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抒情散文

  到了路口,就要分道揚鑣,告別時用力一點,多看一眼。告別後就別回頭,不是說有多堅定,而是我知道一回頭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就會捨不得。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告別抒情的散文。

  :告別青澀

  當我們到了一定的年齡時期,我們就不再想入非非、三心二意。當我們到了一定的心理成熟階段,我們就不再輕易的口出狂言或者雲裡霧裡的飄飄然。有時回想昨天的我們,是那麼的稚氣未脫,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都會不加思索,甚至不計後果。有時為了一句鍾情的話,就會春風得意,就會興致勃勃。有時因為半句誤解,就會脣槍舌劍,就會大動干戈。

  當我們某天轉過,就會後悔當初冒失的抉擇。那些無關緊要的人,不要再一一列舉,那些經過的事,就當是吃一塹,長一智。那些淡忘了我們的人,我們可以漠然視之。那些喜歡***的人,我們要格外珍惜。不必再輕易相信,那些不著邊際的承諾。不要再輕描淡寫,不藥再輕巧的搪塞,不藥再輕快的錯過!

  命運,有時會很殘酷,也會製造許多懊惱,當你感到苦不堪言,即便身處陽光地帶也會感到孤獨冷漠。當我們一度處於心高氣傲的衝動,我們也都曾有過力拔山兮的氣魄。而且那時候的我們也從來沒有想到單憑一時單純的想法怎麼會拯救充滿複雜化的世界。

  於是,醒來時的清晨,不再為花開落花落而難過,於是,走過了盛夏如火也就不會傷懷秋風蕭瑟。該是經過的總要經過,不必怨聲載道也無需逃脫,不能因為徘徊在九月的悲涼就不接受寒冬臘月的風雪。也不要墮在某個角落感覺整個世界也解救不了自己,因為,只有傻瓜才會執迷不悟的抱殘守缺。

  不要再一味地聽取什麼哲人哲理的評說,不要再採取什麼勸解和茫無頭緒的搜尋。殊不知,只要你能夠靜下心,只要你能夠重新開始認真的思索,是該摒棄的,你將不再拾取!是你應得的,你將不再困惑!就像樹上的蘋果熟了,意味著告別青澀!

  :告別

  轉眼間我已不是***棉花糖的小女孩了。時間,總能在瞬間破解許多芳華與美麗,而我,只是那背後小小的塵埃,要告別我的故土,尋找一片可以承載夢想的天空。

  告別,每一次都那麼傷心與不捨,總是期待著重逢的欣喜。但是,我始終得學會告別,學會選擇離開,那樣才能更快的成長。

  記得不久前的那一天。

  “媽,我提著大袋小袋的,能幫幫我嗎?”我雙手向前,作出無比可憐的求救狀。平時,媽媽總是會立刻伸手接過我的東西,把我送到車站才離開。可是,今天她顯得有些不一樣了。

  她雙手停在空中頓了頓,又縮了回來。她望著我的眼睛:“靜仔,你已經是個大人了。媽媽想讓你學會獨立生活。以後,我也就不會那麼擔心了。”我不知道她為什麼這麼說。我只是在瞬間覺得手上的東西又沉了許多。

  她把書包往我的肩上背,然後又整了整。再抓起袋子,往我手上送。我慢慢地接住了那些無比重的“擔子”,心裡覺得失落又孤單。我想,我可以成為她眼中那個堅強的人嗎?現在,我也無法確定。

  一個人走出家門。第一次覺得夜是那麼的黑。黑的可以把我吞沒。望著萬家燈光,心裡油然而生一種酸楚。我的方向是什麼,往前還是往後?我是個被丟棄的孩子。

  乘坐在返校的車上,吹著呼呼的風。我的思緒還是不停地飄飛著。突然,望著天上的北極星,看著手中袋子裡媽媽精心為我準備的東西,望著車內張張陌生卻快樂的臉,我似乎明白了什麼。

  其實,我並不孤獨。媽媽這樣做只是想讓我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人。我必須學會告別。告別家庭的溫暖,告別依賴的性格,告別一切稚嫩的自己。只有釋然地告別,才會擁有更加成熟的“面容”,才能像北極星那樣,雖然孤單,卻仍然閃閃發光,有著自己的一片天。

  站到了,我輕鬆地下車,似乎尋找到了目標。我的告別在高一的今天,第一次那樣開心,第一次那麼暢快。

  現在的我,還是擁有當時稚嫩的眼光,只是在其背後又多了一層閃閃發光的色彩。人生是需要學會告別的,只有捨得告別你所喜愛的,你才會有機會尋找你更愛的。就像我,在揮手的剎那,真正學會了做一個成熟的自己!

  :告別之美

  蒲公英告別枝丫,是為了去另一片土地綻放剎那芳華的美麗;流星告別宇宙,是為了劃破夜空在黑暗中展現耀眼的美麗;溪水告別山嶺,是為了流淌過四級奔向大海體驗廣博的美麗。告別之美,是過去與未來的匯合,是希望與失望的交織,是決然與不捨的融聚。

  告別之美,在易水寒風中。

  他端著一杯酒,手不禁顫抖,眼前的人熟悉而又陌生,蕭瑟的秋風怒吼著,烈酒在風中澎湃,他知道自己的使命,要殺的人正坐在秦王宮內,野心勃勃企圖統一中原。又是一杯酒,他清醒了些,唱起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在太子丹的一聲“珍重”中,他頭也不回的上了馬車,心中默唸:嬴政,領死吧!

  告別之美,美在“士為知己者死”的悲壯。

  告別之美,在汩羅江畔。

  他站立著,一動不動,只有目光久久地凝視著遠方。江邊,一輪殘陽緩緩地下沉。這個吟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如今也醉了嗎?那又為何任憑秋風刮過他佈滿皺紋的雙頰,任憑浪頭拍打他為民奔波疾呼的雙腳,任憑餘輝刺痛他看透朝野渾濁的眼眸?他靜靜地轉身,望著遠處的國都:“別了,祖國。”一切消失在不息的江水之中。

  告別之美,美在“上下求索”的真誠執著。

  告別之美,在遠山菊海中。

  他早已習慣了現在的生活,清晨,薄霧輕紗,鳥語花香,在菊叢中漫步,在田園中勞作,閒適而自在。外面的世界被深山阻隔,他微微一笑,想起自己告別官場的決然。一句“吾不為五斗米折腰”,歷史定格在他憤然離去的一剎,留給後人一個遠去的背影,充滿著對爾虞我詐的黑暗仕途的不屑。

  告別之美,美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定恬靜。

  從古到今,告別之美流淌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之中。告別童年,告別稚嫩,告別無知,告別任性……告別之美,其實已深刻在生活印記裡。這告別之美,正演繹著生活永珍,演繹著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