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範文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下面是家鄉的端午節作文,歡迎參閱。

  1

  在我的家鄉豫南,端午節是除了春節和中秋節之外另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不僅僅是因為它有關於屈原的歷史傳說,在比我們更遠一點的南方,還會有龍舟比賽,我們這裡沒有,這裡之所以說隆重是因為它有序幕、高潮、還有尾聲。

  它的序幕大約提前半個月就開始了,或者更早,村裡的閨女媳婦們提前準備五彩線還有做各種香包的配料,據說孩子帶了五彩線就不會被蛇咬了,可能是因為五彩線的樣子和老家的無毒小花蛇長的很像吧?

  帶了香包,小孩子就不會被蚊蟲叮咬,因此村裡的大閨女小媳婦老早的都開始忙碌起來了,小孩子們就像跟屁蟲,和她們一起跑來跑去湊熱鬧,對於小一點的姑娘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知不覺的也就會配五彩線、會縫香包了。

  五彩線就是五種顏色的線搭配在一起做成的,端午節戴在孩子們的手腕、腳踝、還有脖子上,家裡的綵線不是很齊全,沒有關係,有白線就可以了,因為可以用白線染出黑線、綠線、黃線、紅線,五彩線做法非常有趣而且環保,我們用鍋灰來染黑線、用灰灰菜染綠線、用莧菜染紫紅色、用藏紅花染出橙黃色。

  2

  端午節快到了,奶奶包了好多粽子。我放學回到家,抓起一個粽子就咬,嗯,真香,還粘嘴巴。爸爸笑著問我粽子是怎麼做的。我頭一抬說:“這不簡單著嘛,準備好粽子葉和糯米不就行了!”爸爸拍拍我的頭說:“準備工作才是個開始啊。你看,首先你要把棕葉洗乾淨放在水裡泡上30分鐘,再把糯米放進折成四角形的棕葉裡,可別忘了同時還要放進你最愛吃的蛋黃、鮮肉等餡兒,然後用繩子把粽子紮起來,放到鍋裡去煮。

  煮熟了,才是你現在拿的好吃的粽子喲!”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說:“爸爸,雖然我不知道包粽子這麼麻煩,但我知道為什麼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屈原。我們在人自然社會課上學到過。”“真是好兒子!那你一定要好好記住這個節日啊!”爸爸語重心長地看著我說。我使勁地點點頭。爸爸笑了,我也笑了。

  3

  我們家鄉的端午雖然沒有熱鬧的賽龍舟等熱烈的慶祝活動,卻也有著很多值得一述的節日習俗。

  首先是,在端午節前幾天就要買糯米、黃米回來包粽子。我們大連地區包粽子是一定要用葦葉的,裹上一顆甜甜的大紅棗,葦葉加上糯米和大棗,煮出來以後,那香甜的味道會在整個樓道里飄香瀰漫,遠遠地嗅到,你便會知道,哦,端午節來了。

  端午節最熱鬧的要算那幾天街道上、菜市場裡出售的“把門猴兒”、香荷包、線纏粽子等五彩繽紛琳琅滿目的各類掛飾了,隨著這些小玩意兒的上市,節日的氣氛越來越濃。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你在百度上隨便搜一下,會有幾千萬條,可是我們家鄉只有一條,關於這一點我採訪過很多家族裡的老人們,他們的回答異口同聲,就是為了紀念屈原。老人們說,我們把端午節包的粽子啊雞蛋啊丟到河裡,讓河裡的魚蝦不要吃了屈原。如此簡單。至於我們這裡跟汨羅江有多遠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這位偉大詩人的一份敬意。

  4

  聽媽媽說:“端午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節,”雖說現在大超市裡粽子的花樣多得不得了,一年到頭都有的吃,小朋友們也已經不稀奇了,但是,每年過這個節的時候,我還是很開心。在端午節前的前個把月,很多人家上街都買了很寬的粽葉掛在家前屋後,聽老人們說這樣被晒出來的粽葉通過開水煮過之後會更清香,我問媽媽為什麼每年要吃粽子,媽媽跟我說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因為屈原愛國而投江死去,人們為了不讓魚吃掉屈原的屍體,把捏好的團扔進江裡,才有了粽子的由說。

