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電影觀後感

  看完《圓明園》這部電影,我的腦海中浮出了許多不同的畫面,不一樣的感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看了電影《圓明園》,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圓明園的建築的確是威嚴,壯觀的。如此巨集大,優美的建築群令我想到了法國的凡爾賽宮以及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東宮。百年前的帝王們的宮殿都是如此的華麗,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嘆。

  然而凡爾賽,東宮都還在,供各國慕名前來的遊人賞玩。而今天的圓明園呢?一片廢墟而已。空空的雜草地上將近一米高的野草隨著微風晃動的,後面的白玉磚基無力地訴說著一世的輝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們修建了龐大的宮殿,目的是炫耀他們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大清王朝一統中華,鞏固藩屬國建立了東亞不可一世的霸權,也起了圓明園。當年起樓玩樂的人們很快地不再了,而這些建築倒是目睹了“看他起高樓,看他樓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歷史到底是在嘆息,還是在偷笑王朝統治者們的妄自尊大?

  我經常想象,如果我是當年劫掠圓明園的軍人,我會怎麼想?一個幾乎不可理解的國度的最高宮殿……也罷!可能我們不應該苛求那些軍人去理解這古老而優美文化的意義——他們只是些英國和法國的普通士兵罷了。他們當然沒有吟詩作畫的閒情逸致,更沒有中國文化對帝王權威的頂禮膜拜。他們看到的,只是之前被清政府背信棄義殘忍殺害的本國外交官和士兵,只是圓明園中數不盡的可能意味著自己幾年工資的無數珍寶。英帝國的士兵或許希望能拿到些好東西回去賣個好價錢,來彌補生計……

  這是多麼巨大的誤會,這是多麼巨大的玩笑。

  中國人的一個巨集偉建築被外國的“洋鬼子”們一把火燒掉了。

  多少中國人真心熱愛的國家的象徵?但是當時的中國人又是在以什麼樣的心態在愛著這個國家?外國人所拍的古老黑白照片裡,北京的豪華宮殿總是可憐兮兮地被街頭的窮人搶佔的風頭,這是為什麼?這個國家有它如此不可思議的偉大之處,而為什麼大家看到的和想看的,卻僅是這幾千畝好地卻連一顆莊稼也沒有種的,由破壞性消費所建成的地方?

  這就是圓明園,萬園之園,它的被外國人所毀無疑是一出可憐的悲劇。

  篇二

  看完《圓明園》這部電影,我的腦海中浮出了許多不同的畫面,不一樣的感受。

  在我看來,英法聯軍壞的不能再壞了,在他們的眼中,財富比什麼都重要,在圓明園中放肆地搶劫,被搶的寶物數不勝數,還有些是價值連城的寶貝。這時,我的心頭隱隱作痛,這些寶物都是中國的,他們和盜匪有什麼區別?拿不走的,強盜就把它們砸碎,當那些寶物變成碎片的時候,我的心裡就會燃起熊熊大火,手也變的癢癢了,真想給英法聯軍的頭領一拳。當他們搶完寶物之後,還把圓明園給燒了,林氏家族的心血,中華人民的結晶,就這樣化成了一片廢墟。

  皇帝也有責任,要不是他貪圖榮華富貴,我們就不會受人欺負,中華兒女就不會受盡屈辱,我們的家園就不會血流成河,中國就不會落後於別人。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篇三

  “中國,請自己站起來!”——這是我看完電影《圓明園》之後最大的感受。伴隨著影片蒼涼而悲壯的配樂,我與講述者郎世寧一起重溫了大清王朝的歷史,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圓明園的瑰麗與夢幻。然而,這部影片的拍攝目的絕不僅僅是向觀眾介紹圓明園這個世間奇蹟的短暫一生,其真正的用意想必是要通過圓明園的命運來折射清王朝的命運,並引導人們去思考中國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

  在我看來,影片中談到的以下幾點是值得注意和認真思考的:

  首先是科學技術的落後。片中提到,康熙皇帝才識淵博,非常喜愛天文和數學物理等傳統意義上的“科學”,可是,泱泱中華,在夜間用天文望遠鏡仰望星空的卻只有年邁的老皇帝一個人。大多數的朝廷官員都認為“科學”是腐朽的、無用的、是故弄玄虛。官員尚且如此,更不用說目不識丁的平民百姓。那麼是不是說,多數平民的無知和保守就是導致科學技術落後的根本原因呢?我認為不是。剛才提到,康熙皇帝很喜愛科學,那麼在當時那樣一個高度集權的家族化國家中,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如果康熙真的想發展科學技術,或者說真的想將自己的興趣愛好推薦給更多的人,他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可見,在當時,就連這個國家最有智慧、思想最為開明、也是最喜愛科學的人也僅僅是將科學作為一種消遣而已。

