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鄉村鄉情的文章

  鄉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本美美的畫冊,本身就是一段優美的詩歌,走進去才知道那種靜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鄉村美景

  有人喜歡喧鬧繁華的城市,有人喜歡寧靜清爽的大山,而我,則喜歡鄉村一年四季的美景。

  春姑娘乘著風,踏著雲彩從遠方趕來。用她那奇妙的魔法棒解開小河被凍僵的身體,擦乾,花兒臉上激動淚水,撫摸著把頭深深藏進土裡的草弟弟。她呼喚著“遠出”的小鳥,燕子歸來了,喜鵲唱著歌,她喚醒了在冬眠的小動物,魚兒在河裡歡快的遊動,青蛙呱呱地唱……農民伯伯也開始播撒種子。

  春姑娘剛走,可愛的夏姐姐便穿著短袖衫短裙跑來。她一會兒看著孩子們在河裡游泳,就像一條條活躍的小魚;一會兒跑到別人家屋簷下乘涼;一會兒又跑到樹林裡或者是路邊的柳樹下,逗著那一片片翠綠葉子玩;有時吹吹口哨,有時把葉子含在嘴裡吹著動聽的歌;有時把葉子放在河中,讓落水的小螞蟻當船四處遊蕩。夏姐姐不但可愛,還調皮得很呢!她跑到太陽公公身邊,想方設法地逗他笑,太陽公公被逗的哈哈大笑,笑得讓男孩子們忍不住脫光衣服,只留下一件小肚兜掛在胸前,她卻笑嘻嘻地躲開了。

  接替夏姐姐的,是溫柔善良的秋阿姨,愛打扮的秋阿姨還帶來了十幾件漂亮的衣裳。秋阿姨先給蘋果妹妹換上了紅色的舞裝,再給梨小姐脫下原先的綠裙子,換上一件黃色的公主裙。秋阿姨還給葡萄夫人換上她喜歡的紫色西洋裙;給桃公主帶來一件粉紅色的婚紗;送給年邁的石榴奶奶一件淡紅色的古裝,石榴奶奶害羞地咧開了嘴……

  秋阿姨又來到了田野裡。瞧,麥穗弟弟正迎著風兒擺動,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秋阿姨不禁高興地笑了。夕陽下,不停搖擺著的金黃色波浪和農民們的身影,在與秋阿姨互相送別。

  寒風凜冽,人們開始意識到冬天來了。風,在冬伯伯的帶領下,它像一群瘋狂的獅子,四處亂跑亂躥。嫩草被染成枯黃,嬌花被剪成碎片,枯枝與枯葉紛紛降落,樹杈上的鳥巢也被吹得七零八落。天下起鵝毛大雪,大樹低下了頭,小樹彎下了腰,在迷漫的風雪裡,膽小的它們都害怕地把頭躲進土裡。世界換上了銀裝。

  第二天清早,雪花紛紛揚揚,眼前一片雪白。這時,這裡又成了孩子們的天堂。昨天還是狂風大作,大雪紛飛,今天卻傳來孩子們的陣陣笑聲,還夾著大人們的輕鬆笑語……

  啊!鄉村的美景使我流連忘返,雖然事已過多年,但在我的腦海裡依然清晰,依然令人意猶未盡。

  篇2:鄉村美景

  如果有人問我,你是願意生活在城市還是生活在鄉村,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鄉村。我爺爺家就在鄉村,那裡的美景令我魂牽夢繞。

  春天,萬物復甦。小草悄悄地探出了頭,池塘邊的柳樹抽出了嫩綠的芽兒,小小溪流歡快地流淌著,小鳥停在電線上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夏天,農民伯伯種的西瓜成熟了。瞧,每個西瓜都挺著碧綠清亮的大肚皮,我們都親切地叫他“黑美人”,鄰家的小孩每天都忍不住在那瓜田邊放慢腳步,不知道要吞掉多少口水呢!夜晚,明亮的月亮早已掛在天空,辛勤勞動了一天的人們湊到一起,搖著那古老的蒲扇,天南地北的聊著有趣的事情。有時,那些忽明忽暗的螢火蟲還會出來跳舞呢!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風寶寶偷偷地吹了口氣,成片的農田頓時掀起層層的波浪,高粱笑紅了臉,稻穀笑彎了腰,農民伯伯的臉上更是笑開了花。果園裡,果農伯伯採收著金燦燦的柑桔,黃橙橙的鴨梨……嘟嘟,大卡車裝滿了果實開走了,他也要給城裡的人們送去豐收的喜悅。

  冬天,野草枯黃了,落葉隨風飄遠了,辛苦一年的人們也該休息休息了。忽然的一場大雪,使整個世界都變成白色。晒穀坪上,幾個小孩子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打雪仗,玩得可歡了。

