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陸軍第39集團軍黨委糾治“四風”從改進蹲點方式入手

  13份報告缺乏兵味被責令“回爐”

  本報訊 張洪燦、特約記者向勇報道:“13份蹲點調研報告經過回爐,份份聚焦基層,有的還被作為樣板展出。”這是陸軍第39集團軍黨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出現的一個典型事例。集團軍政委張書國說:“報告缺少兵味,就是調研不夠深入,這種身在兵中不知兵的問題,要發現一個糾治一個。”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該集團軍黨委堅持把基層當做檢驗領導機關作風的鏡子,專門下發通知,廣泛徵求所屬單位意見建議;採取召開座談會、組織網上調查等方式,收集基層急需解決的難題;抽派80餘名機關幹部,結合當兵蹲連深入瞭解官兵所需。記者瞭解到,一批幹部當兵蹲連活動結束後,許多機關幹部撰寫了調研報告。可集團軍領導在審閱報告時發現:有的報告空洞無物,內容脫離基層官兵實際;有的報告提出的對策建議,與基層的實際情況不符;個別機關幹部不在糾治“四風”問題、解決基層難題上下功夫,反而在撰寫調研報告上大做文章。為此,集團軍黨委責令將13名機關幹部的蹲點調研報告回爐,同時延長7名機關幹部的蹲連時間。

  拉近與基層官兵的距離是糾治“四風”的前提。為此,他們研究修訂完善了《集團軍黨委機關蹲連住班規定》等檔案,項項針對作風漂浮、作風不實問題。在基層蹲點的一名集團軍黨委聽聞基層戰士反映“有的領導公車私用”問題後,首先自身“對號入座”,並制定了每週對領導用車情況進行公佈的措施辦法,主動接受基層官兵監督。不僅如此,該集團軍黨委把糾治“四風”貫穿到平時工作、生活方方面面,堅持領導帶頭查、領導帶頭改,一級給一級做好表率,切實讓貫徹群眾路線、密切聯絡群眾真正成為自覺行動。

  陸軍第54集團軍黨委精心制訂為基層辦實事計劃

  10件實事件件落實惠及基層

  本報訊 特約記者樑申虎、丁雅涵報道:連日來,陸軍第54集團軍展開“掛賬幫扶、限時解決”維權行動,70多名基層官兵家庭涉法難題得到妥善解決。這是該集團軍為基層所辦10件實事之一。集團軍政委徐遠林說,解決“四風”問題必須從官兵關心的工作入手,把力量用在官兵最期盼的地方。

  前不久,該集團軍黨委決定借教育實踐活動契機,在年初立項為基層辦10件實事的基礎上,再為基層辦10件實事。

  為確保每件事辦得實、讓基層官兵滿意,機關專門下發通知,收集所屬部隊官兵提出的意見建議,整合篩選後列進辦實事計劃中:幹部處制訂出20萬元幫扶計劃,協調19對不孕不育夫婦赴軍區總醫院進行診治,對30名子女患重大疾病和特困幹部進行救濟;營房處認真清點清查,制訂出為秋季入伍新兵整治住房,為擴編人員新建宿舍、食堂等一攬子計劃;3個單位營區分散,戰技處提出為他們配備大巴車,解決官兵子女上學不便問題。

  “辦好這10件實事,既是惠及基層的暖心工程,更是強化機關宗旨意識的生動教育。”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劉法峰說,他們還通過開好專題組織生活會、制定剛性制度等方式,與正在做的工作緊密結合,讓基層官兵見到實實在在的作風轉變。

  廣西軍區黨委機關堅持邊學邊查邊改

  7種積習逐一整改掛賬銷號

  本報訊 記者陳典巨集、通訊員曹滿硯報道:大項活動由34項壓減為16項,接待費同比下降32%……廣西軍區政委白念法告訴記者,軍區黨委機關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邊學邊查邊改搞好專項整治,為“和平病”“浮躁病”等7種病症積習開出藥方。

  教育實踐活動中,廣西軍區黨委機關把解決問題擺在突出位置,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要求黨員幹部做到“五個不放過”:思想認識上不去的不放過、查擺問題不聚焦的不放過、自我剖析不深刻的不放過、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不放過、官兵不滿意的不放過。在此基礎上,軍區黨委機關著眼自身實際,重點梳理出“不思打仗、不練打仗的‘和平病’”“急功近利、重言輕行的‘浮躁病’”“安於現狀、精神懈怠的‘懶散病’”“高高在上、離兵脫群的‘衙門病’”等7種病症積習,開出包括治理“五多”、選人用人、個人住房和公務用車、訓風演風考風和經費開支等9個方面53條具體內容的治病良方,組織機關職能部門逐項簽訂整治任務書,明確責任單位、牽頭部門和時間節點,搞好上下聯動,採取“掛賬銷號”的方式逐一整改。

  為確保專項整治不走過場,軍區黨委修訂完善了加強自身作風建設的9項制度規定。近期,他們與駐桂海空軍聯動,召開作戰問題研討會,通過“考、比、拉”加強部隊實戰化訓練,組織多次高強度行軍拉練,取得了邊海防管控、海上民兵建設等方面16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