  從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導致科學技術落後的真正原因是思想觀念的落後。

  如果說上面的推論還不夠準確的話,不妨再將歷史往後推幾十年到乾隆時期。乾隆,這個從小天資聰穎,深受康熙寵愛的一國之君,非但不像他的爺爺一樣沉迷於科學,反而是排斥科學,認為科學是“玩物喪志”,這從他將“西洋水法”噴泉的機械抽水裝置換作人工提水一例可見。於是,我不禁悲嘆,時代的進步並未帶來思想的進步,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以乾隆為代表的帝國中堅力量對待新事物的態度較之康熙年間完全相反,思想觀念更為落後。

  若進一步深究,這種觀念的落後並不是無來由的,閉關鎖國是一個直接原因。而又是什麼導致了閉關鎖國呢?——是自負!乾隆的自負、上下朝臣的自負、平民百姓的自負、一個國家的自負!

  燦爛悠久的華夏文明在此之前就已經為世界創造了無數的財富,尤其是盛唐時期,中國成為了世界的中心。一系列輝煌的成就令長期佔據中原的漢人以為自己就是這個國家永久的王,驕傲感的滋生蔓延為後來清軍入主中原留下了隱患。果然,後來滿人的鐵騎踏平了中原大地,華夏民族的統治權再一次易主。想象一下,當滿人順利地攻克漢人執掌中原時,內心會是怎樣一種心情?他們打敗的可是號稱“世界之王”的漢族軍隊啊!在這樣的背景下,便不難理解清王朝的自負到底起源於何時,也就不難體會其自負的程度到底有多深了吧?

  所謂的“天朝上國”,當自己擁有著世界上最多財富的時候,卻不知道怎樣很好地利用它,而是將其用於享樂,用於修築那奢華的、人間仙境般的圓明園;當自己還如一頭老牛,到處誇耀自己耕地的本領時,西方國家卻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正如一輛疾馳的列車在飛速行駛。古老的農業帝國呵,永遠不會主動地去看看世界嗎?當英國的使者造訪時,你再一次以固有的傲慢與自負對其進行羞辱;當西方世界的洋槍洋炮送到你眼前時,你卻將其當作玩物收藏……終於有一天,當堅船利炮敲開了你緊縮的城門,你已手無縛雞之力,退無可退。

  正如馬格爾尼勳爵所言,“中國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表面浮華的背後卻隱藏著傾覆的危機。

  然而這個危機,不僅乾隆沒發現,全中國人也都沒發現。也許雍正發現了,他勤勤懇懇,力除弊政,將帝國推向了頂峰,也推延了其破敗的命運。然而,中國歷史上像雍正這樣勤政的皇帝又有幾人?13年日以繼夜地付出讓他積勞成疾,一代帝王最終為國家的命運殫精竭慮而死,這不得不說是一曲歷史的悲歌。自雍正以後,哪怕有所謂的乾隆盛世,清朝實際上已經開始走向衰敗,難逃覆滅的命運。

  以上便是我簡要總結的中國在近代前越來越落後於西方的原因。

  圓明園的毀滅和國寶的流失固然讓我們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義憤填膺,但仇恨並不能解決問題,當170年後的今天再次回顧晚清那段風雨飄搖的歷程,我更深刻地領會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內涵和本意。俗話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今天,當中國再一次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心,當中華民族再一次昂首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我想對自己說:要冷靜,不要再重蹈祖先的覆轍——讓驕傲自滿的情緒滋生蔓延,做一名低調而自尊自愛的學習者,做一個不卑不亢的中國人,努力去學習西方,努力去奮鬥,只為有朝一日能改變祖國落後的現狀,只為有一天,每一箇中國人——無論貧富貴賤、無論男女老少、無論身居何職,都能面帶笑容的說:“我過得很幸福、很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國家興旺的王道!什麼天朝上國、世界強國,當一個國家的福利沒有轉變為社會的福利之前,當少數人的財富沒有變成多數人的利益之前,一切都是虛的、一切都是經不起考驗的,如果看到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自以為是,那必然會再次跌倒,甚至一蹶不振。中國的未來在我們手上,在每一箇中國人的手上,所有人都必須不懈努力,這樣才能早日奪回我們曾經失去的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