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論文代發表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的一種約束和監督機制,已經成為企業經營中防範舞弊、降低風險、加強管理、提高效益、增加企業價值的重要工具。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實踐與展望

  摘要: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為了應對不斷增加的競爭壓力,許多國有企業都在加強管理,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國有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對國有企業的健康穩步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著重探討了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實踐與發展經驗。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實踐;發展經驗

  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在國有企業轉型中,內部審計就開始發揮著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管理卻沒有跟上社會經濟的發展步伐。如今,正面臨著理論與實踐的自我革新問題。內部審計不完善,已經成為制約國有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因此,國有企業有必要為內部審計創新創造條件,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不斷完善內部審計制度,總結髮展經驗,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一、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實踐現狀

  ***一***審計結果缺乏可靠性,審計的重要性被忽視

  當前,我國許多的國有企業,都沒有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負責內部審計的機構大多數是企業內部其他部門的附屬機構,有時,為了工作需要,也會幾個部門共同合作,通過互相協作的方式完成內部審計工作。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採用互相協作的方式,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會兼顧多方的利益,很難按照實際工作需求展開工作。這樣,在審計資料整理上,就會造成諸多隱憂被隱瞞現象,導致內部審計結果缺乏可靠性,不能夠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影響了企業的管理思路,內部審計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重要性被忽視,也是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實踐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之一。國有企業釋放的財務資訊,主要來源於社會的審計機構,許多國有企業領導層進行企業發展決策,都是以此為依據。在國有企業運作過程中,很少參照內部審計資訊進行企業決策,只有某些特定的專案,才會偶爾參考內部審計資訊。因此,在許多國有企業中,企業的內部審計基本上不具備現實意義,內部審計不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援。

  ***二***審計範圍顯得相對狹窄,開展內部審計阻礙重重

  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主要審查企業財務方面的相關內容,雖然有時也會涉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內容,但是,受管理許可權侷限性等因素的影響,審計範圍顯得相對狹窄,內部審計的作用很難獲得有效的發揮。比如,企業的風險管理審計,企業年終審計等,由於內部審計的功能受到較為嚴重的限制,導致審計結果具有一定片面性。另外,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內部審計的開展阻礙重重。由於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代表國家,主要審查企業部門經營管理狀況,審計的目的,是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然而,內部審計工作,會影響到某些部門的利益,這樣,就會導致內部審計與各個部門之間形成對立,在思想上排斥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加之許多國有企業領導對內部審計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導致開展內部審計阻礙重重。

  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發展經驗

  ***一***審計組織由董事會直接管轄,實現多部門之間有效溝通

  目前,我國一些較大型的國有企業,都已經成立了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審計組織管理權直接歸屬於最高層,由企業的最高層直接管轄內部審計部門。這一現象表明,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已經逐步得到應有的重視,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職能將會因此而獲得較大的提升。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管理權得到了較大的變化,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也將會獲得顯著提升。管理權直接歸屬於最高層,為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了基礎。如:我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審計組織就是由董事會直接管轄,該機構不僅負責內部審計的經費來源及人事管理,還負責內部審計制度的制定,如果在內部審計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管理層還必須負責監督解決。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管理模式的創新,有效地促進了內部審計工作的健康發展。在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中,有時候會涉及到許多部門,此時,審計人員必須深入到多個部門之中,並與不同的部門人員進行互動、交流,與不同部門人員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更有利於重要資料的挖掘,為內部審計工作有效開展創造條件。我國的核工業集團審計機構,就已經實現了多部門之間有效溝通,在進行審查的過程中,能夠積極的配合國家部門的工作,提升審計工作的效率。

  ***二***打破審計場所的空間限制,藉助審計機構提升審計效果

  在國有企業傳統內部審計過程中,審計方式主要是抽取樣本進行設計調查,這種審計方式,不僅審計效率低下,還影響到了審計效果。在新的時期裡,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應用資訊化技術是一個趨勢。審計資訊化不僅可以有效的擴大審計範圍,還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打破審計場所的空間限制,提升審計資訊的時效性,及時有效獲取審計資訊。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不僅可以與外部協作審計,在對內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還可以藉助審計機構提升審計效果。比如,中國鋁業公司在審計工程的時候,就邀請了中介機構對工程專案進行審計,當然,各個工作環節必須按照公司的相關要求工作,審計的標準也要按照公司的內部標準執行。

  三、結語

  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管理意識的不斷提高,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取得了一些顯著效果,但是,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審計效果並不理想。為此,國有企業必須不斷創新內部審計管理模式,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使得內部審計的功能能夠真正得到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鄶鳳雲.淺論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模式[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0,15:145-146.

  [2]王婧伊.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發展中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6,03.

  [3]羅平.如何發揮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改制中的作用[J].財經界,2010,04:115-116.

  [4]田霈.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問題及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08.

  篇2

  淺析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內部審計

  摘要: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如何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由過去的管資產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通過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在改革試點期,企業的諸多管理制度也同時面臨著巨大的轉變[1]。本文在講解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性質及治理要求的基礎上,重點對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內部審計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最後結合工作闡述了自己對於內部審計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公司治理;內部審計

  一、緒論

  1.研究背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為適應經濟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的新形勢,繼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監管體制指明瞭方向。經過多年改革探索,經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研究決定開展國企改革“十項改革試點”,確定了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企業,其主要職責是進行資本經營,而資產經營則由他們所投資的企業進行,這些企業要儘可能的進行公司化改造,對於自由競爭的行業主要向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企業轉變。這一變化對於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內部審計提出了新的課題。

