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手工活加工創業專案
婦女在家創業做哪些專案好,有哪些創業賺錢的專案可以推薦。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1:舊衣改制
該專案打破傳統的大改小,肥改瘦,補破洞服務範圍,主要為顧客提供改制成衣的創意設計,同時提供改制輔料,如絲帶,串珠,拉鍊等。在農村幹什麼掙錢? 可把不合身或款式落後的衣服進行款式的再造,或將要廢棄的衣服改制成其他物品,如娃娃玩具,靠枕靠背,家居飾品等。店鋪宜小不宜大,投資成本不高,但對店主的創意設計能力和手藝有一定要求。
2:綠茵場有俺縫的足球
往年開春之後,山東省桓臺縣果裡鎮東沙河村村民在忙完地裡的活計後,就靠打撲克、聊家常打發閒暇時光。今年則不同了,村裡的婦女、老人在家縫足球。
原來,今年春節過後,村裡與天津某足球加工公司簽訂了加工合同,村裡將長期為其縫製足球。凡是縫製足球的村民,村裡都會為他們每人發放一張圖紙、一個足球片夾板,還有32塊足球片。每個人要按照圖紙將32塊足球片全部縫製完畢,最終完成一個足球外殼。快的一天能縫四五個,縫一個平均能賺11塊錢。2月 13日,當第一批足球材料運到村委大院時,10餘名村民率先報名把貨拉到家中。村委會主任周良善說,他準備聯絡更多的 營生 ,讓村民 坐家就業 。
3:豆腐坊
豆製品是人們每天飲食中不可缺少的,所以豆腐坊有很大的市場空間。農村加盟好專案,可投資3萬元,租一間30平米的門面房,購置相應的裝置。要求原料衛生,製作環境好,實行陽光操作。
4:蔬菜包裝成禮盒
糖茶菸酒不希罕新鮮蔬菜如何賣?滿街競爭很激烈。於是,便有人試著把蔬菜包裝成禮盒,效果還真不錯。農村加盟好專案,春節前夕,一種產自河南駐馬店地區的禮盒蔬菜走上了送州各大商場的櫃檯,引起了鄭州市民的關注。做生意掙大錢。
據禮盒說明書介紹,蔬菜有以色列甜椒、葡萄型西紅柿、黃西葫蘆、美國西芹;水果有提子、櫻桃、芒果、網紋甜瓜、珍珠瓜等,共計20餘種。在農村幹什麼掙錢?這種禮盒來自河南一家集團。近兩年來,該集團在中國農科院的幫助下,投資1000多萬元,大量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名優特新蔬菜水果品種,進行反季節溫棚生產,獲得巨大成功。產量上去了,銷售便成問題,於是就逼出了這一招。
找來幾家與自己風格相似的小品牌,邀請他們也進到自己的小店來,小店於是集中了各種各樣粗布做的服裝、服飾,凡是喜歡粗布風格衣服的朋友,只要進到這家小店,就能從頭到腳地買到他們喜歡的服裝、服飾。
5:手工鉤織小掛件
該專案是用開司米絨線鉤織各種配件,然後拼裝成各種動物小掛件等工藝飾品,純手工操作,可家庭作業,不需租房,初期投入2萬元以下。在農村幹什麼掙錢?適合下崗失業婦女選擇,前景很好,尤其是出口訂單較多。
6:製造人造板
成本和環保似乎是天生的矛盾,隨著環保意識和撫育法力度加大,伐木量進一步減少。在農村幹什麼掙錢?伐木量減少,同人們裝飾對木才的需求形成新的矛盾。因此,以下腳料、邊料及木質纖維為原料的人造板製造業將大有前途。
7:年產牡丹畫8萬幅
河南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的農民畫家郭泰森正忙著創作高水平的牡丹畫,力爭賣個好價錢。該村像郭泰森這樣的農民畫家有100多人,他們年創作各種牡丹畫作品8萬多幅,銷售收入可達500多萬元。
該村的 農民牡丹畫 興起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起初以郭泰安為代表的幾位農民牡丹畫愛好者把畫拿到市場上出售,結果收入不錯。於是,有繪畫基礎的20 多名農民脫穎而出。牡丹畫大部分銷往各地旅遊精品商店,有的還被外國遊客收藏。近年,孟津縣扶植建立起100多個農民牡丹畫創作室,初步打造成了集牡丹畫院、牡丹畫創作室、牡丹畫代銷點、銷售作畫材料專業門店等為一體的農民畫產業一條街,形成了農民牡丹畫創作、裝裱、包裝、銷售等一條龍的文化產業基地,湧現出繪畫愛好者300多人,其中專業繪畫人員100多人,被國家、省、市、縣畫家協會吸收為會員的20多名。
8:花土專賣
花土專賣位置應選在公園附近或比較繁華的地段,門面不需要太大,有2間房便可以了。花土加工廠的地段差一行也行,有100-200平方米的場地即可。需聘請一個花土專家,以便根據各種花的特點,配製出含有不同量氮、磷、鉀的有機或無機肥的多種花土,以滿足多種養花者的需要,於僱傭3-4個工人,買 1輛三輪車,平均每按生產花土2-4立方,一年累計可賣花土10000立方左右。
按目前市場花土每立方200元左右計算,年銷售額約達20萬元左右,除去房租、化肥、水電、工資等各項費用,年純利潤在6-10萬元,市場前景極為誘人。還可在賣花土的同時,兼賣一些花木。
9:玉米皮特色編織成產業
在山東高青縣高城鎮堰頭村草編戶郭文通的草編展廳,擺滿了玉米皮草編包、蒲團、手提包、草籃等上百個草編品種。郭文通指著一個非常時尚的草編手提袋說: 這麼個草編袋,在國際市場要賣到30多美元! 每到秋季,家家戶戶到外地收購蒲草、玉米皮等作物秸稈,經過嚴格篩選後再加工編織,一名家庭婦女編上 6個月,最少也要掙個5000多塊錢。目前,該縣有1.6萬人從事蒲草、玉米皮編織,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歐盟等國際市場,年產值1800餘萬元。
10:劉漢俠風箏銷歐美
我正在做的這批風箏是要出口日本的,一共6萬個。在我們村,現在有30多家這樣的製作點。 3月30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第什裡村,劉漢俠大媽高興地說。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當地全民創業熱潮帶動下,劉漢俠夫婦開始做風箏。由於加工質量好,產品樣式多,很快就打開了銷路。為擴大生產規模,他們帶動起周邊村民從事風箏加工,逐漸形成了集制架、裱糊、組裝、繪製等工藝流程於一體的生產線。如今,第什裡成為遠近聞名的風箏生產、加工、銷售特色產業專業村。據統計,該村現有加工點30餘家,從業人員700餘人,年收入280萬餘元。風箏製作還覆蓋到周邊兩個鄉鎮,十多個村街,帶動農戶500餘家,年產量達 350 萬個以上,銷售額達1500萬餘元。這裡生產的風箏種類有硬翅類、軟翅類、串類、扳子類等10多個類別200多個品種,具有做工精細、色彩豔麗、起飛性好等優點,佔有北京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同時還遠銷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