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有什麼農事活動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雲:“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那麼關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因此有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至寒露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灌漿和產量形成的最後關鍵時期,因此要加強對農作物收穫前的田間管理工作。
主要農事
一是中稻要加強後期水漿管理,採用乾溼相間的灌溉技術,收穫前斷水不宜過早,以收穫前5-6天斷水為宜。這樣能提高根系活力,養根保葉,防止青枯逼熟和早衰癟谷。
二是適時分期採摘新棉,堅持“四分四快”,就是分收、分晒、分藏、分售和快收、快晒、快揀、快售,以提高品質。
三是制訂秋播規劃,做好秋播種子餘缺調劑和串換工作。三麥、蠶豆播前做好種子精選和處理,並做好發芽試驗。油菜精做苗床,9月底前搶播育苗,已播油菜加強苗床管理。
四是茼蒿、菠菜、大蒜、秋馬鈴薯、洋蔥、青菜、蒲芹、黃芽菜等播種定植。在田蔬菜加強田間管理,以延長採收供應期。採收菱角、荷藕和茭白。
五是家畜秋季配種,繼續加工貯藏青粗飼料。家禽秋孵。開展畜禽秋季防疫。加強成魚飼養管理,防治魚病,增投精料,促進成魚快長,分期捕撈上市。
關於秋分的歷史傳說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