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著茶花女讀書筆記

  文學名著《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作。該小說在1848年問世後引起轟動,當時的法國文學評論家稱讚小仲馬剛出校門就穩步走上了光輝的創作道路。不久,小仲馬本人將該小說改編成五幕話劇,於1852年上演,後來又由義大利著名作曲家威爾第譜曲作為歌劇搬上舞臺。一個多世紀以後,小說《茶花女》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給世界各國的公眾,根據小說改編的話劇和歌劇也成為許多著名團體的保留劇目,由此可見這部作品強烈的感染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馬於1824年生於巴黎,1895年卒於馬爾利-勒-魯瓦。小仲馬的主要劇作還有《交際花社會》、《私生子》、《金錢問題》等。他在戲劇上提出浪漫主義的觀點,引起軒然大波。他以散文般的語言創作出使我們讀者彷彿置身於日常生活中。另外,他對於女性的尊重也是令人讚賞的:人們不理解她們就譴責她們,不正確批判她們就藐視她們。

  牆角里鑽出一朵茶花。一個陰冷、黑暗、沒有陽光的牆角,糜爛是它的養料。然而,這茶花卻比別的茶花,甚至比別的任何一種花都美麗,美得脫俗,美得驚豔,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嚮往陽光的。努力,再努力一點,在茶花碰觸到陽光的那一瞬間,在它因陽光的滋潤而嬌豔欲滴的那一瞬間,無情的風折斷了花枝,讓它又倒在陰冷的角落,無力再爬起,再去觸控那伸手可及的陽光。上帝是仁慈的,為了彌補命運對它的不公,沒讓它凋零後再死,而是讓它保持著美貌,帶著芬芳離開了這紛紛擾擾的塵世間。

  瑪格麗特的愛情悲劇故事就是這樣的。一介弱質女子在放蕩且無目的的生命中找尋到了真愛,為此她放棄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奢華生活,放棄了一切能使自己暫時快樂的糜爛的生活習慣。她毅然認真對待以後的日子,她在試圖與之前的一切生活決裂,這一切的一切只為能和最愛的人呆在一起。要從深陷的泥潭中抽身離去是要花很大的氣力和決心的,而且這並不只關乎瑪格麗特一人,就像一場地震一樣波及四面八方。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瑪格麗特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可如此大的付出,如此深的磨難,換回的仍是人們的不解和排擠,更有自私的人們的惡意中傷。巨大的阻力最終還是使瑪格麗特和阿爾芒分開了,誤會使最愛的人在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時候羞辱自己,這種痛苦超出了她的承受範圍,最終,她選擇了死亡,一條看似她唯一的出路。茶花孤獨的凋零了。

  人們都稱瑪格麗特為茶花女,因為她總是喜歡佩帶茶花。我不知道瑪格麗特喜愛佩帶茶花的原因,不過即使我知道,我還是更願意稱她為玫瑰。

  玫瑰不同與茶花,它是那麼的豔麗,花瓣是那麼的耀眼,身上永遠都聚集著眾人的目光。因為美麗,所以耀眼,就像瑪格麗特憑著她的傾國傾城的美貌,曾經是那麼的光芒四射。可是,她最終還是凋謝了,淒涼地凋謝了。性格決定命運,又一次在她身上驗證了。她的倔強,她的善良都使她最終走向命運的設定。她的凋謝就如一張紙飛走了,沒人注意到,也沒人為此感到惋惜或者是悲傷。可悲的社會啊!我彷彿看到她在痛苦地掙扎,聽到她在悲哀地嘆息。她是在懺悔嗎?亦或是在禱告吧……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是那麼的純潔,那麼得高尚。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她就好比是一朵剛剛綻放的玫瑰,那麼嬌嫩,那麼惹人愛,可是她綻放得太遲了,凋謝得太快了,還來不及讓人欣賞她的美麗,她的聖潔,卻已灰飛煙滅。

  如果瑪格麗特是茶花,那麼阿爾芒則是下面支撐著花的經脈。其實,我認為我們還是應該將瑪格麗特比喻為玫瑰,因為雖然他們緊緊相連,無法分割,但她身上的刺卻讓阿爾芒感到痛苦,感到煩惱。她身上的刺刺痛了他,讓他流血不止,她身上的刺刺痛他了,他為這個傷口感到痛心……

  瑪格麗特的周圍有那麼多的追求者、崇拜者,我們是不是可以把他們看作是那些小小的花蕊呢?那麼,瑪格麗特理應是茶花女。但是這些人,不過是一些勢力的人,他們很快就會拍拍屁股走人的。他們只不過是喜歡瑪格麗特的美貌,真心對她的卻沒幾個。最後,她還是得變成沒有花蕊的玫瑰。其實,我們也可以把阿爾芒算作是瑪格麗特的忠實擁護者。可是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忠誠不同於朋友間的忠誠,不同於迪普拉的,阿爾芒對她的忠誠是對愛情的忠誠,而迪普拉相對於阿爾芒的忠誠,更加難得更加可貴。即使阿爾芒對待瑪格麗特是忠誠的,他依舊把瑪格麗特折磨得痛苦不堪,他那愚蠢的報復把瑪格麗特推向了最痛苦的深淵。

  她是個妓女,不錯,可是她並沒有做出什麼出賣人格的事。也許有的人覺得她連自己的身體都出賣,她還有什麼資格談人格。但是從她的所作所為中我們不難看出她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尊嚴,有自己的原則。她也懂得愛情,懂得成全,懂得奉獻。或許她的身體早已不屬於她,可是,她的心,她的靈魂呢?她牢牢地抓住了,就好比你把玫瑰花送給別人,靈魂依舊是你控制。

  “一塊是告示,寫著‘善之路’,另一塊是警告,寫著‘惡之路’,並且向那些走來的人說:‘選擇吧!’”我不知道瑪格麗特走的是怎麼按照自己的想法走的。她有自己的選擇,她有自己的信念,她是世俗的,但她依舊走著自己的路。浪子回頭這麼動人的寓言終究還是沒有在她身上體現。她是回過頭,可是那只是一段短暫的時間,最終,她還是被逼回了原來的生活中。我們不要責怪她,她是那麼的無奈,又那麼的無力。浪子回頭就是勸告我們對人要仁慈,要寬容。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對那些已經佈滿創傷的靈魂多一些寬容呢?你的寬容越多,你的愛就越多,你獲得的寬容越多,那麼,愛你的就越多。

  我們丟棄那些玫瑰花,因為它們帶著刺,容易把人刺傷;我們不欣賞那些茶花,因為它們既不高貴,也不芬芳。如果是這樣,我們可以讚賞的還有什麼呢?我們唾棄這樣,排斥那樣,我們可以接受的還有什麼呢?世界上的一切是永遠不可能達到十全十美的。我們當然不能因為一點的不足而否定所有的方面。世上沒有絕對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瑪格麗特,一朵妖豔的花,一朵悽美的花。她的天堂是什麼?她的天堂裡有什麼?我們無從知道,可是我們至少可以瞭解,瞭解瑪格麗特,她雖然得到了天主的寬容,但她的靈魂卻始終是寂寞的,沒有人想到過去溫暖她的心,沒有人想到過去撫慰她的靈魂。

  或許,玫瑰花並不適合瑪格麗特,茶花也不適合她。她是獨一無二的,她是萬花叢中最獨特的一朵。她比玫瑰火熱、耀眼,卻又同時有著平凡、典雅。或許,瑪格麗特不僅僅是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