  每到這個時候,最讓我高興的就是包粽子了,奶奶先把綠油油的粽葉洗的乾乾淨淨,一片片整整齊齊疊在一起,左手託著粽葉,右手再把糯米舀進去,我喜歡吃鹹肉棕,買肉也有講究,要買一層精,一層肥的五花肉,切成肉丁,放黃酒、紅醬油、鹽、味精泡製而成,這樣裹出來的鹹肉棕,肉質鮮嫩、米粒鬆酥,好吃極了!

  花了將近一個上午的時間,奶奶裹出了幾種不同口味的粽子,有赤豆棕、紅棗棕、白米粽,看著一大堆像小腳一樣的粽子,我開心極了,直叫著奶奶快點煮出來,奶奶笑呵呵的說:“等著我還要放幾個鹹鴨蛋進去煮煮,那樣煮出來的鴨蛋濃香四溢,更加好吃。粽子在鐵鍋下小半天就可以吃了,這些粽子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讓你直流口水。奶奶還要在自家門口放上菖蒲、艾葉,說是這樣可以驅邪避疫。

  終於到開飯的時候了,全家團圓的坐在一起,吃著各種口味的粽子,品嚐美味的菜餚,談笑風生,好開心,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其樂融融的笑聲中慢慢的拉了圓幕。

  5

  又到了端午,家鄉城鄉又洋溢起濃濃的節日氣氛。

  端午,在家鄉閩北光澤縣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據清版《光澤縣誌》記載:“五月五端陽日,曰天中節。取蒲艾葛藤懸門戶,謂之壓邪。古禁蛇,採草煎湯淋浴……每坊一舟竟渡,首尾有龍,兩旁各列車餘人併發悼歌而縱之……”

  看,節前的這些天,許多人家的婦女和孩子早早就成群結隊上山去採箬葉,這一般是婦女孩子的事。箬葉屬竹類,葉子片大,竿細矮小,與其它竹子不同。人們採回葉來洗乾淨,放在外面晾乾,一片片疊好,留著準備包粽子。還有人專門去採回來紮好一疊疊,拿到市場上叫賣。買回去包粽子的人很多,一會兒就賣光了。

  到端午的前一二天,許多人家就開始浸好糯米,然後叫上幾個要好的婦女姐妹上家來幫助包粽子。今天你幫我包,明天我幫你包。她們一邊包一邊說笑,或唱當地的《端午小調》:“一天採箬葉呀,二天泡糯米,對角包成粽呀,先去敬祖宗……”她們的手很巧,熟練地將棕葉對角、摺疊、綁紮,或包成三角、四角、五角、六角不等形狀。各家包的粽子內餡風味不同,有的是鹼棕子,有的是肉棕,有的是豆粽,有的餡上放幾顆紅棗。10個一串紮好,放進鍋裡蒸熟。大家先嚐幾個,然後掛起來,留到端午這天吃。還有的親朋好友你送我一串,我送你一串,各種味道的都互相嚐到。當地兒女親家的有端午送粽子習俗,這也是一種人情來往的禮節。

  到了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放鞭炮慶祝。吃粽子時許多人家先敬祖宗,用碗盛上幾個放在祖宗的牌位上。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用一個碗裝上糖,將粽子一個個剝開箬葉,用筷子挑上伸進碗中沾滿糖,然後放進嘴裡有滋有味地吃開來。熱烘烘、甜滋滋的粽子,清香可口,孩子們狼吞虎嚥,一個接一個地直吃到肚子溜圓。大人們邊吃邊看孩子們吃,臉上漾起滿足的笑容。老人們吃上一兩個,又會嘮嘮叨叨地說上陳年端午的往事,但也讓人聽了不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