他還是走馬上任了。他向黨支部、村民會提出了“以工興村、強工富民”的思路。在他的建議下,村裡將原先的化纖造粒廠改造成現在的富利嘉紡織和富星無紡布兩家股份制,僅4年時間,就累計創稅利400萬元。與時同時,他和村班子成員又大膽開拓,解放思想,積極為民營個私經濟發展提供條件和服務,放水養魚,傾力營造“村裡搭臺,個企唱戲”的大上、快上發展個私經濟的氛圍,使一批上規模、上檔次、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脫穎而出。97年,民豐村的個私企業還不到20家,如今,全村除了3家中外合資、兩家股份制企業外,個私企業已達176家,其中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就有6家,出口企業3家,並初步形成了以毛紡為龍頭,紙盒、皮件、標準件協調發展的工業格局。個私經濟的迅速崛起,為全村經濟注入了勃勃生機,97年工業產值僅1億元的民豐村,去年全村工業產值已達3.57億元,實現稅利1188萬元。併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目前全村85%以上的勞動力進廠務工,僅此一項,每年為農民增加收入1500萬元。

  某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集中力量把經濟拉上去,增強本村的綜合經濟實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積極鼓勵農民辦企業發展經濟。經過幾年的勵精圖治,艱苦創業,民豐村躋入了“浙江省致富脫貧先進村”、“**市農村經濟百強村”、“**區農村經濟十強村”、“**市文明單位”先進行列。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群眾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二、因地制宜,引村民致富

  1997年4月,民豐村先後合併毗鄰的漁業、繁勞動、榮躍三個後進村。面對全村黨員、群眾和上級黨組織的信任,某別無選擇,一次次打消了卸任的念頭,還忍痛割愛放棄了外地一家年薪6萬元辦廠聘請機會,義無反顧挑起了村黨總支書記的擔子。

  “讓村民富裕,是我的最大願望!”某任村黨支部書記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讓全村925戶農戶,戶戶奔小康,人人住新樓。

  為了儘快改變合併後進村的面貌,他深入群眾,搞,找到了村上交款拖欠、電費、自來水費等外債累累的“癥結”,其原因在於基礎設施及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未到位,群眾有意見,致使人心煥散,經濟發展滯後,找準切入點,因地制宜,提出了實施“發展統一制訂,公共事業統一建設,各項投入統一安排,村民的福利逐步到位”致富新略。他與全村黨員幹部齊心合力。僅化一年多時間,就對原繁榮村投入20多萬元,用於改造、整治道路、橋樑及排灌渠道水利設施建設;對原榮躍村投入30多萬元,新築道路2公里,打通了東臺浜、周安港、北長埭三個組交通“瓶頸”,解決了150戶農戶行路難。搬遷改造華家橋機埠,擴大灌區面積100畝。同時還順利解決了農電、自來水及部分漁民建房等遺留問題。使原先的三個後進村很快由弱變強,共亨富裕。

  去年,他又通過村、區、鎮三級攜手投資100萬元,啟動建設2500畝基礎設施配套、農機化操作、裝備於一體的高標準現代化農業綜合園區,引導農戶以效益農業帶動傳統農業。現在全村以大棚蔬菜、果木、特種水產養殖為主的塊狀特色效益農業已明顯凸現,僅大棚蔬菜面積達到210畝,佔了全鎮“半壁江山”。去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13億元,其中農業產值達到556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6125元。

  村子富裕了,某又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一件硬指標完成。現在,農民飲用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已經普及,康莊公路貫通村、組,95%以上農戶能通上汽車。今年又投入60萬元,澆築2.5公里村、組柏油路面主幹道,使村組公路達到等級公路標準。出資5萬元,委託上海同濟大學設計規劃3.5公頃90幢“民豐別墅區”,目前已有80戶農戶喬遷新居。一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城鎮工業化、住宅別墅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美好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已經展現。

  三、真心為民,讓群眾實惠

  某深知,黨支部威信高不高,關鍵要看老百姓能不能得到實惠。因此,它除了始終把增強實力作為村黨總支各項工作的第一要務外,還千方百計為民謀利益、辦實事。

  為了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村裡辦起了圖書室、乒乓室、閱覽室等活動場所。還建立了村幹部聯絡制度,要求每個村幹部至少聯絡5戶農戶,其中1戶為示範戶,2戶困難戶,2戶種養大戶,經常到這些農戶家中走訪,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為他們提供資訊和服務。

  為了村民共享城鄉一體化成果,近年來,某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援下,積極籌措資金為村民做好事、辦實事:投資40多萬元進行農網改造,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農民得到了實惠;率先實行費改稅的政策,把應退的統籌款百分之百全部退到農民手裡,使農民償到了實行稅費改革的甜頭;改善村容村貌,著力為村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投資47萬元疏浚河道4.9公里,土方59250,通過省、市、區驗收;推行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78%,為廣大群眾撐起了大病的保護傘;在村裡配備了電腦,連上了寬頻,村民只要到村裡一上網,就可以很方便地查到要找的資訊了;家家戶戶按裝了電話,實現了電話村。

