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優秀範文
《歐也妮·葛朗臺》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創作的小說,是其《人間喜劇》中最出色的畫幅之一。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篇1
上個學期,我的記憶裡出現了一位文學大家——巴爾扎克。這是一位不屈不撓的現實主義批判作家,在他的一生中,創作了著可等身的作品,其中最磅礴的要屬西方紅樓—《人間喜劇》。這是一部恢巨集的史詩,這個假期,我有幸一氣呵成地讀完了他享譽盛名的一部作品:《歐也妮葛朗臺》。
過去的人都說,在莫里哀之後沒有人會在寫吝嗇鬼,可巴爾扎克卻冒了這個險,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讓小說中的主人公葛朗臺成為了四大吝嗇鬼之一。
這是一部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決鬥的悲劇。箍桶匠葛朗臺在他面對金錢可恥的嘴臉下,一夜暴富,成為小鎮上最富有的人,但他卻仍不滿足,裹著比乞丐還不看的生活。為的只是能在每天晚上看著金子,在甜甜的入睡。葛朗臺一切都斤斤計較:每天用的蠟燭,全家人吃的麵包都由他親自分配;家裡有客人,他從不加菜招待,最多隻是用佃戶送來的烏鴉熬湯招待;家裡的爐火,只能在每年固定的月份點燃,不管天氣多麼嚴寒。妻子在他的冷酷無情中被慢慢地折磨死,但他最關心的是不能讓女兒分了妻子的遺產。女兒因為把金幣偷偷的送給了心上人,他的堂弟,老頭的侄子,但父親卻破了產,把他交託給叔叔。老頭知道後,對他平時最好的女兒發怒了,歐也妮關進了黑屋子,說是不認她了,只給她冷水和乾麵包……
為了金錢,葛朗臺是那麼的冷酷無情,但在他死後,卻不能把一分一釐帶走,他這輩子活的是那麼的可悲,看似金錢的主人,卻是金錢的奴隸。而歐也妮,一個善良單純的女孩,在被愛情傷害後,無味的活在父親留下的一百七十萬黃金下。
故事看完了,讓我深切地感受到舊世紀歐洲的金錢關係,黃金戰勝了一切,人與人之間感情淡漠。但回過頭來想想,這是否是現世紀的可悲現實呢?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篇2
《歐也妮·葛朗臺》作者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小說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個吝嗇鬼典型。巴爾扎克選取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來表現他的慳吝性格。
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以歐也妮·葛朗臺的故事為核心貫穿始終,老葛朗臺無疑是其中性格最鮮明的人物。貪婪和吝嗇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徵。
在老葛朗臺眼中,金錢高於一切,沒有錢,就什麼都完了。他對金錢的渴望和佔有慾幾乎達到了病態的程度:他半夜裡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密室之中,“愛撫、把撫、欣賞他的金幣,放進桶裡,緊緊地箍好。”臨死之前還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地盯著,這樣他才能感到暖和。
對金錢的貪得無厭使老葛朗臺成為一個十足的吝嗇鬼:儘管擁有萬貫家財,可他依舊住在陰暗、破壞的老房子中,每天親自分發家人的食物、蠟燭。
貪婪和吝嗇使老葛朗臺成了金錢的奴隸,變得冷酷無情。為了了金錢,不擇手段,甚至喪失了人的基本情感,絲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愛:在他獲悉女兒把積蓄都給了夏爾之後,暴跳如雷,竟把她軟禁起來,"沒有火取暖,只以麵包和清水度日"。當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請醫生要破費錢財。只是在聽說妻子死後女兒有權和他分享遺產時,他才立即轉變態度,與母女講和。
