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基本原則
會計原則又稱"會計準則"。它是建立在會計目標、會計假設及會計概念等會計基礎理論之上具體確認和計量會計事項所應當依據的概念和規則。會計原則對於選擇會計程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會計原則,又稱“會計準則”,是建立在會計目標、會計假設及會計概念等會計基礎理論之上具體確認和計量會計事項所應當依據的概念和規則。
會計原則對於選擇會計程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基本的會計原則有客觀性、實質重於形式、相關性、可比性、一貫性、及時性、明晰性、謹慎性、重要性8個。
會計原則的基本內容
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或稱會計個體、會計實體,會計個體的說法往往會給人一種錯覺。認為會計個體由某一個單位組成,會計實體的說法往往也不能與會計客體的說法相對應***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
●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eg.它可以是獨立的企業,也可以是一個企業內部的責任單位***如分廠***,還可以是幾個不同法律主體的企業***如編制合併會計報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或集團公司***。
●企業有獨資、合夥和股份公司三種形式。
●會計主體的三個條件:⑴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⑵進行獨立的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活動;⑶實行獨立決算。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四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物件,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種生產經營活動。"
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作為會計核算的一個前提條件,其持續經營指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會按既定目標正常地持續進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不會面臨破產、清算,企業將按原定的用途使用其現有的資產,同時也將按照原先承諾的條件清償它的債務。一句話,會計的出發點是企業的經營現狀,對經營狀態的預測將不會改變。
●在任何一個時點上,企業的前景,唯有兩種可能,持續經營和停業清算。
●有人認為:持續經營這一提法有片面性。只見到經營而見不到停業。
●持續經營與下面闡述的歷史成本計價原則有聯絡。eg.歷史成本計價原則、一貫性原則、劃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則提供了條件。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五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也稱會計期間假設,是指為及時提供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資訊,可以將連續不斷的經營活動分割為若干相等的期間***月、季、年***來反映。按年劃分的稱為會計年度,年度以內,還可分季、分月。要分別計算、報告各期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以便考核,進行對比,改善經營。會計年度可採用歷年制,即與日曆年度保持一致,如我國及法、德、俄、韓國,也可採用非歷年制,如英、日為四月一日,澳、意為七月一日,美國為十月一日。會計年度的劃分取決於國會、人大開會的時間。我國會計年度與財政年度一致,以自然公曆年份為準。
例如:.運用:"應計"、"遞延"、"預提"、"待攤"等幾種會計程式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六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轉賬目和編制會計報表。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訖日期採用公曆日期。"
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成果可以運用貨幣單位進行計量與反映,且其幣值不變。其中要用貨幣來計量是進行會計工作的要求,但幣值不變才是一種假定,所以,我們認為,貨幣計量前提最好改稱為幣值不變前提。一般在通貨膨脹不大的情況下,貨幣計量實際上同時也假定幣值不變。
●貨幣計量還有一個缺陷,就是它把那些不能用貨幣去量度的因素,縱然它們能傳輸的資訊很重要,很有用,除了象存貨數量等一概排除在會計核算系統之外,如管理水平、人力資源、社會責任等等。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七條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這為確定歷史成本原則、可比性原則提供了條件。
會計原則的新準則
新準則下財務會計一般原則的變更
新準則下只有8個基本原則,取消了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和歷史成本原則。其中繼續保留了重要性原則***第十七條***、謹慎性原則***第十八條***、實質重於形式***第十六條***原則,也強調了可比性***第十五條 ,把原準則的一貫性原則和可比性原則合併為可比性原則***、相關性***第十三條***、明晰性***第十四條***、及時性***第十九條*** 、客觀性***第十二條***原則。另外。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將權責發生製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併入會計分期基本假設,歷史成本體現在會計要素的計量中***歷史成本屬於會計計量範疇,因此將歷史成本原則在新增的第九章"會計計量"中進行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