  在精神文明建設上,某在全村廣泛開展建立星級文明戶活動,全村現有星級文明戶785戶,並通過了市級文明單位的複查驗收。還出資5000元,購買了彩電、DVD和學習資歷料等送到2戶黨員家裡,掛上了電教化教育點、黨員文化示範戶的牌子,在分片開展黨員電化教育的同時,讓黨員文化示範戶成為科技知識的傳播者,先進文化的者、為村民提供了活動空間,有效的扼止了賭博等不良風氣的蔓延。同時,建立健全了聯防聯網路體系,組織青年志願者進行夜間巡邏,為村民創造平安生活環境。

  四、嚴於律己,做黨員表率

  某不但牢記宗旨,辦事公道,心裡始終裝著人民群眾,還廉潔奉公,嚴於律己,樂做黨員表率。

  他在中認識到,農村各項工作要發展,班子是關鍵。作為村黨總支班子“一把手”,他非常注重自身素質提高,對村裡的重大事情,都經過村民代表討論再實施。為做好黨員發展工作,他認真培養,拓寬渠道,把村裡最優秀的人才吸收到黨內來,嚴格按《黨章》規定把好***關,做到公開公正上牆公示,做到成熟一名,發展一名。僅去年以來,就有2名預備黨員轉為正式黨員,並吸收了3名預備黨員,為村黨員隊伍增添新鮮血液。

  為了使幹部長期受教育,老百姓長期得實惠。某經常組織村班子全體成員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錦濤“七一”重要講話,在工作中自覺做到“三心”和“三情”,即:公心、責任心、事業心,對黨有感情、對群眾有親情、對工作有熱情。並每月組織全體幹部進行義務值班巡邏、義務勞動:如去年8月25日,他帶領村黨員幹部維修村級道路3公里;9月份,又2次清掃村級道路;10月8日,還組織人員疏浚河道,村幹部帶頭打撈漂浮物。今年5月20日至6月5日,村裡修築一條2。5公里的村級柏油公路時,他連續半個月日夜堅守在工地上,一步不離。在“雙整治”中,他第一個拆除自家的墳墓,為村民作表率,使全村300多隻墳墓一個月內全部清除完畢,實現了全鎮第一個無建築性墳墓的村。

  在建立基層黨組織規範運作機制上,他先後落實了一系列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制度、民主聽證會制度、規範決策程式、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提高村民參與的積極性。村務公開力求“四規範”,即:公開時間規範,收支每月公開,村幹部工作目標和年度計劃等在年初上牆;公開陣地規範,並在方便群眾閱覽的位置設立公開欄;公開程式規範,公開的內容全部通過村民代表會討論;公開管理體制規範,建立村務公開檔案,除了在村裡設立村務公開欄,還在黨員家庭設立了村務公開便民閱看點,便於群眾查詢、。健全村民代表會議制,從每10—15戶農戶中推選出一名村民代表,參加村民代表大會聽取村民委員會的工作彙報,享有村級重大事件表決權,對村民委的工作進行監督。去年9月25日召開的村民代表會議時,某把準備自籌20萬元資金疏浚3.5公里河道的事項交給村民討論,熱心徵求村民意見,結果41名村民代表在聽取村委會意見後一致同意後,又在村務公開欄內公示,受到村民稱讚。不久前,村裡又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出臺了《民豐村村民自治章程》,進一步規範了村民自治工作,保障村民的自治權。

  篇三

  韓建中,男,39歲,中共黨員,蓮池鎮韓營行政村黨支部書記,任職7年多來,他嚴格要求自己,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村領導和同事的指導下,始終牢固樹立全心全意服務農村,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瞭解農村和適應農村,努力做到與農民群眾融為一體,充分發揮所學之長,為農民群眾服務,以頑強的精神和堅韌的意志艱苦奮鬥、紮根基層;同時積極認真地做好鎮、村交代的各項工作,努力做到不辜負領導的支援和信任,得到了鎮、村領導和村民們的認可。

  一、勇於開拓,創經濟強村

  韓營村是個窮得出名的行政村。2007年4月村委會換屆改選時,村民一致推韓建中擔任村委會支部書記。此時,他陷入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之中:接受吧,這個窮家不好當;再說自己不愁吃、不愁穿,家裡辦的礦山配機廠,少說每年利潤在幾十萬把元以上,何必去“自討苦吃”?不接受吧,如何對得起村民的信任。

