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清明節作文小學
在家鄉的清明節,我們會用掃墓、踏青,放風箏等各種活動來度過這個美好的節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我的一個小盒裡,珍藏著一百多粒雨花石,這些五彩斑斕的小精靈確實惹人喜愛,閒來無事開啟盒子把玩一番,心情頓時大好。尤其是把它們浸於水中時,粒粒色彩絢麗、紋理分明、璀璨靈動,甚是好看。不過這些雨花石都是在旅遊景點買來,均有人工打磨痕跡,固然美,卻無多內涵。在這一堆雨花石中,有兩粒外表粗糙、一黑一白的石頭,混雜在美麗中著實醜陋得扎眼。曾有一朋友見了說:“這一堆珍珠中摻上兩塊醜石做啥?扔了算了。”
說著就要動手,我趕忙制止說,你不妨先聽聽它們的來歷。1969年深秋,我出差上海,途經南京時特意下車去瞻仰聖地雨花臺。我對雨花臺的興趣和嚮往源於天津著名作家石英發表在《人民日報》副刊上的一篇文章,石英在文章裡詳細記述他受朋友之託,去雨花臺尋找一位殷姓烈士墓的經歷。我沿著石英先生筆下的路線在荒涼的叢林中獨行。當時正值“***”,又是深秋時節,遊人很少。我走在散落於荒野的烈士墓群中,不禁心裡有些發毛。好在有作家文章的導引,十分順暢地找到了殷烈士的墓地。
我虔誠地站在墓前默哀,過後環顧左右,一個個鋪滿荒草敗葉的墳頭,有的甚至連個墓碑都沒有,我心中頓生酸楚。回到山下,只有幾間平房的烈士紀念館參觀,但見不多的烈士文物在櫥櫃裡靜靜地躺著,積滿灰塵,似乎多日無人清理,一如他們的墓地一樣冷落。其間有一雨花石展櫃,傳聞南京雨花臺遍灑烈士的鮮血,石上染有血跡,歷經風吹日晒,結晶成朵朵雨花。
我於是產生收藏雨花石的強烈願望。讓人沮喪的是那時沒有賣的,我實在不甘於空手而歸,於是再次返回山野烈士墓群。我在墓地中苦苦搜尋,對那些墳塋似乎也不感到發?,好像他們也陪著我一起尋找,反倒覺得不怎麼孤單了。最後,巧的是我竟在殷烈士墓旁找到兩粒,令我唏噓不已。朋友聽了我的回憶,似乎也被帶入莊嚴肅穆之中,忽地他抬起頭來,連連對我說:“還是這兩粒寶貴,值得珍藏,永遠地珍藏。”
篇2
昨天,是清明節,一個屬於祭奠的日子。天空下起了灰濛濛的雨。心裡多了一份沉重。昨天,重現。當我踏進這裡,已經準備好了承受。這裡埋葬的是死去的人的靈魂。
小小的一個墓,卻隔著千山萬水,永遠隔著生與死。我走到墓前,輕輕放上一束菊花。一股清淡的香氣瀰漫在空中,摻和著一絲悲傷。眼淚不經意的從臉上滑落,彷彿像一隻無形的大手撕扯著我的靈魂,心好痛,好像沉入深深的湖水。
我緊咬著嘴脣,瞬間失去所有語言,只能呆呆的望著墓碑上姥姥安詳的照片。親人的逝去又一次把我推進無底的深淵。墓前放著姥姥最喜歡的食物,同著紙火,一把火燃盡。望著隨處飄飛的黑色紙屑,如同零碎也帶著我的牽掛,一片一片,飄向空中。瞬間,藍天、白雲像是黑白的佈景,一層層地包裹著,此刻我感到非常淒涼。
我希望飄去的紙屑能夠帶著我和姥姥在一起的時光,帶著我對姥姥的思念,慢慢的寄託。我的思緒就像空中的蝴蝶,美麗的飛,卻帶著太多的沉重,鮮豔的羽衣帶著一種潔白的味道。我跪在墓前,雙手合十,衷心地祝福天上的姥姥,願風兒將我的思念帶去,穿過崇山峻嶺,載著我滿心的祝福和牽掛,隨風而去。
篇3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我家鄉的清明節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當然是掃墓了。清明節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當然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更應該去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不會有我們的美好未來。我們用這種方式寄託我們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習中去。青山肅立,綠水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蹟,繼承先烈的遺志,將來更好地為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故有“清明前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農民伯伯在清明前後種下自己的希望,期待秋天會有好收成。人們也會紛紛栽下了一株株小樹苗,美化自己的家園,使神州大地變得更加鬱鬱蔥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春天把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萬物復甦,萬紫千紅。我們趁著這美好時光,帶著相機,去山上,田野踏青,尋找春天的足跡。
清明時節,風箏也耐不住寂寞,凌空而飛,翩翩起舞,綻放於藍天,如魚得水,俯仰漫遊。小朋友們手裡拿著風箏,一個個歡呼雀躍,放飛了童心,放飛了快樂,放飛了希望。
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我們用掃墓、踏青,放風箏等各種活動來度過這個美好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