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橋高二作文

  家鄉的橋大都是石橋,造型卻千姿百態。家鄉的橋以一種安靜的姿態,坐落在浸滿滄桑的小巷之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家鄉的橋

  廈門,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它也是我的家鄉。作為一個迷人的海島城市,家鄉最令我讚歎的還要數那數不勝數、造型各異的橋了,它們有的如飛龍出海、有的如長虹臥波、有的如玉帶橫亙於碧波粼粼的海面上,更有那BRT城市快速公交系統的高架橋如陸上旱龍蜿蜒穿行於城市之中。

  有了這麼多的橋,人們驚喜地發現——廈門變大了。從一個靠一條海堤和大陸相連的海防小島,到由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公鐵大橋以及今年年底將建成通車的翔安海底隧道把廈門本島和環東海域的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幾個片區連在一起的大廈門,廈門已從一座海島型城市發展成一座海灣型城市,廈門驚人的發展速度令世人矚目,這樣的變化恐怕僅憑一個“大”字也是無法全部概括的。廈門人的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聽爸爸說原來廈門人腦海裡的“廈門”僅僅是島內中山路所在的一片小小的中心區域,星期天要從廈門大學這邊去中山路購物常常會習慣性地對別人說要去廈門,所以當時外地人常戲稱廈門人為“小廈門”,如今有了這麼多方便快捷的橋樑,越來越多的廈門人不再侷限於島內這有限的空間,越來越多的廈門人到島外購房,更有越來越多的廈門人通過空中那無數隱形的橋樑到世界各地經商、學習、旅遊,到處都可以看到廈門人忙碌的身影。

  有了這麼多的橋,人們驚喜地發現——廈門的交通更快更便捷了。新落成的集美大橋、杏林公鐵大橋和原來的廈門大橋三橋並駕齊驅,使人們擺脫了北部出島幹道天天堵車的窘境;越來越多四通八達的立交橋解開了道路交通樞紐上的一個又一個的癥結,讓人們不用在一個又一個的紅燈面前消耗太多的時光,讓司機師傅抱怨的“英雄難過XXX”成為過去的歷史;同時快捷的BRT城市高架快速公交系統保證了普通市民出行的便利,從輪渡到前浦從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一下減到十幾分鍾,讓人恍如坐了趟時空飛車。

  有了這麼多的橋,人們驚喜地發現——我們的城市變得更漂亮了。廈門海滄大橋具有東渡飛虹之稱,現已成為廈門二十名景之一。白天,在藍天碧海之間,大橋宛如一條美麗的長虹橫臥於水面之上;晚上,橋上燈火輝煌,宛如節日裡舞動的閃閃發光的龍燈。站在橋上縱覽城市燈火,真像夏夜銀河星空,顯耀閃亮,美不勝收。杏林公鐵大橋那駝峰線型的橋身呈M字形,彷彿一條調皮的長龍在水上聳動起伏,飛躍嬉戲,令人忍俊不禁。城市高架橋上都裝有LED燈,每當夜幕降臨,橋上光芒四溢,和周圍建築上閃爍迷離的夜景工程交相輝映,到處流光溢彩,呈現出一派迷人旖旎的夜色。

  家鄉的橋是迷人的,它那美麗的身姿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目光;家鄉的橋是動人的,它無時無刻不在默默地為人們提供著便利。現在海峽兩岸提出要建設廈金大橋,這將是一條更令人激動的橋,相信未來的廈金大橋將會成為一條團結的紐帶,把血濃於水的兩岸人民緊緊聯絡在一起,讓祖國統一的日子早一天到來。我愛家鄉的橋,相信它還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家鄉的橋

  很久以前,我的家鄉並沒有真正的橋,我們的村莊被河流包圍著,那裡有山有水,唯獨沒有橋;那裡景色迷人,秀麗的山川、碧綠的河水,可是少座橋襯托美景。

  大人們每天要過河播種、插秧、收割,而我每天要過河上學,我們那個村莊只是個小村莊,因為沒有橋,與外界聯通非常困難,而我們又不得不與外界聯絡。

  人類非常聰明,沒有橋,不會造橋,沒關係,有船。但是僅僅靠船,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的童年是沒有出過村莊的。直到上學,我一直盼望有座橋,能讓我到達彼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總是聽他們大人說外面的世界如何如何,我一直很羨慕他們能出去,我一直希望有座橋能讓我的童年增加一點色彩,可是並不如我所願。