伴隨貪婪和吝嗇而來的是老葛朗臺的狡猾和工於心計。對於每一筆買賣,他都精心算計,這使他在商業和投機中總是獲利。另外,時常故意裝做口吃和耳聾是他矇蔽對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臺的貪婪和吝嗇雖然使他實現了大量聚斂財物的目的,但是他卻喪失了人的情感,異化成一個只知道吞噬金幣的"巨蟒",並給自己的家庭和女兒帶來了沉重的苦難。
老葛朗臺是巴爾扎克刻畫得最成功的吝嗇形象之一,已成為法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個經典人物而廣為流傳。
歐也妮--歐也妮是這部小說中最為善良、純潔的一個人物,整部小說就是以她的悲劇人生為中心線索的。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與老葛朗臺、夏爾、德·蓬風等人的對比中逐漸呈現出來,她所遭遇的人生苦難越多,周圍其他人物的虛偽、醜陋越突出,她的善良、寬容、慈愛也越顯分明。
專橫、吝嗇的父親老葛朗臺給了歐也妮一個"黯淡而淒涼的童年",並且葬送了她的青春。對她來說,生命中的唯一希望是期待中的愛情。為了愛情,她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積蓄,資助戀人夏爾到海外去謀生;為了愛情,她勇敢地反抗父親,不為他的淫威所屈服。為了愛情,她苦苦等待多年,終日思念、牽掛遠在萬里之外的戀人。
但是,無私的愛換回的卻是無情的背棄。在海外發了財回來的夏爾貪慕名利,拋棄了歐也妮,想娶一位貴族的女兒為妻。遭受巨大打擊的歐也妮獨自承受痛苦,而且以德報怨,依然寬容地對待夏爾,並拿出鉅款替夏爾還清了父債,成全了他與貴族小姐的婚事。歐也妮的這種愛情是純潔、高尚的。
當週圍的人都陷沒在金錢的魔沼中,並甘心被其吞噬整個生命時,歐也妮對待金錢的態度也是與眾不同,超凡脫俗的。儘管她所擁有的財富不斷增加,但金錢對她來說既不是一種權力,也不是一種安慰。"她根本不把黃金放在心上,只在嚮往天國,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只有一些聖潔的思想,不斷地暗中援助受難的人。"對宗教的虔敬之情使她超越了個人的創痛,以慈悲之心善待世人。她用金錢去興辦慈善事業,而自己過著節儉、樸素的生活。
巴爾扎克滿懷同情與讚美之情塑造了歐也妮,使人們在這個為金錢遮蔽的黑暗世界裡看到了一抹光亮,與此同時,又不禁為她作為無辜犧牲者的命運感到同情。
夏爾--夏爾的人物性格是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從巴黎的一個花花公子逐漸變為一個無惡不作的冒險家和野心家。
當夏爾在小說中一登場時,他還是一個只有21歲的年輕人,因為從小家境優裕和父母寵愛,使他養成了愛慕虛榮、貪圖享樂的性格,但此時的他並不壞。他在聽說父親去世的訊息後所表現出來的悲傷是真實的。堂姐歐也妮對他的關心、照料和愛護,更是使他感受到了愛情的神聖和純潔。可以說,如果他一直與歐也妮在一起的話,是不會墮落的。
夏爾去海外經商,是他人生的轉折點。生活環境的變化,使夏爾原有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逐漸發跡從小埋下的自私自利的種子開始萌芽,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毫無廉恥心的掠奪者和高利貸者,一心只想發財,為此不惜採取各種手段。夏爾的這種墮落髮展到極至就是背信棄義,拋棄和歐也妮的感情而去追求一個貴族的女兒,以實現自己追逐名利和往上爬的野心。
夏爾的墮落是整個社會環境影響的產物,表明金錢已滲透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人際關係和情感領域。
葛朗臺太太--這是一位值得同情的人物。葛朗臺太太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生活十分儉樸。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她對自己的丈夫可以說是百依百順,從不反抗。這種逆來順受的態度事實上不僅助長了葛朗臺的專制和吝嗇,也給自己和女兒歐也妮帶來了苦難。在現實世界中忍辱負重的葛朗臺太太把人武部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那個虛無縹緲的天國之上。
