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手的勵志日誌

  對手是你成長的助推劑,也是你成功的潤滑劑。生活中對手決不能少,有哪些關於對手的日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勁草感恩疾風,是因為疾風賦予了它更加頑強的生命力;落花感恩流水,是因為流水讓它看到了更加美麗的大千世界;我感恩對手,是因為對手鍛鍊了我堅強的毅力與不懈的精神,幫助我跨向成功的彼岸。

  感恩父母,是源於你的知書;感恩社會,是源於你的明理;而感恩對手,卻是源於你的智慧。

  人,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惰性——好逸惡勞。只有克服這種惰性,人們才能獲得成功。那麼是誰幫助我們克服了它,又是誰——幫助我們走向成功的彼岸呢?是的,正是我們的對手——無時不刻不在威脅著我們的對手。或許每個人都不希望有一個強大的對手,但是每個人卻又不得不擁有一個強大的對手。

  就好似疾風才能知勁草,我們也需要對手來磨礪我們的意志,鍛造我們的精神。要知道:苦難是良師,逆境出人才。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將200只鹿分在東西兩岸,東岸有狼群,而西岸只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但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東岸的鹿比原來更多了,而且健壯非常;而西岸的鹿卻數量銳減,直至消失殆盡。由此觀之,在某種程度上,對手——還賦予了我們繼續生活的動力。因此我們感恩對手,感恩對手賦予我們更加頑強的生命力。

  同樣的道理換到學習上也一樣的。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逆水,便是我們的對手,我們要戰勝它。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在不斷的失敗中我們積累了經驗,積蓄了力量,終於,我們戰勝了它。於是乎,我們進入了下一個關卡。由此看來,對手——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困難。但是,對手是活的,而困難是死的;對手是朋友,而困難是永遠的敵人。我們感恩對手,感恩對手賦予我們“演習戰鬥”的機會。

  生活中,我們有對手;學習上,我們有對手;工作中,我們也有對手。對手無時不刻不在威脅著我們,對手也無時不刻地激勵著我們,激起我們拼搏的鬥志,揚起我們創新的風帆。其實對手給予我們的,還有更多…更多…

  因為有對手,我們才會睿智;因為有對手,我們才會拼搏;因為有對手,我們才會走向成功。是對手,磨礪了我們的意志;是對手,為我們的生活增色添彩;也只有是對手,才能將原本是璞玉的我們雕琢成了價值連城的美玉。我們難道不應該感恩對手,感恩對手給予我們的一切麼?

  篇二

  對手是誰?對手就是那個讓你擔心跑到你前面又阻礙你的人,對手就是我們通向成功的障礙,他可以磨練我們的意志,與對手挑戰,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提高我們的能力。

  我之所以要感謝對手,是因為對手就像我們的老師,他能指出我們的不足。對手又是我們學習上的動力,他可以讓我不斷的進步,不斷的踏上新的臺階;對手更像一條皮鞭,驅趕著我們前進,使我們一步一步地邁向成功。

  因為有對手,我們才有竟爭。美國有個阿拉斯加的地方,在那裡生活著六千多隻鹿,但是由於鹿的天敵――狼的光臨,那裡每年都有四百多隻鹿死於狼口,為了更好的保護鹿,政府便組織獵人消滅了狼群。鹿雖然沒有了狼患,但是因為一場疾病,一下子死去了近兩千只鹿。原來由於有狼的襲擊,鹿為了躲避狼,就經常奔跑,鹿便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從而使鹿更加健壯,而那些老弱病殘的則落入狼口,疾病也就隨之消失了。