  鄉村真美,我愛鄉村。

  篇3:鄉村雨巷

  輕輕地,走過老家的小巷。輕風細雨,撫慰著臉頰,也撫慰著鄉愁。沒有油紙傘,也遇不上一位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但我明白,北方的巷子最能讓你走在現實,走回歷史,走向未來。有人說,江南的小巷是心靈的聖地,我說,北方的小巷是聖地的心靈。

  要想體味到這種境界,還是應該走進鄉村,走進帶著雨的小巷。在這裡,你失去溫情的雙眸能變得清澈,柔和,善睞。在這裡,你沾滿塵埃的心靈能變得清新,柔軟,溫暖。

  城裡,也有小巷,可惜,頭上的天是灰的,身邊的牆是灰的,腳下的路是灰的,心情自然也是灰的。即使下著雨,也是硬的。鄉村的雨巷中,綿綿的細雨在矮的牆頭上跳躍,濺開一朵花,跟牆頭上的小草嬉鬧著。然後,跳到你的腳背上,臂膊上,鼻尖上,你能聽到她們的歡快。腳下是軟軟的沙土,在細雨的滋潤下,便有了詩意,“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便是這時節的事兒吧?

  有時候,不必打傘,最好是戴上一頂草帽,那種用麥秸編成的。這種草帽不像竹笠那樣堅硬,被雨水滋潤後,倒顯得柔軟。雨水打在上面,噗噗有聲,很像跟你竊竊私語。記起哪部電影裡有一首《麥秸草帽》:“媽媽,我的那頂草帽怎麼樣了?在那夏日去客裡米茲的路上,落在溪谷裡的草帽!”草帽之下,充滿了哀怨,我不太喜歡。

  在我們的草帽之下,當然也有躲不過去的悲,更多的是捧在手心裡的喜。你可以呼吸著漫天的清新,你可以品嚐雨絲的甜美,聆聽絕倫的天籟。你可以駐足,可以彳亍,嘗一嘗歲月落下來的味道,凝視一下祖先離我們遠去的背影。

  鄉村似乎不太在意盛世與繁華,握在手心的是一種寧靜與安詳。特別是在這有著雨的小巷,鉛華盡失,像縹緲而溫柔的夢。靜謐,從紅的房瓦上滴瀝著,滴成幽夢一簾。最好是小巷深處那像是幽夢一樣的草房上,長出了青青的草,甚至一兩棵小樹苗,在風雨的撫摸下張望著。雨燕,在空中輕輕掠過。

  我的小巷,並不很深,但很幽。輕輕的腳步聲,清脆的雨滴聲,敲打出一連串的生動。雨巷兩邊,是暗黃或赭色的石牆,映照著歲月的滄桑。在匠人的手中,石頭將時光牢牢凝固,蓄養著一院芳香。這芳香來自那出牆的紅杏,那像喇叭的桐花,還有絲絲縷縷的手擀麵的味道。老屋子安然矗立,幾十年了,或者上百年了。不只是暗綠的青苔是印證,就是那停留過歲月的屋脊也告訴了我,這裡是你祖先的聖地,凝聚著濃郁的情愫。

  是的,飽受時光侵蝕的,不僅是一幢幢石牆草頂的老屋子,還有屋簷下去去來來的燕子,彰顯著一種滄桑積澱後的黯然。斑駁的牆面隱現時光的痕跡,耐不住寂寞,邀了幾根閒草在風雨中搖曳。

  雨巷的兩邊,幾座憨厚的門樓,在細雨中洗滌著疲憊。門兩邊沒有獅子,倒是有幾條狗,蹲在門樓下,盯著走過雨巷的我。想起兩句詩,“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裡的狗都是不輕易叫喚的。村裡人最討厭的就是那種有事沒事、認識不認識都要亂叫的“咬道狗”。在雨巷中走的次數多了,這些狗跟你也熟悉了。見了你的面,只在喉嚨裡低鳴,似是在問候。你掏出一塊餅子,扔過去,他也只是低鳴,點一下頭,繼續蹲在那裡,一動不動。

  在很久以前,門樓之下,還有搓繩的父親,抽菸的爺爺,做針線活的奶奶,奶孩子的母親,自然也有在搖籃裡做夢的孫女,趴在爺爺脊背上的孫子。所有的,都是那樣的靜謐,彷彿都不會激起哪怕一絲塵屑的飛揚。現在,有些門樓已經破敗,長滿了滄桑之後的荒草。院子裡不見了人聲,斑駁的木門上有一把生了鏽的鐵鎖,鎖住了出牆的紅杏、飄香的黃桃、仰望藍天的桐花,也鎖住了寂寂寞寞的故事。

  透過門縫,一輛獨輪車在雨中沉默著,似乎在回憶曾經奔波在田間的辛苦,思念沉重的生活,還有“吱吱呀呀”碾過歲月的聲響。曾幾何時,村子裡的男人,甚至女人,都將兩手緊緊握住了車把,將厚實的肩頭勒上寬寬的車襻,把遙遠的夢想一車車送到田間地頭,將甜美的生活運回不算寬的院落。而今,幾片飄落的葉子粘在車把上,像極了遠方寄來的信箋,問候、關愛、思念……盡在其中。又一陣風吹過,掃落了車把上的樹葉。樹葉飛過了院牆,將鄉愁帶給遠方的遊子吧。留下了空落落的院,空落落的心……