德·蓬風庭長--歐也妮的追求者,相貌醜陋,卻自以為是。苦苦追求歐也妮,目的是獲取她的百萬家產。性情狡詐、吝嗇,送給歐也妮的禮物望遠是一束鮮花。雖然實現了娶歐也妮為妻的目的,但最後還是早早地去世,未能佔有她的財產,落得個可笑又可悲的下場。
拿儂--葛朗臺家的女傭人,勤勞肯幹,對主人忠心耿耿,心地善良、純樸,富有同情心,但是頭腦簡單無知。
克羅旭神甫--德·蓬風的叔叔,克羅旭黨的領導人物,老奸巨滑,工於心計,貪圖金錢,為人處事常常違背了一個神職人員的應盡職責。
公證人克羅旭--克羅旭神甫的兄弟,在德·蓬風追求歐也妮的過程中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他是葛朗臺放高利貸的幫凶,與其兄弟一樣老謀深算。
德·格拉桑先生--索漠城的銀行家,為葛朗臺所利用,替他管理公債等金融業務。此人頭腦簡單,愛慕虛榮,貪圖享樂。
同時葛朗臺有著守財奴的宗教信仰。在巴爾扎克筆下守財奴葛朗臺在彌留之際,給女兒歐也妮留下一句遺言:“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帳。”葛朗臺所說的“那邊”,無疑是指宗教世界--天國了。又是“天國”又是“交帳”,是虔誠的基督徒,還是愛財的守財奴?
大凡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為了“萬能”的上帝和超出凡塵的“天堂”,可以禁錮人間七情六慾,甚至不惜以身殉教。但在葛朗臺的身上,卻絲毫找不到一點宗教徒篤信教義的影子,倒是能瞥見對金子貪婪的慾望燃遍周身的表現,在葛朗臺準備撬侄子查理託歐也妮保管的貴重梳妝匣上的金板時,往日一向溫順恬靜的女兒急得跪下向他乞求說:“看在聖母面上,看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面上,看在所有的聖靈面上,看在你靈魂得救面上,你不要動它!……”歐也妮幻想以宗教的教義來打動父親,讓父親看在聖母面上,能體諒一下女兒對信物的感情。但葛朗臺對女兒的哀求無動於衷,金子的誘惑,使他情不自禁地對妻女露出絕無情義的醜態。葛朗臺是一個宗教徒,但宗教的教義究竟對他有什麼約束力呢?從這裡,不是可以窺見端倪了嗎?
所以說,葛朗臺在瀕臨死神擁抱之際,“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脣邊,給他親吻基督像,他卻做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裡”。這個在旁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舉動,而出自葛朗臺就不足為奇了。因為他對於宗教的教義沒半點興趣,即使在彌留之際,葛朗臺對黃金的痰盂與執著也絲毫沒有減弱,所以當神甫一出示“鍍金的十字架”時,這位“似乎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變活了”,接下來就想攫取到手,--離開金子,他是死不瞑目呀!金子就是他最現實的上帝,是他全部信仰的寄託所在。
葛朗臺誠然不是虔誠地信奉宗教,但由於對金錢的貪慾,使他很自然地希望死後還能有一個超塵脫世的世界會收納他。在那裡,他可以繼續佔有黃燦燦的叫人“眼花繚亂”的金子,甚至能繼續不擇手段地去強取巧奪。只要我們認識了葛朗臺守財奴的本性,就不會為他對宗教褻瀆的舉動與“臨終遺言”著兩者間的矛盾而迷惑不解了。這時,基督教所宣揚的“天國”,恰恰符合葛朗臺的心意,因此,儘管他不願意為教義做出犧牲、有所懺悔,但又希望宗教的"天國"是的確有的。換句話說,在葛朗臺看來,宗教的存在,是由於他的需要。
說道底,這個貪婪成癖的守財奴心目中,宗教是無足輕重、徒有虛名的;金子倒是舉足輕重、至觀重要的。葛朗臺對宗教的不屑一顧,而對於宗教所宣揚的"天國"倒確信其有。這看似矛盾、實則統一的變態心理,使我們即看到了葛朗臺至死不悟的守財奴靈魂,又看到了葛朗臺虛偽--宗教的存在,只是為了他的存在。
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篇3
葛朗臺公館——“孩子,幸福只在天上,你將來會知道的。”——母親的臨終遺言驗證了歐也妮葛朗臺的一生。歐也妮葛朗臺最後也體會到了母親說這句話時的的無奈與沉痛。
這就是“人間喜劇”中最精彩的部分,這裡有最經典的人物老葛朗臺,這就是《歐也妮葛朗臺》。看完全書,若老葛朗臺是活生生的人物,我真想當面質問他生活的意義何在,他果真快樂過麼,他充滿銅臭味的一生除了金錢還剩下什麼?