  在生活中,我們的對手無處不在,我們只有和對手進行鬥爭,才能變得更加勇敢。

  但是人生中的真正對手是我們自已。我以前是一個很自卑的人,在對手面前,我只會選擇逃避,而不知道去選擇面對,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總是害怕與對手競爭,在對手面前,我總是一個失敗者,後來,好像是在五年級的時候,老師教育我們要學會競爭,老師還給我找來了一個對手,在與對手競爭中,我懂得了要學會競爭才能有進步。現在,在對手面前,我學會了選擇面對,而不會去選擇逃避。在對手面前,我們在抬起頭來面對,我們只有超越對手,才能超越自己。

  在從生道路上,對手就是我們忠實的夥伴,對手喚起了我們的勇氣和信心,如果我們失去了對手,我們也許就會失去了一切。所以我要感謝對手,感謝他使我們變得更加堅強勇敢。

  篇三

  對手是什麼?

  有人說,對手是戰勝的物件,要想盡辦法擊垮它;有人說,對手是競爭的夥伴,要在競爭中共同發展;有人說,對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體現自身價值;有人說,對手是論壇上的辯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會失去意義……

  那麼對手到底是什麼呢?

  我認為對手是你相伴而生的“敵人”,但也是“朋友”,決不同雞肋那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不論你身處何時何地,對手總是相伴你左右,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對手,那麼他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如果面對的對手過於強大,那麼怯懦者就勢必會使自己大失信心無法走出失敗的“陰影”;然勇敢者,則必會激起鬥志,千方百計擊敗對手,因為在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強弱之分,矛盾的雙方常常是可以轉化的。

  《三國演義》中蜀國虎將關羽,在單刀赴會後,視東吳將帥皆為鼠輩,狂妄自大,剛愎自用。結果,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死於吳將呂蒙之手。為何會發生如此慘劇呢?原因很簡單,只因為關雲長沒能碰到一個合適的對手。見到一群“酒囊飯袋”就自視甚高,於是麻痺大意失去了進取的動力。想當年,雲長揮刀斬華雄,令諸侯矚目;又過五關斬六將大戰夏侯敦,成為世人仰慕的英雄。又有誰不知袁紹愛將顏良、文丑白馬坡亦成他的刀下之魂,如此猛將怎能不敵吳下阿蒙?事實就是如此,心中失去了對手便後患無窮。

  同時,有對手,才能顯示出雙方的高低,同以《三國演義》為例,諸葛亮同司馬懿,可以說是天生的一對死對頭。可忠達無奈孔明,孔明就是技高一籌:“木牛流馬”奪魏軍之糧,“裝神弄鬼”搶收麥地……,一樁樁事弄得他暈頭轉向找不著北。最後,諸葛亮居然連空城也放***五出祁山***,死屍也擺***六出祁山,孔明自知氣數已盡出的最後一計***,弄得忠達名聲掃地。只能自嘆技不如人。一個好的對手,促人奮進,諸葛亮只有在司馬懿這種非“等閒之輩”的襯托下,才顯出其乃“神人”,更顯出其高明!以上說的雖然全是小說中的事,然藝術是生活的再現。

  在現實生活中,此類事件不也比比皆是嗎?就以中國乒乓球為例:乒乓球被視為中國的國球,中國乒乓球在世界乒壇是獨佔鰲頭的。可如今又怎會被“歐洲列強”“太極虎”瓜分我們的囊中之物呢?我想大概也有一個找好對手的問題。中國國內乒乓球聯賽一直開展得紅紅火火,一直被視為當今世界乒壇的NBA,許多國外頂級高手也想來華入會比試高下,可中國乒協卻把他們拒之門外,怕對手偷窺吾人之長技,養虎為患,在“家”裡閉門自鬥。習慣了自家的對手,遇及未曾遇到的對手,便頻頻失手,如此一來,便大喊“狼”來了!為何不學一學NBA呢?雲集天下所有的頂級好手,來一番地球級的真正較量。豈不是“棋逢對手”更精彩,更火爆麼?

  對手,是你成長的助推劑,也是你成功的潤滑劑。只要正確對待,有沒有對手是大不一樣的,對手決不是雞肋,生活中對手決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