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的經典名言
1. 率性則謂之道,修道則謂之教。
2. 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則無序而不和。
3. 心雖絕於善道,其畏威而寡罪,則與人同也。惟其有與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
4. 人苟以善自治,則無不可移者,雖昏愚之至,皆可漸磨面進。
5. 語其性,則皆善也;語其才,則有下愚之不移。所謂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棄也。
6. 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7.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8. 以為窮鄉晚進有志於學,而無明師良友以先後之者,誠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門而入矣。
9. 學習本來是修習德業,有了德業之後才會立言。
10. 因為富貴而傲慢自大,固然不好;因為有學問而傲慢自大,害處也是不小。
11. 想要擔當大任,必須是忠誠老實的人。
12. 教育別人,修養他的善心就會使他的惡念自然消失;治理百姓,引導他們互敬謙讓就會使紛爭自然停止。
13. 剋制自己可以止住生氣的毛病,明白事理可以制住害怕的毛病。
14. 凡是人剛學習的時候要知道從哪裡下手,已經學習很久了要知道從哪裡收穫。
15. 一個人如果學習不進步,只是不夠勇敢而已。
16. 一個人如果不學習就會很快衰老。
17. 懈怠心志一輩子,就是自暴自棄的表現。
18. 天地之間只有一個感和一個應罷了,除此以外還有什麼?
19. 道的外面沒有萬物,萬物的外面也沒有道,所以天地間無處不充滿了道。
20. 非明則動無所之,非動則明無所用。
21. 聖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暘,無不通無不應者,亦貞而已矣。
22. 感之道無所不通,有所私系則害於感通,所謂悔也。
23. 以量而容之,擇合而受之,非聖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24. 君子主敬以直其內,守義以方其外。
25. 考跡以觀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識而得之,以蓄成其德。
26. 內積忠信,所以進德也;擇言篤志,所以居業也。
27. 來書所謂欲使後人見其不忘乎善,此乃世人之私心也。
28. 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事而無情。
29. 所謂定者,動亦定,靜亦定,無將迎,無內外。
30. 後人不達,以謂聖本生知,非學可至,而為學之道遂失。
31. 仁義忠信不離乎心,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出處語默必於是。
32. 誠之之道,在乎通道篤,通道篤則行之果,行之果則守之固。
33. 然學之道,必先明諸心,知所往,然後力行以求至,所謂自明而誠也。
34. 聖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蘊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
35. 性者,萬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
36. 物之初生,氣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氣日反而遊散。
37. 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清則才清,氣濁則才濁。才則有善有不善,性則無不善。
38. 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樂未發,何嘗不善?
39. 愛自是情,仁自是性,豈可專以愛為仁?
40. 陽已復生,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終。
41. 屈伸往來之義,只於鼻息之間見之。屈伸往來只是理,不必將既屈之氣,復為方伸之氣。
42. 衝漠無朕,永珍森然已具,未應不是先,已應不是後。
43. 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為兩段事。
44. 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間,亭亭噹噹、直上直下之正理。
45. 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
46. 萬物之生意最可觀,此元者善之長也,斯所謂仁也。
47. 性即氣,氣即性,生之謂也。
4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49. 如手足不仁,氣已不貫,皆不屬己。
50. 若不有諸己,自不與己相干。
51. 天所賦為命,物所受為性。
52.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動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
53.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54. 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55.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