葛朗臺,貪婪、自私、狡詐、吝嗇,對金錢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狂熱,他就是一條冷血的巨蟒,把大把的金錢斂入那張永遠無法滿足慾望的血盆大口。“看到金子,佔有金子,便是葛朗臺的執著”。臨死前還要女兒推著輪椅來到儲存全部家產的密室前反覆端詳確認錢財都還安安靜靜地存在。神甫為他做臨終法事,葛朗臺半眯的老眼看見銀質聖器頓時精神煥發,當神甫要他親吻金十字架時,他甚至想做出拿到它的舉動,慾望立刻斷送了他的生命。生前格朗臺雖然富甲一方,卻蜷縮於一所黑暗陰森、樓板都被蟲蛀壞了,踩在上面吱呀作響隨時有可能坍塌的的老房子裡面,這讓從初來乍到的夏爾百思不得其解。他還實行家庭專制,每人每天的口糧按量分配,誰能想象腰纏萬貫的老葛朗臺甚至會為女兒為了招待親戚自費買白蠟燭而怒不可遏。這位精於計算的守財奴善於運用一切手段用來斂財,他假裝口吃耳背,幾乎全城的市民都上過他的當。
縱使他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富,於其何益?金錢就是他的上帝,兒女情長、倫理道德在他的眼中貶得一文不值,妻子和女兒的情感被他踐踏得灰飛煙滅,慘絕人寰的老頭為了幾千法郎軟禁女兒把膽小而賢淑的妻子氣得暈死。財富使他喪盡天良,人格被金錢玷汙扭曲變形,貪婪成癖,又吝嗇成鬼,內心的空虛、禽獸的本能,早已將人類一切美好的感情摧殘殆盡。因為他擁有在那個社會具有無限法力的金錢,他成為人們心中的上帝,人們敬佩他,恭維他,稱讚其為索繆城的光榮。金錢造就了葛朗臺,也毀滅了葛朗臺。
可是對金錢的渴求如痴如狂的又何止老葛朗臺一人?背信棄義,為了爵位放棄愛情的負心漢夏爾、一直對葛朗臺家族虎視眈眈的庭長德·蓬豐、愛慕虛榮貪圖享樂的銀行家德·格拉桑……他們無疑是那個社會的佼佼者,他們很好的學會了立足於社會的一切爾虞我詐刁酸刻薄。就連忠心不二的女傭娜農最後也可見免不了有了老葛朗臺的影子。
總算故事的結局尚且能夠給予我們一絲安慰。歐也妮在數不盡的善舉義行的伴隨下走向天國,離開這個慾望無限膨脹的年代,離開了這個敗壞的世道。除了歐也妮自己,誰還記得曾經有對純真的情侶坐在一起發誓永遠相愛的木板小凳?誰還記得那幽暗的過道?那黑色的客廳?愛情的悲劇,家庭的破碎,在這個人人都對金錢視如神明的社會,眼淚是卑賤的。或許離開,才能擺脫人世的汙穢。
葛朗臺是一個代表,歐也妮也是一個代表,黑暗與光明,真的只會物是人非麼?如果金錢會說話,有思想,豈不是會對人們冷嘲熱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