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孫式太極的勁力

  孫式太極拳是孫祿堂前輩綜合形意、八卦、太極三家之所長而創。孫式太極拳的勁力怎樣練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周身一家,內外

  習練孫式太極拳,練至周身一家,內外合一,已有很高的造詣,已具個人習練之能事。到此地步,已達《孫式太極拳經歌訣詮解》所說“舉步輕靈神內斂:舉步周身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莫教斷續一氣研:勿使有凸凹處,勿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在腰,形於手指。

  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得機得勢。”簡言之,即澄甫師祖在《孫式太極拳術十要》所概括的“上下相隨”,“內外相合”。

  當然,要煉到周身一家,必須腰有功,才能貫通上下;要達到內外合一,必須修養精、氣、神,而這二方面,前面已論述,於此不再重複。

  這裡只再強調二點,一是拳藝至此,已是以心意為主,其狀態是:外面的身、形、腰、頂,r8部的精、氣、神、勁,

  無不合於規範,凡有動作,皆是以意為之,不在於外,而在於內,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有進即有退,有起即有落,摺疊.轉換,順遂如意,急緩相生,蓄髮俱能,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一開無有不開,一合無有不合,而又動中寓靜,開中有合,開合有致,動靜有方,可顯可隱,可沉可輕,周身夭矯不群,如迸龍、翔鳳,將展未展,似鬆非鬆,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有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之勢,盡是一派大家氣象。

  二是孫式太極拳藝所要求的周身一家,內外相合,它涉及到陰陽對立統一的諸多方面,細分約有上下、內外、大小、左右、進退、起落、動靜、開合、剛柔、虛實、攻防、粘走、鬆緊、收放、緩急、形神、呼吸等繁富內容,而它們又大多不是單一的表露,而呈現出交叉、綜合的運用特點,這就遠非淺學者所能測其堂奧,必須潛心研究,細緻揣摩,日久方能領悟,年深才獲成功.

  2、身懷八法,腳踩五步

  孫式太極拳的理論很深奧,功法很完備,結構也相當嚴密,八法、五步

  合稱“十三式”,就是孫式太極拳表示的方位、執行的勁路和有效的技擊手段。所謂“八法”,亦稱“八勁”,即指擁、捊.擠.按、採、捌、肘、靠八種方法和勁路,它含四正四隅八個方位。

  四正是北、南、東、西,四隅是西北、西南、東北、東南,這正合於後天八卦圖,北棚、南捊、東擠、西按、西北採、西南捌、東北肘、東南靠。簡言之,即使拳路和勁路照顧到四面八方,而不偏向於某一處。

  “五步”,是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五種步法。就五行說,前進屬火,後退屬水,左顧屬木,右盼屬金,中定屬土。其中又有五行生剋說: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因此《楊譜》有“懷藏八卦,腳跐***踏***五行”之論,後來又有拳家加上"頭頂太極”一說,也很有道理,孫式太極拳本來處處不離陰陽,因此“頭頂太極,身懷八卦,腳踩五行”的概括與說明,是合於孫式太極拳的拳理拳法的。

  需要說明的有二點,一是太極圖與地圖方位相反,地圖是上北下南、右東、左西,而太極圖是上南、下北、右西、左東。

  二是孫式太極拳的技法千變萬化,不可能用五種簡單的生克關係來概括,只要時刻不忘陰陽變化的理論就行,然而五行步法卻不可不知。所謂五行步法,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步法。試以自身為中心,站立之處屬土,由此向右行,右屬金,此即土生金;由此向後走,後退屬水,此即金生水;由此向左走,左屬木,此即水生木;由此向前行,前進屬火,此即木生火。這就是五行步法,一般稱此走生門,走生門,則很順暢,很快。

  現在散打與武術比賽,絕大多數參賽者都是左腳在前,固然這與個人習慣有關,但是卻不合五行步法走,很彆扭,也快不起來!