  2.研究意義在當前國有經濟轉型升級和佈局優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動實現監管國有資本,強化資本管理和資本運營,實現資本聚焦和保值增值成為了下一步國企改革的重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內部審計作用成為了實現國企改革目標的關鍵因素。基於以上問題,本文對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以及公司治理及內部審計之間的關係進行了介紹,並對如何在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運作模式下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概念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是國家授權經營國有資本的公司制企業,通過劃撥現有國有企業股權組建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即以資本營運為主、不投資實業的公司形式,營運的物件是持有的國有資本***股本***,包括國有企業的產權和公司制企業中國有股權,運作主要在資本市場,既可以在資本市場融資***發股票***,又可通過股權產權買賣來改善國有資本的分佈結構和質量。公司運營強調資金的週轉迴圈、追求資本在運動中增值,運作的形式多種多樣,通過資本的運營,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是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的市場化專業化平臺。以市場化手段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主要目標是提升運營效率、提高國有資本回報;核心功能包括但不限於國有資本市場化運營的專業平臺,依據授權對所出資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推動國有資本佈局結構調整;以財務性持股為主,提高流動性和運營效率,實現保值增值。

  三、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的關係

  1.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監督,其目標是保證股東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經營者對所有者利益的背離,主要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管理層所構成的公司治理結構進行內部管理。其本質是解決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而產生的代理問題,而解決代理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所有者對經營者進行監督。

  2.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是指企業內部建立的獨立的審計部門,基於內部管理的需要,以公司內部控制為物件,日常業務流程為內容,按照董事會的要求,站在管理層的高度,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對企業日常管理和其他相關方面做出評價和判斷,從而有效降低內部經營風險,保證企業良性運轉,並促進企業管理的高效與透明,是公司管理許可權的延伸。內部審計是一個組織內部建立的一種獨立的評價活動,並作為對該組織的活動進行審查和評價的一種服務。內部審計對企業管理起制約、防護、鑑證、促進、建設性和參謀作用。

  3.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相互影響的關係基於委託代理理論、委託責任理論及契約理論等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的共同理論基礎,決定了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的目標是一致的,他們密不可分、相輔相成。一方面,合理有效的內部審計是良好公司治理結構的內在要求,它既可以維繫公司治理結構中的股東、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的制衡關係,促進企業內部形成上下溝通、左右協調的合力,又可以確保企業的資訊披露真實、有效,最大限度的保護相關利益主體的權利;另一方面,公司治理是實施內部審計的制度環境,是促使內部審計有效開展,保證內部審計功能發揮的前提和基礎。

  四、構建於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治理結構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治理結構主要是基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基本目的,有效界定公司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營管理者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制度性安排。國家是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唯一股東,對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控制手段應以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成員任免權為主。因此,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治理結構必須在國家所有者代表即政府的主導下,依據現代企業制度以及經濟規律對董事會、監事會進行合理配置,建立以董事會為決策核心和以監事會為內部監督核心的公司治理結構。董事會在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治理結構中處於核心地位,是國有資本的所有者代表,也是銜接國家利益與公司利益的重要環節,代表國家選擇經營管理者並對公司經營行為進行監管。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負責行使公司內部監督職責,監督公司董事和執行人員的職責履行情況,確保公司有序運轉,對發現的問題直接向政府主管部門報告。

  五、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內部審計的幾點思考

  1.高度重視內部審計的作用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應規範審計制度,建立專門審計委員會,由董事會進行管理,從機制上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公正性。使審計委員會真正成為超脫於企業本身之外的代表政府、投資主體等各方利益的,能夠真正發揮作用的權利組織[2]。

  2.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雙負責制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內部審計機構應同時對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及總經理負責,一方面直接向總經理報告工作,另一方面受審計委員會管理,定期向其報告工作情況。既有責任為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提供監督、評價公司高階管理層以及決策諮詢服務,同時也承擔為公司高階管理層監督、評價各業務部門活動、鑑證資訊以及諮詢服務等義務。從而提高企業經營管理利用內部審計成果的速度和效益,更好的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3.明確內部審計功能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內部審計應以促進管理、提高效益為目標,實現從差錯糾弊向管理效益審計的轉變。其內部審計功能應該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關注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有無漏洞和風險,公司制定的政策有無得到兌現;公司計算機系統是否安全、可靠;二是關注公司直接投資的專案的情況。

  4.劃分內部審計範圍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特殊的運作模式,決定了其內部審計工作的範圍應該是公司內部所有部門的各項業務活動,包括公司高階管理層的經營管理活動和決策,但不應包括對下屬企業的審計或其內部審計部門的管理,僅承擔對下屬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技術指導工作。下屬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只需向本公司的總經理和審計委員會報告。

  5.完善內部審計人才

  隊伍支撐一是改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內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提高專業化水平,在具備財務、審計等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悉法律、計算機、金融等方面的知識;二是提高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內部審計人員的道德修養,在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品質;三是加強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內部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根據國有企業改革的最新動態和要求,及時開展最新的財經、法規專業培訓,增強理論知識,更好的滿足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治理模式下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

  六、結語

  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內部審計部門更應抓住變革的契機,積極主動地適應新的運作模式,充分發揮自身管理諮詢、風險監管的作用,尋找自己新的定位和均衡,以為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來實現自我價值。充分做好在轉型期間迎接各項挑戰的準備,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內控制度、提升管控能力以及提高審計人員自身素質等方面逐步改進、持續完善,根據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戰略規劃不斷進行適應性調整,爭取實現自身價值和公司價值的協同提升[3]。

  參考文獻:

  [1]謝志華,胡鷹.國有資產管理:從管資產到管資本[J].財務與會計,2014***7***.

  [2]張治強.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的內部審計[J].中國審計資訊與方法,2002***2***.

  [3]張鵬豪.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綜合轉型期內部審計發展挑戰與對策——以中國長城資產公司為例[J].中國內部審計,201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