  江南的雨巷,經常遇上丁香一樣幽怨的姑娘,在冰冷的青石板上彷徨;北方的雨巷,總能遇上杏花一般明麗的閨女,在柔軟的沙土路上徜徉。城裡的雨巷,雨水存不住時光的撫慰,將腳印打掃得乾乾淨淨;鄉村的雨巷,雨水滋潤著歲月的眼眸,把歌聲渲染得豐豐滿滿。江南的雨巷,茶香繚繞不散,纏住了鄉愁;北方的雨巷,餃子的味道是少不了的,同樣纏纏綿綿。城裡的雨巷,時不時迴盪著“酒幹倘賣無”的悽惶;鄉村的雨巷,那句“剛出鍋的豆腐”溫暖著微涼的心房。

  雨絲暫停,摘下草帽,靜聽樹葉下滴答的水聲,驀然升騰起一種濃濃的落寞。所有的城裡人的祖先,都是從這樣的雨巷走出去的,而今“曾經滄海難為水”,早將歷史扔進了塵埃,鄉村雨巷不再有子孫們的氣息與呵護,任憑她在風雨中慢慢銷蝕,慢慢老去……

  但是,要想滋潤你的心靈,還是得回來,還是得走進鄉村雨巷。風兒撫過你的臉頰,把雨的溫馨駐留在你的眼窩、嘴窩,乃至心窩。雨巷迷濛,你的心在此刻卻猶為澄淨。嗅一嗅牆角的一縷花香,自然,純真,清爽,不曾被霓虹燈光浸染,不曾被汽車尾氣薰染。

  就是牆根那一抹青苔,在吮吸著雨露的時候,也會靚麗了你的心靈,讓你淡漠了城裡的喧囂,讓你淡泊了綿綿的哀愁。幾隻燕子,在你的目光盡頭,輕盈掠過。這並不是“王謝堂前燕”,因為她們在這裡來來去去很多年了。這裡留下了歡樂,留下了傷懷,更多的是人去樓空的慨嘆。“物是人非事事休”,你還能辨識出你的故居嗎?

  雨巷拐彎處,一座石磨,通身泛著蒼老,如同渾濁了眼神的老人,期待著鮮花的笑聲。這是村民們磨豆漿用的,一年也用不了幾次,磨道上的野草把腳印全覆蓋住了。她的旁邊,當年還有一座龐大的石碾子,而今不知何處。難道我們都是善於遺忘的?沒有這些石磨、石碾子,當年的我們如何滿足口腹之慾?

  雨巷的盡頭,當初是一座小石橋,現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水泥橋。灰色的欄杆上,滋潤著雨水的溫柔。水滴落入河中,蕩起層層漣漪。小河裡,曾經飛揚著我的童年與少年,現在牽掛著我的迷茫與憔悴。站在雨巷盡頭,小河旁邊,水泥橋頭,就是站在繁華與荒蕪之間。橋的這頭的雨巷裡,傳來絲竹的纏綿,不知還能有多久;橋的那頭,傳來車笛的嘶鳴,不知還能有多少。碧波里盪漾的,不是麥秸草帽下的溫婉,而是花折傘下的憂傷。

  鄉村雨巷,幽幽夢幻,似有溫情的手在牽動我的衣襟,似有哀怨的歌聲敲擊著我的心靈。我知道,鄉村就是我們的聖地。可惜,聖地變成了勝地,只有偶爾的光顧,拍照,感嘆,品鑑,之後,隨風飄遠。我知道,雨巷就是我們的心靈。遺憾,心靈變成了心事,只是煩躁的時候,才知道用小雨沖洗一番,之後,依然塵垢蒙面。

  回望雨巷,平靜安寧。寥落水花,冉冉盛開。

  背對雨巷,嘈雜躁動。璨爛霓虹,灼灼耀眼。

  走過小橋,忍不住又回首,瀟瀟細雨依然。小巷深處隱隱透出的燈火,像迷離的雙眸,明媚著溫情,招引著離鄉久遠的人回家。想起毛阿敏的一首歌:“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視窗,為何你一去便無訊息,只把思念積壓在我心頭。”如果故土已經把你當成了朋友,是不是一種悲情?不久的將來,連朋友都不是,而成了匆匆過客,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悲哀?

  小橋兩端,天地迥然,是無奈的疏離,還是莫名的哀愁?東風不來,鄉村雨巷的柳絮不飛;跫音不響,鄉村雨巷的門扉不開。是也罷,不是也罷;飛也罷,不開也罷。雨,今年下,明年下,千年後,還下。小巷今朝在,明朝如何?只有雨,沒有巷,怎麼辦?

  鄉村雨巷,清香盈鼻,清音爽心,然後,在夢中流下了淚水……