  韓建中不負眾望,最終他還是走馬上任了。他向黨支部、村民會提出了“以工興村、強工富民”的思路。在他的建議下,村裡大興礦山配件廠,僅4年時間,就累計創稅利400萬元。與時同時,他和村班子成員又大膽開拓,解放思想,積極為民營個私經濟發展提供條件和服務,發展養殖業、苗圃基地800畝,傾力營造“村裡搭臺,個企唱戲”的大上、快上發展個私經濟的氛圍,使一批上規模、上檔次、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脫穎而出。2007年,韓營村的個私企業還不到2家,如今,全村除了1家中外合資企業外,個私企業已達20家,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就有6家,並初步形成了以礦山配件為龍頭的發展工業格局。個私經濟的迅速崛起,為全村經濟注入了勃勃生機,2007年工業產值僅10萬元的韓營村,去年全村工業產值已達1500萬元,實現稅利100萬元。併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目前全村85%以上的勞動力進廠務工,僅此一項,每年為農民增加收入60萬元。

  韓建中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集中力量把經濟拉上去,增強本村的綜合經濟實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積極鼓勵農民辦企業發展經濟。經過幾年的勵精圖治,艱苦創業,韓營村躋入了“百強支部”的行列。

  二、因地制宜,引村民致富

  “讓村民富裕,是我的最大願望!”韓建中任村黨支部書記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讓全村424戶農戶,戶戶奔小康,人人住新樓。

  為了儘快改變合併後進村的面貌,他深入群眾,搞,找到了村上交款拖欠、電費、自來水費等外債累累的“癥結”,其原因在於基礎設施及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未到位,群眾有意見,致使人心煥散,經濟發展滯後,找準切入點,因地制宜,提出了實施“發展統一制訂,公共事業統一建設,各項投入統一安排,村民的福利逐步到位”致富新略。他與全村黨員幹部齊心合力。僅化一年多時間,就對本行政村投入28多萬元,用於改造、整治道路、橋樑及排灌渠道水利設施建設。

  三、真心為民,讓群眾實惠

  韓建中深知,黨支部威信高不高,關鍵要看老百姓能不能得到實惠。因此,它除了始終把增強實力作為村黨總支各項工作的第一要務外,還千方百計為民謀利益、辦實事。

  在精神文明建設上,某在全村廣泛開展建立星級文明戶活動,全村現有星級文明戶271戶,並通過了市級文明單位的複查驗收。還出資5000元,購買了彩電、DVD和學習資歷料等送到2戶黨員家裡,掛上了電教化教育點、黨員文化示範戶的牌子,在分片開展黨員電化教育的同時,讓黨員文化示範戶成為科技知識的傳播者,先進文化的者、為村民提供了活動空間,有效的扼止了賭博等不良風氣的蔓延。同時,建立健全了聯防聯網路體系,組織青年志願者進行夜間巡邏,為村民創造平安生活環境。

  四、嚴於律己,做黨員表率

  韓建中不但牢記宗旨,辦事公道,心裡始終裝著人民群眾,還廉潔奉公,嚴於律己,樂做黨員表率。

  他在中認識到,農村各項工作要發展,班子是關鍵。作為村黨總支班子“一把手”,他非常注重自身素質提高,對村裡的重大事情,都經過村民代表討論再實施。為做好黨員發展工作,他認真培養,拓寬渠道,把村裡最優秀的人才吸收到黨內來,嚴格按《黨章》規定把好***關,做到公開公正上牆公示,做到成熟一名,發展一名。僅去年以來,就有10名預備黨員轉為正式黨員,並吸收了5名預備黨員,為村黨員隊伍增添新鮮血液。

  為了使幹部長期受教育,老百姓長期得實惠。韓建中經常組織村班子全體成員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工作中自覺做到“三心”和“三情”,即:公心、責任心、事業心,對黨有感情、對群眾有親情、對工作有熱情。並每月組織全體幹部進行義務值班巡邏、義務勞動:如去年8月25日,他帶領村黨員幹部維修村級道路3公里;9月份,又2次清掃村級道路;10月8日,還組織人員疏浚河道,村幹部帶頭打撈漂浮物。

  在建立基層黨組織規範運作機制上,韓建中先後落實了一系列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制度、民主聽證會制度、規範決策程式、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提高村民參與的積極性。村務公開力求“四規範”,即:公開時間規範,收支每月公開,村幹部工作目標和年度計劃等在年初上牆;公開陣地規範,並在方便群眾閱覽的位置設立公開欄;公開程式規範,公開的內容全部通過村民代表會討論;公開管理體制規範,建立村務公開檔案,除了在村裡設立村務公開欄,還在黨員家庭設立了村務公開便民閱看點,便於群眾查詢、。健全村民代表會議制,從每10—15戶農戶中推選出一名村民代表,參加村民代表大會聽取村民委員會的工作彙報,享有村級重大事件表決權,對村民委的工作進行監督。去年9月25日召開的村民代表會議時,某把準備自籌20萬元資金疏浚3.5公里河道的事項交給村民討論,熱心徵求村民意見,結果41名村民代表在聽取村委會意見後一致同意後,又在村務公開欄內公示,受到村民稱讚。不久前,村裡又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出臺了《韓營村村民自治章程》,進一步規範了村民自治工作,保障村民的自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