  終於,我開始上學了,我終於可以瞭解作文

  終於,終於……

  我們村開始建造了第一座橋,是座拱橋,非常地漂亮,我非常喜歡它,不過那時我已經是初二的學生了,這座橋給秀麗的山川、碧綠的河流增添了一份色彩,也給我的生活帶來了一份快樂,現在我們村莊是一個有山有水又有橋的村莊。

  有了橋,我的生活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從童年到現在,我都希望有座橋,現在總算如願以償了,我學習更加認真了,我更加熱愛生活了,因為有座巨集偉的橋。

  家鄉的橋

  一座橫跨我記憶河流的橋。

  多少年來,我常常佇立橋頭,痴痴俯瞰滾滾河水,呆呆仰望巍巍山峰。草屋,田野,沙灘,水渠,岸柳,還有那朝霞中的鳴雞,暮靄裡的吠犬,乘著山風翻飛的鷹隼,踏著炊煙歸欄的羊群。繪成橋邊獨有的一幅素描,掛在心屏上,也用以裝飾我空曠的腦際。

  是普通的河,穿過小村與山峰間的空地,切斷了村莊跟山峰的聯絡,彼此變得孤獨落寞。

  橋也是常見的橋,橋木是父輩們從南山頂砍下來的柞或柳,兩根一對,大的一頭擔在河的中間石垛上,小的一頭落在彼此對面的岸邊。一般的橋有四根木頭就足夠了。小橋簡約、樸拙,亦如媽媽縫在我對襟小掛上的紐袢。

  小橋就這麼地縫合了小村與山峰的翹盼。

  路從村前的草灘伸向南山,河道掐斷了小路的進取心,對著河水嘆息著。而小橋勇敢地趴在河水上,用自己的身軀,接通了斷路的神經和脈管。以他不變的姿勢,擔當起連線職責,無怨無悔地迎來送往。橋,三位一體。從山頂上看,橋,是山伸向小村的兩條腿;從村裡看,橋,是小村擁抱山峰的雙臂。

  而擁抱山蜂,就是擁抱豐衣足食的日子。故鄉的南山,東起二層砬子、老嶽府,西至墳溝、楊家坎,總面積有五千多畝。山上林木蔥鬱,奇花異草、山貨野果、飛禽走獸、應有盡有。

  山坡上和山根兒,還有上千畝的肥田沃土。如果說南山是聚寶盆,那麼小橋,就是鄉親們的發財路了。

  韃子香花謝了,卷蓮花開了。山裡的第一批草藥成熟了。貝母、地龍骨、龍膽草、細辛,花枝招展等待採收。供銷社收購站貼出收購通知後人們便陸陸續續地進山了。我們這幫孩子也夾在大人中間,扛把小钁頭從橋上跑過去,爬上佈滿藥香的山坡,獵取自然的收成。

  傍晚,橋南橋北的人們,捆的捆、扎的扎,整理他們的戰果。孩子們則尥蹶撒歡兒地跑回家領取大人們的獎賞。我使用的第一支自來水筆就是用三斤細辛換來的,那銀亮的筆帽淡青色的筆管,至今還清楚地記得。

  小橋還是時鐘的指標,準確地記錄著時序更替。橋的這頭是春,那一頭就是秋了。剛剛挑過種子的扁擔,倏忽間變成了扛莊稼的背扦子;裝過肥料的土籃,隨即盛滿了蘿蔔、白菜。在橋上魚貫而歸的還有金黃的穀穗、玲瓏的豆莢、沉甸甸的紅高粱。它們壓彎小橋的腰肢。

  小橋,託舉起豐收的喜悅。

  小橋也有它的閒情逸致。濛濛細雨中,約上幾位釣友去碧波垂釣希望,揮灑悠然自得。深秋時節,橋上橋下的河面上,總有人挖上幾眼魚窖,間或撿起一排魚晾乾,勤勞的村民們和小橋一起撈取屬於他們的河鮮魚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