  孫式太極拳的勁力1、棚勁

  搠為八法之首,有撐開之意,《楊氏九訣》之“八要”:“掤要撐”,《十八在訣》:“掤在兩臂”,《十三行功訣》:“擁手兩臂要圓撐”,講得都很清楚明確。

  掤的對應竅位為會陰穴,屬腎經。孫式太極拳走架子及推手與技擊,無時無刻可離開此勁。擁勁產生於氣勁,使周身氣滿而圓活順暢,則如同充氣之橡皮輪,既有防禦之能,亦有反動力之彈性在,則攻防兩宜,粘走相隨,運、接、蓄、發都能順遂如意。

  掤猶如一道防線,進可攻,攻中有守,退可防,而退中有攻,並可藉以探聽對方之虛實,藉以化人發人。

  然搠勁之用,非用手臂,須用腰腿勁,加以意氣,方能奏效。搠之用有單臂掤、雙臂搠之分;搠之地點,以人之關節或拗處為好。

  搠之先,可先用引勁往後向下微誘,使其勁出而顯出焦點,再借其勁而掤發,則成功無疑。發掤勁,眼睛亦須專注,否則不能克敵。

  孫式太極拳的勁力2、捊勁

  撮有拉回之意,為擁勁反方向之勁。捊的對應竅位為印堂穴,屬心經。捊時一手沾人腕部,一手粘人肘孫以昭演示提手上勢臂,振向己之兩側偏後處。撮時可用掌緣近腕處捊,亦可用手掌振,視需要而定。

  撮時應注意的是:一則方向不可用直線,以用30。左右之斜角為好:二則捊之前,須用搠勁,掤則對方必起抗意,然後捊自得勢。

  功深者,擁、撮之勁轉換變化,至微至細,不但旁觀不易辨明,即身受者亦難以覺察。掤.捊變換,也就是粘走相因,陰陽相濟之意。

  撮時還要注意手要輕***見《楊氏九訣》之“八要”***,並將己身之腰腿略上升,當擁至胸口之前,人背己順之時,即坐腿鬆胯,轉腰而撮發之。眼神亦須注視,精神勿有一絲懈怠。

  孫式太極拳的勁力3、擠勁

  擠為補助掤勁之勁,是乘勢前進之勁,亦可謂聯合之搠勁。擠的人體之對應竅位是夾脊穴,屬肝經。使雙手之勁,交叉聚焦於一點,則掤的度數自然增加。

  擠勁,是以小臂肱部擠擊對方之身體,不可過高或過低,此勁生於對方捊己之後,有順勢之能。右手擠,進右步;左手擠,進左步。如不進步,則將臂伸直,對其後肩擠之。

  擠亦可用於人靠之後。擠時,不能僅用手臂之勁,須用腰腿勁,加以意氣,其姿勢應求圓滿,勿生稜角。當頂懸身正,沉肩含胸,收住尾間,上身勿向前俯,免得失去重心。

  此勁近於攻,與採處於相反一方,亦可用為採之預備招數。擠勁用法得當,其勢甚為凌厲。惟初學者,推手時大半缺少擠勁,致使對方少了威脅。

  孫式太極拳的勁力4、按勁

  按勁甚為巧妙,變化亦多。按有按兵不動之勢,有聽勁之用。按的人體對應竅位是膻中穴,屬肺經。按之勁為下掤勁,有沉的功用。在沉勁之內,含有牽動之勢,可使對方足根浮起。

  按勁變化甚多,按而向前進,則為掤勁:按向左右,則為撮勁;

  按而合之,則為擠勁:而用按得勢,則成為放勁。按之特點,有粘定而不使逃脫之能:且按中又藏有手指之功,為孫式太極拳擒拿法之一,因而按有單按、雙按之分,以掌根為主。

  按以順步為得勢,按中不僅有開合之意,並要含有由上到下、由前到後之一立體圓圈,如僅直按,既無效,又易為人所制。還有,按之開合,須手足相應,前進後退有升降之勢。功深者用按法,以起步為虛,落步為實,虛為引,實為發。

  按之時間亦需注意,不可過快,過快易被人借勁。當借腰腿之前伸,蠕蠕而動,人必覺受制而無所施為了。至於按的身形與神氣的要求與擠相同,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